【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心支护桩的应力计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超深无内支撑基坑施工过程中,矩形空心支护桩及旋喷锚索的组合应用,解决了无内支撑情况下,悬臂端土压力导致桩端变形控制难题。但由于矩形空心支护桩的侧向刚度比灌注桩差,作为支护桩自身应力变化情况,对整个基坑安全性影响很大,其重要监测指标为应力监测。故,精确测量空心支护桩的应力变化情况尤为重要。传统的空心支护桩应力的测量方法,往往是沿着空心支护桩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应力计,通过对空心支护桩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来达到测量空心支护桩整体的应力变化的目的;但由于空心支护桩没有内支撑,应力计与空心支护桩的内壁很难有效结合,无法保证所有应力计均沿空心支护桩的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设置,进而根据各应力计所监测到的应力变化情况所得到的空心支护桩整体的应力变化情况有所偏差,无法达到精准测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心支护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应力计的固定杆以及沿所述固定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在所述固定杆下放至空心支护桩的内部时限制所述固定杆的竖直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应力计的固定杆以及沿所述固定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在所述固定杆下放至空心支护桩的内部时限制所述固定杆的竖直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为双层结构,包括内环以及支设于所述内环的外周的外环,所述内环套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外环的尺寸与所述空心支护桩的内部的尺寸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护桩的内部截面为圆形,所述外环为圆环,且所述外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空心支护桩的内径4mm~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上对应于所述限位环的位置处均设有凸缘,所述内环螺纹套接于对应的所述凸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之间固定有连接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各所述连接杆沿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健,于海申,于泽涛,李富强,于长江,黄志昕,高记远,李亮,刁玉春,翁永亮,王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