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927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网线路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作业平台与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连接的主控制器;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上设有机器人本体、移动臂以及放置作业工具的工具架,所述作业工具包括:用于临时固定主导线和引流线的引流线的固定工具、剥皮工具、线夹安装工具、及绝缘罩安装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在接引流线的过程中,避免了人工固定引流线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网线路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配电网具有电压等级多,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样,作业点多面广,安全环境相对较差等特点,因此配电网的安全风险因素也相对较多。另外,由于配电网的功能是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能源,这就对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839037A所公开的一种配网带电接引流线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作业平台及操作系统,其中机器人作业平台设有机器人本体及控制器、作业工具和控制系统等。其中作业工具包括自动剥皮工具、带电搭火工具、线夹绝缘罩安装工具,但是该机器人在接引流线之前,需要人工对搭火线夹进行固定,此时作业人员需要靠近高压主导线,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器人作业平台(24)、与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24)连接的主控制器;/n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24)上设有机器人本体(22)、移动臂(23)以及放置作业工具的工具架,所述作业工具包括:/n用于临时固定主导线(15)和引流线(16)的引流线的固定工具、剥皮工具、线夹安装工具及绝缘罩安装工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作业平台(24)、与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24)连接的主控制器;
所述机器人作业平台(24)上设有机器人本体(22)、移动臂(23)以及放置作业工具的工具架,所述作业工具包括:
用于临时固定主导线(15)和引流线(16)的引流线的固定工具、剥皮工具、线夹安装工具及绝缘罩安装工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线的固定工具包括:
绝缘固定杆(1a)和第一卡夹(2a);
所述第一卡夹(2a)包括: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绝缘固定杆(1a)上的第一滑座(3a),和与所述第一滑座(3a)固接、用于固定引流线(16)的第一卡箍(4a);
弹性件(5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夹(2a)内,在引流线进入所述弹性件(5a)时,所述弹性件(5a)发生弹性变形,沿所述引流线(16)的径向方向包裹所述引流线(16),且在所述弹性件(5a)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线(16)的摩擦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4a)呈C型,具有允许所述引流线(16)进入的、且开口朝上的第一开口(6a),所述第一开口(6a)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卡箍(4a)所在的圆周长的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孔(7a),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3a)上;
多个第二通孔(8a),按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杆(1a)上,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7a)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8a),以将所述第一滑座(3a)固定在所述绝缘固定杆(1a)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剥皮工具包括:
底座(1b),安装在移动臂(23)上,在所述底座(1b)内部设有行走机构(18b);
第一夹持机构(2b)和第二夹持机构(12b),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1b)上,其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b)与设置所述行走机构(18b)上的旋转机构(25b)连接,且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12b)上设有切割机构(43b),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b)和第二夹持机构(12b)上放置有主导线(15);
第一控制器(49b),分别与所述行走机构(18b)、第一夹持机构(2b)、第二夹持机构(12b)、以及旋转机构(25b)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49b)驱动所述旋转机构(25b)转动,以带动所述切割机构(43b)切割主导线(15),所述切割机构(43b)驱动带动所述旋转机构(25b)在所述行走机构(18b)上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b)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作业的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18b)包括:
至少一个滑轨(19b),沿所述底座(1b)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b)的内部;
至少一个第二滑座(20b),一端与所述滑轨(19b)滑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b)的上方,与所述旋转机构(25b)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益青高天宝李文华徐善军俞葆青滕济林赵崇张五福王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华电电力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