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属于石墨烯发热膜的变频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安装框、发热板,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内部设有发热板;所述安装框的右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圈,在安装框的左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头,安装头和安装圈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安装圈和安装头,使得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左右拼接、串联,并且能够摆放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使用自由度高,并且拼接和拆卸都很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大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墨烯发热膜的变频
,具体是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网状纳米材料,是一种高效的发热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柔韧性等众多优秀性能,石墨烯发热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其中石墨烯发热膜是现在电供暖领域的主流基础材料。市场上石墨烯发热膜的相关产品很多,各产品之间也各有优缺点,常见的石墨烯电暖产品一般是固定件,或是电炉结构,无法进行拼接和拆卸,用户的使用自由度不高,不能够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摆放和调整。此外,现有的石墨烯电暖产品的散热方向一般不可控,都是朝向四周散热,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只有一侧的热量得到了运用,起到了效果,朝向其他方向散发的热量都浪费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安装框、发热板,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块支撑筋板,底座的上方设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内部设有发热板;所述安装框的右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圈,在安装框的左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头,安装头和安装圈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头包括限位圈和穿插杆,限位圈设置在安装圈的上方,穿插杆穿插设置在限位圈和安装圈的内部,在限位圈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圈多个限位槽,在穿插杆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多块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槽的位置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框为矩形框架结构,安装框包括第一拼合框和第二拼合框,第一拼合框和第二拼合框前后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发热板包括变频发热膜、散热板和反射板,散热板贴合设置在变频发热膜的前侧,反射板贴合设置在变频发热膜的后侧,变频发热膜的底端设有接线座。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板包括导热板、导热片和防护板,导热板和防护板均为铝合金板件,导热片设置在导热板和防护板之间,导热片为六边形网状结构;所述反射板的前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反射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安装圈和安装头,使得多个本技术能够左右拼接、串联,并且能够摆放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使用自由度高,并且拼接和拆卸都很方便,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大方;本技术设置了发热板,采用变频发热膜供热,使用散热板向外散热,并且散热板中的导热片在对热量进行导向时,减缓热量的传递,能够防止防护板的表面温度过高,避免出现对使用者烫伤的安全隐患,使用反射板对变频发热膜向后辐射的热量进行反射,使得变频发热膜产生的觉大多数热量都能够朝向前侧散发,减少热量的浪费,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的立体结构前视图。图2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的立体结构后视图。图3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串联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拼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中安装圈和安装头的配合结构剖视图。图6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中安装头的俯剖视图。图7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中发热板和安装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中散热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中反射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筋板;3、安装框;31、第一拼合框;32、第二拼合框;4、发热板;41、变频发热膜;42、散热板;421、导热板;422、导热片;423、防护板;43、反射板;431、反射块;44、接线座;5、安装圈;6、安装头;61、限位圈;62、穿插杆;63、限位槽;64、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框3、发热板4,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块支撑筋板2,支撑筋板2使得底座1摆放稳定,底座1的上方设有安装框3,安装框3的内部设有发热板4,底座1的内部镶嵌设有导线,能够对发热板4进行供电,并且底座1上设有开关,通过开关能够对发热板4进行开启和关闭;所述安装框3的右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圈5,在安装框3的左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头6,安装头6和安装圈5的数量和位置均对应,安装头6和安装圈5配合使用。如图5、6所示,所述安装头6包括限位圈61和穿插杆62,限位圈61设置在安装圈5的上方,穿插杆62穿插设置在限位圈61和安装圈5的内部,在限位圈6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圈多个限位槽63,在穿插杆62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多块限位块64,限位块64与限位槽63的位置对应,限位块64和限位槽63配合使用能够对穿插杆62进行支撑,并且使得穿插杆62无法在限位圈61被旋转,使得安装圈5能够绕着穿插杆62旋转,以调整两个安装框3之间的相对夹角。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框3为矩形框架结构,安装框3包括第一拼合框31和第二拼合框32,第一拼合框31和第二拼合框32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拼合框31和第二拼合框32前后对接能够拼接成完整的安装框3;所述发热板4包括变频发热膜41、散热板42和反射板43,散热板42贴合设置在变频发热膜41的前侧,反射板43贴合设置在变频发热膜41的后侧,散热板42和反射板43对变频发热膜41进行夹持,变频发热膜41的底端设有接线座44,接线座44能够外接导线对变频发热膜41进行供电。如图8、9所示,所述散热板42包括导热板421、导热片422和防护板423,导热板421和防护板423均为铝合金板件,导热片422设置在导热板421和防护板423之间,导热片422为六边形网状结构,导热片422将导热板421的热量传递到防护板423上,并且防止防护板423表面的温度过高,消除对使用者烫伤的安全隐患;所述反射板43的前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反射块431,反射板4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并且反射块431的表面设置为镜面,反射块431使得变频发热膜41向后辐射的热量能够被向前方反射。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选用合适数量的本技术,并且通过安装圈5和安装头6将多个本技术左右拼接在一起,具体方式为:将穿插杆62由限位圈61内抽出,将限位圈61和安装圈5同轴心对齐,并向限位圈61和安装圈5内插入穿插杆62,使得两个安装框3完成相互连接,并且两个安装框3能够相互转动;当对发热板4通电使得发热板4发热时,变频发热膜41产生的热量会以辐射的形式向四周散发,向前散发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板421、导热片422和防护板423向前散发,向后散发的热量能够被反射板43阻挡,并且在反射板43的作用下向前方反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框(3)、发热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块支撑筋板(2),底座(1)的上方设有安装框(3),安装框(3)的内部设有发热板(4);所述安装框(3)的右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圈(5),在安装框(3)的左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头(6),安装头(6)和安装圈(5)配合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框(3)、发热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块支撑筋板(2),底座(1)的上方设有安装框(3),安装框(3)的内部设有发热板(4);所述安装框(3)的右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圈(5),在安装框(3)的左侧边缘处均布设有多个安装头(6),安装头(6)和安装圈(5)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头(6)包括限位圈(61)和穿插杆(62),限位圈(61)设置在安装圈(5)的上方,穿插杆(62)穿插设置在限位圈(61)和安装圈(5)的内部,在限位圈(6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圈多个限位槽(63),在穿插杆(62)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多块限位块(64),限位块(64)与限位槽(63)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变频利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迪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