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37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其第一外壳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连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按键设于第一容纳腔与第一过孔相对的位置,且第一外壳的侧壁还设有将第一过孔覆盖的软性的操控部,从外侧按压操控部的相应按压部位,可驱使按压部位向第一容纳腔中心方向弹性变形并压迫控制电路组件的相应功能按键,从而实现控制电路组件相应功能的控制,且在操控的过程中,使用者的通过手指从第一外壳的侧壁握持第一外壳,并按压操控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由使用者的手指承受,且力与耳屏前侧的皮肤大致平行,耳屏前侧的皮肤不承受压力,因而不会给耳屏前侧的皮肤带来不适,从而可提高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骨传扬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骨传导耳机的第一骨传扬声装置。
技术介绍
声音的传导方式主要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空气传导时,声波通过外耳、中耳到达耳蜗内耳。现在市场上的耳机很多是采用空气传导,将喇叭塞入人体耳朵或作成耳罩型,空气传导型的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1、容易损伤人体耳朵的耳膜,造成听力的下降;2、使用耳机时耳机将耳朵遮挡,很难听到外界的声音,例如一些危险的提示音,容易因错过一些声音而造成发生相应的事故。而骨传导则是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即将声音通过头骨传到内耳听神经,其传导速度更快,佩戴时不用遮挡耳孔,能够听到外界的提示音,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骨传导耳机一般包括一个或者两个骨传扬声装置(为两个时,可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连接一般包括结构连接和/或电性连接),有一个骨传扬声装置(或称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设于第一外壳内的骨传导振动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等元件,第一外壳的正面(指使用时远离或背对离耳屏前侧皮肤的表面)设有操控部,通过按压操控部的相应部件可操控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按键。这种操控部的设置方式,虽然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但仍存在不足,如,操控部设于第一外壳的正面,按压操控部时,第一外壳会将其正面承受的按压力经背面(即与耳屏前侧皮肤的表面)传递给耳屏前侧皮肤,令使用者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第一骨传扬声装置,旨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控制电路组件和骨传导振动组件,第一外壳内部限定有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组件和骨传导振动组件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外壳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连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按键与第一过孔相对,第一外壳的侧壁还设有将第一过孔覆盖的软性的操控部,从外侧按压操控部的按压部位,可压迫控制电路组件的相应功能按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外壳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连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过孔,控制电路组件的功能按键设于第一容纳腔与第一过孔相对的位置,且第一外壳的侧壁还设有将第一过孔覆盖的软性的操控部,从外侧按压操控部的相应按压部位,可驱使按压部位向第一容纳腔中心方向弹性变形并压迫控制电路组件的相应功能按键,从而实现控制电路组件相应功能的控制,且在操控的过程中,使用者的通过手指从第一外壳的侧壁握持第一外壳,并按压操控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由使用者的手指承受,且力与耳屏前侧的皮肤大致平行,耳屏前侧的皮肤不承受压力,因而不会给耳屏前侧的皮肤带来不适,从而可提高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本技术第一骨传扬声装置的骨传导耳机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具有本技术第一骨传扬声装置的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具有本技术第一骨传扬声装置的骨传导耳机的佩戴示意图;图4为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等的装配剖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第一外壳与控制电路组件等的立体剖视图;图8为第一外壳与控制电路组件等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图;图10为第一壳体和第一振膜的配合示意图;图11为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第二外壳与电池组件等的剖视图;图13为弹性金属丝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4为弹性金属丝与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5为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图16为第一外壳与第一装饰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7为线状填充物未完全从电源线组件抽出时的示意图;图18为线状填充物从电源线组件抽出后的示意图;图19为弹性金属丝未弯折的一端准备伸入穿设孔的示意图;图20为弹性金属丝穿设于电源线组件,但未弯折第二弯钩时的示意图;图21为弹性金属丝穿设于电源线组件,并弯折第二弯钩时后示意图;图22为电源线组件的两端穿过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的立体示图;图23为电源线组件穿设有三段式弹性金属丝的示意图;图24为三段式弹性金属丝的示意图;图25为第一通道、第一装饰件和连接组件的装配剖视图;图26为电源线组件长料的注塑成型原理示意图;图27为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第一骨传扬声装置。为了便于本
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第一骨传扬声装置,这里先对具有本技术第一骨传扬声装置的骨传导耳机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介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27所示,该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骨传扬声装置、第二骨传扬声装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包括结构连接和/或电性连接)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和第二骨传扬声装置的连接组件30。当然,所述骨传导耳机也可仅包括第一骨传扬声装置。所述第二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二外壳20(或称第二耳挂组件)、电池组件2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203,第二外壳20内部限定有用于容纳电池组件2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203的第二容纳腔02a。具体地,所述第二外壳20包括第三壳体201以及与第三壳体201扣合并固连(包括螺钉连接、超声波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连)的第四壳体202,相扣合的第三壳体201和第四壳体202使第二外壳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组件2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203的所述第二容纳腔02a。本技术所述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0、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0)、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第一外壳(10)内部限定有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的第一容纳腔(01a),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连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过孔(101d),控制电路组件(104)的功能按键与第一过孔(101d)相对,第一外壳(10)的侧壁还设有将第一过孔(101d)覆盖的软性的操控部(301A),从外侧按压操控部(301A)的按压部位,可压迫控制电路组件(104)的相应功能按键。/n

【技术特征摘要】
1.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0)、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第一外壳(10)内部限定有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的第一容纳腔(01a),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0)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通连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过孔(101d),控制电路组件(104)的功能按键与第一过孔(101d)相对,第一外壳(10)的侧壁还设有将第一过孔(101d)覆盖的软性的操控部(301A),从外侧按压操控部(301A)的按压部位,可压迫控制电路组件(104)的相应功能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101d)设于第一外壳(10)的前侧壁、上侧壁、后侧壁或者下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1)以及与第一壳体(101)扣合并固连的第二壳体(102),相扣合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使第一外壳(10)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控制电路组件(104)和骨传导振动组件(103)的所述第一容纳腔(01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101d)设于第一壳体(101)和/或第二壳体(102)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骨传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操控部(301A)的外表面对应功能按键的位置设有多个外部凸起(T9、T10),操控部(301A)的内表面设有对应的多个内部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启元迅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