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37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将连接组件的一端伸入的部分包围的第三围壁,所述第三围壁的内围用于加注第一防水胶层,以使第一防水胶层可将外壳和连接组件的间隙密封,从而使腔室与第一防水胶层和连接组件的一端共同围成用于至少容纳骨传导振动组件的密封的容纳腔,从而可在不影响耳机使用品质的情况下,实现高级别防水,进而适用于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使用场合。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选择地供骨传导振动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和电池组件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共同收容于容纳腔内,可简化整个骨传扬声装置的结构,并减少防水处理工序、提高良品率以及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
本技术涉及耳机
,特别涉及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
技术介绍
声音的传导方式主要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空气传导时,声波通过外耳、中耳到达耳蜗内耳。现在市场上的耳机很多是采用空气传导,将喇叭塞入人体耳朵或作成耳罩型,空气传导型的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1、容易损伤人体耳朵的耳膜,造成听力的下降;2、使用耳机时耳机将耳朵遮挡,很难听到外界的声音,例如一些危险的提示音,容易因错过一些声音而造成发生相应的事故。而骨传导则是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即将声音通过头骨传到内耳听神经,其传导速度更快,佩戴时不用遮挡耳孔,能够听到外界的提示音,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耳机的使用场景和使用要求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如跑步使用后的深度清洁,对防水等级的要求不断提升,又或者游泳时更加希望有好听的音乐陪伴左右,同时游泳时更要听到周围的声音,以防意外发生。而现有的空气传导耳机和骨传导耳机的防水性能均较差,或者采用防水网或者防水膜层层封堵的方式解决防水问题,而这又会导致音质和音量变差,很难在游泳时佩戴使用。另外,现有的骨传导耳机的两个骨传导振动组件、电池组件、控制电路组件这四个元件需要设计四个独立的腔体进行安装,导致结构复杂化,并存在防水处理工序复杂、不良率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旨在保证使用品质的同时,提高防水性能,从而适合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使用场合(例如游泳时佩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包括外壳、外壳内部限定有腔室,外壳设有可供连接组件的一端伸入并与外壳连接的通道,外壳的内部设有将连接组件的一端伸入的部分包围的第三围壁,所述第三围壁的内围用于加注第一防水胶层,以使第一防水胶层可将外壳和连接组件的间隙密封,从而使腔室与第一防水胶层和连接组件的一端共同围成密封的容纳腔。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将连接组件的一端伸入的部分包围的第三围壁,所述第三围壁的内围用于加注第一防水胶层,以使第一防水胶层可将外壳和连接组件的间隙密封,从而使腔室与第一防水胶层和连接组件的一端共同围成用于至少容纳骨传导振动组件的密封的容纳腔,从而可在不影响耳机使用品质(如不影响音量和音质)的情况下,实现高级别(可达7级以上)防水,进而适用于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使用场合(例如游泳时佩戴)。另外,本技术可选择地供骨传导振动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和电池组件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共同收容于容纳腔内,可简化整个骨传扬声装置的结构,并减少防水处理工序、提高良品率以及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防水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防水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防水骨传导耳机一实施方式的佩戴示意图;图4为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装配剖视图;图5为充电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充电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防水圈的示意图;图8为弹性金属丝和芯线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局部配合示图;图9为弹性金属丝与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图11为本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另一角度的装配剖视图;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图;图13本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的局部装配剖视图;图14为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另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图15为第二壳体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6为第一壳体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7为骨传扬声装置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9为骨传扬声装置测试容纳腔的密封性的示意图;图20为填充物未完全从电源线组件抽出时的示意图;图21为填充物从电源线组件抽出后的示意图;图22为弹性金属丝未弯折的一端准备伸入穿设孔的示意图;图23为弹性金属丝穿设于电源线组件,但未弯折第二弯钩时的示意图;图24为弹性金属丝穿设于电源线组件,并弯折第二弯钩时后示意图;图25为电源线组件的两端穿过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的立体示图;图26为电源线组件穿设有三段式弹性金属丝的示意图;图27为三段式弹性金属丝的示意图;图28为第二壳体与连接组件的装配剖视图;图29为骨传扬声装置与连接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0为电源线组件长料的注塑成型原理示意图;图31为充电组件与外壳的多种装配示意图;图32为充电组件与外壳等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3为充电组件与外壳等部件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4为充电组件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35为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为了便于本
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这里先对具有本技术技术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的防水骨传导耳机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介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35所示,该防水骨传导耳机包括两个骨传扬声装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包括结构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两个骨传扬声装置的连接组件30,每个骨传扬声装置至少包括外壳10和容纳于外壳10的骨传导振动组件103,当然,每个骨传扬声装置还可包括容纳于外壳10的控制电路组件104以及电池组件108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部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部限定有腔室,外壳(10)设有可供连接组件(30)的一端伸入并与外壳(10)连接的通道(1026),外壳(10)的内部设有将连接组件(30)的一端伸入的部分包围的第三围壁(1027),所述第三围壁(1027)的内围(10271)用于加注第一防水胶层(66A),以使第一防水胶层(66A)可将外壳(10)和连接组件(30)的间隙密封,从而使腔室与第一防水胶层(66A)和连接组件(30)的一端共同围成密封的容纳腔(01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部限定有腔室,外壳(10)设有可供连接组件(30)的一端伸入并与外壳(10)连接的通道(1026),外壳(10)的内部设有将连接组件(30)的一端伸入的部分包围的第三围壁(1027),所述第三围壁(1027)的内围(10271)用于加注第一防水胶层(66A),以使第一防水胶层(66A)可将外壳(10)和连接组件(30)的间隙密封,从而使腔室与第一防水胶层(66A)和连接组件(30)的一端共同围成密封的容纳腔(01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1)以及与第一壳体(101)扣合的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扣合处设有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密封配合的防水圈(107),所述连接组件(30)的一端经通道(1026)伸入第一壳体(101)或者第二壳体(102)内,所述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防水圈(107)与所述第一防水胶层(66A)和连接组件(30)的所述一端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01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102)包括第二壳主体(1020)以及装于第二壳主体(1020)背对第一壳体的一侧的振膜(1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主体(1020)背向第一壳体(101)的一侧设有环形的第三凹槽(10294),振膜(105)的边缘直伸边(1051)嵌入第三凹槽(10294)内,振膜(105)的边缘直伸边(1051)与第三凹槽(10294)的槽壁粘接形成密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主体(1020)的外侧设有一个测试通孔(102A),振膜(105)将测试通孔(102A)密封遮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测试通孔(102A)的外侧内凹,测试通孔(102A)的内凹处固设有将测试通孔(102A)密封的密封片(64)。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102)朝向第一壳体(101)的端壁设有环状的第一凹槽(10293),所述防水圈(107)内嵌于第一凹槽(10293)内,第一壳体(101)对应第一凹槽(10293)的位置设有可插入第一凹槽(10293)的第三防水筋条(10193),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扣合到位后,第三防水筋条(10193)挤压防水圈(107)。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扬声装置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102)至少有多个第一T型通孔(1022),第一T型通孔(1022)横截面积大的一头在第二壳体(102)装配振膜(105)的同侧,并被振膜(105)覆盖,第一壳体(101)与第一T型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启元迅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