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调温装置
本公开涉及车载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具备制冷回路和低温回路的车载调温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制冷回路构成为通过制冷剂循环从而实现制冷循环,低温回路具有与功率控制单元(PCU)、电池等发热设备进行热交换的发热设备热交换器和低温散热器。在该车载调温装置中,制冷回路和低温回路共享一个冷却器,该冷却器使热从低温回路的冷却水向制冷剂移动并使制冷回路的制冷剂蒸发。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载调温装置中,在制冷回路中设置有向外部散热并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部,由此散发的热用于对搭载车载调温装置的车辆的室内进行制热。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6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此外,在上述结构的车载调温装置中,优选对低温回路具有以下功能。第一个功能为在低温回路的一种流通状态下热介质能够通过散热器和冷却器而循环的功能。根据该功能,能够在车厢内的制热期间在低温回路的散热器中利用从外部空气吸收的热进行制热。另外,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调温装置,所述车载调温装置在车辆中使用,所述车辆具备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及控制向所述电动机的供给电力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车载调温装置具备:/n第一热回路,所述第一热回路具有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的电池热交换器、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进行热交换的PCU热交换器、散热器及第一热交换器,并且所述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第一热介质通过所述电池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而循环;以及/n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具有使热从制冷剂向该制冷剂及所述第一热介质以外散热而使该制冷剂冷凝的第二热交换器、及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介质吸热而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0 JP 2019-0900151.一种车载调温装置,所述车载调温装置在车辆中使用,所述车辆具备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及控制向所述电动机的供给电力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车载调温装置具备:
第一热回路,所述第一热回路具有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的电池热交换器、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进行热交换的PCU热交换器、散热器及第一热交换器,并且所述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第一热介质通过所述电池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而循环;以及
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具有使热从制冷剂向该制冷剂及所述第一热介质以外散热而使该制冷剂冷凝的第二热交换器、及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介质吸热而使该制冷剂蒸发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并且所述制冷回路构成为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而循环由此实现制冷循环,
所述第一热回路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连通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池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且所述PCU热交换器与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并且所述电池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不与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车载调温装置还具备与所述电动机进行热交换的电动机热交换器,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动机热交换器与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并且所述电池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不与所述PCU热交换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电动机热交换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热回路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能够在使所述电动机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进一步连通的状态、和使所述电动机热交换器不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连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调温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热回路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且使所述电动机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PCU热交换器及所述散热器以供所述第一热介质流动的方式连通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热介质依次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