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2997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包括以下原料:去籽向日葵盘、柳枝稷枝叶、高岭土、碳酸钙、有机肥料、湿地松针叶、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菌株、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有机肥料的添加,能够供给污染土壤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提高污染土壤的潜在肥力,通过高岭土配合碳酸钙的改性煅烧提高了土壤的缓冲性能,对土壤有疏松作用,通过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铁的添加,改善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性及植物有效性,大幅增加土壤的利用价值,通过菌株的添加,土壤修复安全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制备方法,不仅操作方便,环保无危害,而且制备的重金属修复剂成本低、效果明显,宜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重金属镉及其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曾是引起日本“痛痛病”污染公害事件的污染源。2013年2月,南方日报刊发了《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的文章,耕地土壤受重金属镉的污染引起广泛关注。而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在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重金属污染物中,镉污染居首位,其点位超标率达到7%。镉是耕地的首要污染物,镉污染主要存在于矿区、污灌区、城郊农用地,总体来说南方污染重于北方。我国污灌农田已扩大到1.4×107hm2,其中镉污染耕地1.3×104hm2,涉及11个省市25个地区,每年生产镉米(镉含量超过1mg/kg的糙米)5.0×107kg(马彩云,2013)。水、大气等受体的污染物最终将会陆续转移到土壤中,鉴于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已刻不容缓。针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深翻法、客土法等,化学方法包括淋洗法、钝化法等,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采用化学手段,然而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学药剂极易造成土壤的再污染,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化学性质稳定,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同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原料广泛、成本低,使其在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价值,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和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和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包括以下原料:去籽向日葵盘、柳枝稷枝叶、高岭土、碳酸钙、有机肥料、湿地松针叶、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菌株、水适量。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去籽向日葵盘82-86份、柳枝稷枝叶36-40份、高岭土20-24份、碳酸钙2-4份、有机肥料30-36份、湿地松针叶24-30份、聚合氯化铝6-10份、聚合氯化铝铁12-16份、菌株8-12份、水适量。优选的,所述有机肥料为草炭、麦麸子、稻糠、豆饼粉中的至少两种,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草炭14-20份、麦麸子14-24份、稻糠16-20份、豆饼粉12-14份。优选的,所述重金属修复剂为球形颗粒,且大小匀称。优选的,所述菌株为铅生物有机型土壤修中添加的菌种、汞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镉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铬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和砷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铅生物有机型土壤修中添加的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短小芽孢杆菌,白腐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汞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和蜡样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镉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短小芽孢杆菌,白腐菌中的一种或多种;铬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阴沟杆菌;假单胞菌属、草酸青霉菌,代尔夫特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去籽向日葵盘和柳枝稷枝叶在太阳地下晒干,粉碎后混合置于烘箱中在50-60℃下烘干12-15小时,将所得碎渣置于密闭炉中,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650-700℃,并保温60-90分钟,之后降温至50-70℃时取出,得生物炭;步骤二、将高岭土与碳酸钙混合后置于煅烧炉中,在650-700℃下煅烧5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煅烧粉末备用;步骤三、将步骤一所得生物炭和步骤二所得煅烧粉末混合,平铺于峰值253.7nm的低压汞气灯正下方55-65mm处,照射12-18小时后取出,得改性生物炭备用;步骤四:将有机肥料混合投入发酵池中,发酵3-4周,期间不断加水保持发酵堆含水量在55-65%,发酵完成后对发酵物料压榨过滤,得发酵固体残渣和发酵液;步骤五、将湿地松针叶与水按重量比1:2混合后打浆,并用纱布过滤得浆液,将浆液与步骤四所得发酵液混合并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搅拌均匀并加热至50-60℃后保温,直至液体蒸干,得粉末备用。步骤六、将步骤三所得改性生物炭、步骤四所得发酵固体残渣、步骤五所得粉末以及剩余物料混合置于造粒机中,制成球形颗粒,即得本专利技术重金属修复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草炭、麦麸子、稻糠、豆饼粉等有机肥料的添加不仅能够供给污染土壤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提高污染土壤的潜在肥力,且均为廉价的副产物,成本廉价,降低了重金属修复剂的生产成本;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高岭土配合碳酸钙的改性煅烧提高了土壤的缓冲性能,对土壤有疏松作用,并提高其蓄水能力,使之适合于种植及绿化使用,通过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铁的添加,使其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有效地将土壤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改善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性及植物有效性,大幅增加土壤的利用价值,通过菌株的添加,使得土壤修复安全有效;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不仅操作方便,环保无危害,而且制备的重金属修复剂成本低、效果明显,提高污染土壤的潜在肥力的同时,改善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性及植物有效性,大幅增加土壤的利用价值,适宜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包括以下原料:去籽向日葵盘、柳枝稷枝叶、高岭土、碳酸钙、有机肥料、湿地松针叶、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菌株、水适量。在本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去籽向日葵盘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去籽向日葵盘、柳枝稷枝叶、高岭土、碳酸钙、有机肥料、湿地松针叶、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菌株、水适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去籽向日葵盘、柳枝稷枝叶、高岭土、碳酸钙、有机肥料、湿地松针叶、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菌株、水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去籽向日葵盘82-86份、柳枝稷枝叶36-40份、高岭土20-24份、碳酸钙2-4份、有机肥料30-36份、湿地松针叶24-30份、聚合氯化铝6-10份、聚合氯化铝铁12-16份、菌株8-12份、水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料为草炭、麦麸子、稻糠、豆饼粉中的至少两种,按重量份数计算,所述的草炭14-20份、麦麸子14-24份、稻糠16-20份、豆饼粉12-1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修复剂为球形颗粒,且大小匀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修复剂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铅生物有机型土壤修中添加的菌种、汞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镉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铬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和砷生物有机型土壤修复中添加的菌种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曹国涛王予博白勇兴代丞樊秀荣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慈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