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956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反渗透复合膜分离技术领域。将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第一次热处理后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复合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残留胺含量低,且脱盐率高、产水通量大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的油水相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其采用的是多元胺等物质作为水相单体,多元酰氯等物质为有机相单体,在聚砜多孔支撑膜表面上发生反应得到的聚酰胺分离层;界面聚合结束后的膜片上残留着大量的水相和油相单体,因此需要对所制备的聚酰胺反渗透膜进行漂洗处理,如果漂洗不彻底,膜内残留的多元胺会导致所制备的反渗透膜产品,在后期的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氧化、发黑、变色,最终引起膜元件产品性能的大幅度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并且极易造成污染,增加了反渗透膜运行成本。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漂洗工艺来降低反渗透膜片的残留胺,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较为理想且经济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高的问题,另外也解决了因膜片残留胺含量高,导致在后期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易变黄发黑且膜性能下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①: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n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进行第一次热处理,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
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进行第一次热处理,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2;
步骤③:在步骤②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间苯二胺的水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
步骤④:在步骤③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油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油相溶液,所述间苯二胺与所述均苯三甲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聚酰胺初始分离层;
步骤⑤:将步骤④得到的聚酰胺初始分离层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得到聚酰胺分离层;
步骤⑥:将步骤⑤得到的聚酰胺分离层经过漂洗液漂洗,然后去除膜片上残留的间苯二胺;
步骤⑦:将步骤⑥经过漂洗的膜片经过保湿液槽,然后去除膜面多余的保湿液;
步骤⑧:在膜表面涂抹或喷涂含有聚乙烯醇的保护液,在聚酰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
步骤⑨:将步骤⑧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最终得到反渗透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方式包括刮刀或涂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40~100℃、时间条件为10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鑫业刘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