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片和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片和加热电路连接,所述加热电路耦接至外部的控制器,以接收加热信号,所述加热电路包括一用于加热的MOS管,外部的控制器与MOS管耦接,并控制MOS管通断,以提供更加直接快速通断的加热方式,具有更好的发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器加热技术,具体为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用于艾灸仪的加热组件一般采用电阻丝加热,且需要一个开关元件对其加热进行控制,但此方法对电阻丝的均匀度要求很高,否则可能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现象,有烫伤使用者的可能性,当电阻丝开始加热时,有一段加热的时间的延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以提供更加直接快速通断的加热方式,具有更好的发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片和加热电路,所述加热片和加热电路连接,所述加热电路耦接至外部的控制器,以接收加热信号,所述加热电路包括一用于加热的MOS管,外部的控制器与MOS管耦接,并控制MOS管通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7耦接至控制器的加热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8接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电路中还包括有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所述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与控制器耦接,以将检测的加热片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耦接至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电阻R6连接的节点耦接至控制器的检测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电池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电池温度检测电路与控制器耦接,以将电池温度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热敏电阻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通过第二热敏电阻接地,另一端耦接至电源,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和电阻R5连接的节点耦接至控制器的检测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热敏电阻设置在电池的封装内,且与电池共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温度检测电路和/或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通过稳压电路与电源耦接,以获取控制器输出的稳压后的电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一稳压三极管,所述稳压三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R4耦接至控制器,所述稳压三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三极管的参考极与阴极耦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MOS管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控制电阻丝进行加热来说,具有更加直接的通断控制效果,直接利用其本身的开关作用进行控制,不需要额外接入开关元件,能够简化电路,并且具有较好的发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附图标号:1、加热电路;11、MOS管;12、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2、控制器;3、电池温度检测电路;4、稳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艾灸仪中的电路包括控制器2和电路模块,通过控制器2控制电路模块的运行和停止,电路模块包括加热电路1和温度检测电路,加热电路1和温度检测电路均与控制器2耦接,控制器2发送控制信号给各个模块电路并从各个模块电路接收反馈信号,完成给艾灸仪加热、检测温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当艾灸仪进行加热时,电池会因为放电而发热,加热片会因为持续加热而升温,过高的温度对于艾灸仪的工作会有负面影响,当加热片温度过高也会影响电池和其他模块的温度,从而影响电池和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温度检测电路对艾灸仪的电池和加热片进行实时检测。温度检测电路中包括电池温度检测电路3和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电池温度检测电路3检测电池的温度,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检测加热片的温度,均都实时反馈给控制器2,控制器2中预设有电池和加热片工作时的正常的温度范围,通过将检测到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控制器2则会控制停止加热。至于如何预设温度范围和如何比较,均是现有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本方案不涉及软件程序的改进,因此不做过多赘述。进一步的,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电阻R26,第一热敏电阻通过电阻R26接地,另一端耦接至电源,第一热敏电阻和电阻R26连接的节点耦接至控制器2的检测端,第一热敏电阻和电阻R26串联分压,即为将电阻R26所分得的电压值反馈给控制器2,其中第一热敏电阻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加热片的温度升高时,第一热敏电阻的电阻减小,电阻R26所分得的电压增大,反馈给控制器2的电压数值也变大,在控制器2中预设有根据正常的温度范围换算得出的正常温度下的反馈的电压范围,将两者进行比较,能够及时判断就加热片的升温是否超过正常的温度。进一步的,电池温度检测电路3包括第二热敏电阻和电阻R5,电阻R5通过第二热敏电阻接地,另一端耦接至电源,第二热敏电阻和电阻R5连接的节点耦接至控制器2的检测端,第二热敏电阻和电阻R5串联分压,即为将第二热敏电阻所分得的电压值反馈给控制器2,其中第二热敏电阻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电池的温度升高时,第二热敏电阻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电阻R5两端的电压增加,则第二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当控制器2收到第二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时,能够及时判断就电池的升温是否超过正常的温度。第二热敏电阻设置在电池内,与电池共地,因此只需要引出三根导线,节省了材料成本,且减少因导线数量多而产生的干扰和不必要的麻烦。其中,热敏电阻均起到了检测温度的作用,利用其根据温度改变阻值的特性反馈电路中的电压信号的变化,不需要额外增加温度检测的仪器。进一步的,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和电池温度检测电路3均还通过稳压电路4耦接至控制器2,稳压电路4耦接至电源,将电源输出的电源进行稳压后输出供给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和电池温度检测电路3,稳压电路4包括一稳压三极管,稳压三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R4耦接至控制器2,稳压三极管的阳极接地,稳压三极管的参考极与阴极耦接,稳压三极管能够稳压,减少输出电压的波动,为温度检测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电阻R4起到限流的作用,以免稳压三极管被过高的电压击穿。其中稳压三极管采用TL431,为可控精密稳压源,噪声输出电压低,快速开态响应。加热电路1通过电阻R7耦接至控制器2的加热端,还通过电阻R8接地,加热电路1包括一MOS管11,MOS管1l的栅极通过电阻R7耦接至控制器2的加热端,MOS管11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耦接至电池,电池为MOS管11供电,当控制器2发送加热的信号至MOS管11的栅极,MOS管11导通,因其压降低的原因将其直接用于加热,其中MOS管11采用STN4526,为集成芯片,MOS管11的漏极对应有四个漏极输出引脚,MOS管11的源极对应有三个源极输出引脚,此设置方式使引脚的焊接更稳定,同时也让MOS管11的输入输出更加稳定。采用MOS管1l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控制电阻丝进行加热来说,具有更加直接的通断控制效果,直接利用其本身的开关作用进行控制,不需要额外接入开关元件,能够简化电路,并且具有较好的发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片和加热电路(1),所述加热片和加热电路(1)连接,所述加热电路(1)耦接至外部的控制器(2),以接收加热信号,所述加热电路(1)包括一用于加热的MOS管(11),外部的控制器(2)与MOS管(11)耦接,并控制MOS管(11)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片和加热电路(1),所述加热片和加热电路(1)连接,所述加热电路(1)耦接至外部的控制器(2),以接收加热信号,所述加热电路(1)包括一用于加热的MOS管(11),外部的控制器(2)与MOS管(11)耦接,并控制MOS管(11)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11)的栅极通过电阻R7耦接至控制器(2)的加热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11)的栅极通过电阻R8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1)中还包括有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所述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与控制器(2)耦接,以将检测的加热片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艾灸仪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温度检测电路(12)包括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耦接至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电阻R6连接的节点耦接至控制器(2)的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超,
申请(专利权)人:欧美达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