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14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其要点是:包括主线芯、地线、第一绕包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主线芯有3根。3根主线芯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成缆,成缆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在成缆的3根主线芯和1根地线芯外,从而形成第一绕包层,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内,绕包搭盖率25%。内衬层采用无卤材料挤包在第一绕包层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采用铜塑带绕包在内衬层外,铜箔面朝外,搭盖率不小于25%。第二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在第一屏蔽层外。第二屏蔽层的镀锡铜丝与第一屏蔽层的铜塑带的铜箔面相接触。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型材料挤包在屏蔽层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
技术介绍
船舶工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工程,未来十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船舶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船舶上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由于船舶上的空间有限,往往在狭小的空间中会敷设很多电缆,因此对电缆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磁兼容性较好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主线芯、地线、第一绕包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主线芯有3根。地线芯包括地线芯导体和地线芯绝缘层。地线芯绝缘层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地线芯导体外。3根主线芯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成缆,成缆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在成缆的3根主线芯和1根地线芯外,从而形成第一绕包层,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内,绕包搭盖率25%。内衬层采用无卤材料挤包在第一绕包层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采用铜塑带绕包在内衬层外,铜箔面朝外,搭盖率不小于25%。第二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在第一屏蔽层外。第二屏蔽层的镀锡铜丝与第一屏蔽层的铜塑带的铜箔面相接触。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型材料挤包在屏蔽层外。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3根主线芯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主线芯导体、主线芯绝缘层和主线芯绕包层。主线芯导体采用5类柔软导体束绞和复绞同向绞合而成。主线芯绝缘层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主线芯导体外。主线芯绕包层采用铝塑带绕包在主线芯绝缘层外,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外绕包,绕包搭盖率不小于25%。地线芯与相应的主线芯的主线芯绕包层的铝箔面相接触,主线芯绕包层的铝箔面与第一绕包层的铝箔面相接触。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结构简单,电磁兼容性好,电力传输稳定。屏蔽层设有两层,两层屏蔽层采用铜带绕包加铜丝编织形成组合屏蔽结构,该结构的屏蔽电缆可抗电磁感应、接地不良和电源线传导干扰,减小电感,防止感应电动势过大。双层屏蔽保护做到对周围精密仪器干扰最小。(2)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两层屏蔽层采用铜带绕包加铜丝编织形成组合屏蔽结构,在起到屏蔽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机械保护作用。(3)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3根主线芯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成缆,在成缆外绕包一层铝塑带,铝箔面朝内,地线与铝箔面接触,保护电缆在发生绝缘击穿故障时,故障电流通过地线芯接地。(4)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主线芯的主线芯绕包层采用铝塑带绕包,形成屏蔽,可以有效的将电缆产生的强电场限制在主线芯绕包层内,通过主线芯绕包层接地,不会对周围的线路及仪表产生强电干扰。(5)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主线芯的绝缘采用介电常数较小(介电常数2.3)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能保证绝缘性能长期的稳定性,而且交联聚烯烃材料具有易加工,机械性能好及阻燃等优点。(6)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护套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型材料,护套材料满足MIL-DTL-24643/53-2002《3000V电力电缆》性能要求,电缆护套具有优异的耐油、低烟、无卤、阻燃等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主线芯1,主线芯导体1-1,主线芯绝缘层1-2,主线芯绕包层1-3,地线2,地线芯导体2-1,地线芯绝缘层2-2,第一绕包层3,内衬层4,屏蔽层5,第一屏蔽层5-1,第二屏蔽层5-2,外护套6。具体实施方式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1)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包括主线芯1、地线2、第一绕包层3、内衬层4、屏蔽层5和外护套6。主线芯1有3根,3根主线芯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主线芯导体1-1、主线芯绝缘层1-2和主线芯绕包层1-3。主线芯导体1-1采用5类柔软导体束绞和复绞同向绞合而成,导体截面积10mm²至185mm²,本实施例例采用导体截面积185mm²。主线芯绝缘层1-2采用介电常数2.3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主线芯导体1-1外。辐照剂量350KGY,热延伸30%±5%。主线芯绕包层1-3采用铝塑带绕包在主线芯绝缘层1-2外,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外绕包平整无褶皱,绕包搭盖率不小于25%。地线芯2包括地线芯导体2-1和地线芯绝缘层2-2。地线芯导体2-1采用符合IEC60228第5类导体,且地线芯导体截面积不大于单根主线芯导体截面积的1/2,本实施例采用35mm²,地线芯绝缘层2-2采用介电常数2.3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地线芯导体2-1外。3根主线芯1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2成缆,成缆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在成缆的3根主线芯1和1根地线芯2外,从而形成第一绕包层3,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内,绕包搭盖率25%。地线芯2与相应的主线芯1的主线芯绕包层1-3的铝箔面相接触,主线芯绕包层1-3的铝箔面与第一绕包层3的铝箔面相接触。内衬层4采用无卤材料挤包在第一绕包层3外,本实施例采用HTPF9001无卤材料。屏蔽层5包括第一屏蔽层5-1和第二屏蔽层5-2。第一屏蔽层5-1采用铜塑带绕包在内衬层4外,铜箔面朝外,搭盖率不小于25%。第二屏蔽层5-2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在第一屏蔽层5-1外,编织密度82%,第二屏蔽层5-2的镀锡铜丝与第一屏蔽层5-1的铜塑带的铜箔面相接触。外护套6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型材料挤包在屏蔽层5外。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芯、地线、第一绕包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主线芯有3根;地线芯包括地线芯导体和地线芯绝缘层;地线芯绝缘层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地线芯导体外;3根主线芯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成缆,成缆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在成缆的3根主线芯和1根地线芯外,从而形成第一绕包层,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内,绕包搭盖率25%;内衬层采用无卤材料挤包在第一绕包层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采用铜塑带绕包在内衬层外,铜箔面朝外,搭盖率不小于25%;第二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在第一屏蔽层外;第二屏蔽层的镀锡铜丝与第一屏蔽层的铜塑带的铜箔面相接触;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型材料挤包在屏蔽层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船用电磁兼容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芯、地线、第一绕包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主线芯有3根;地线芯包括地线芯导体和地线芯绝缘层;地线芯绝缘层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挤包在地线芯导体外;3根主线芯绞合后拖1根地线芯成缆,成缆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在成缆的3根主线芯和1根地线芯外,从而形成第一绕包层,铝塑带的铝箔面朝内,绕包搭盖率25%;内衬层采用无卤材料挤包在第一绕包层外;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采用铜塑带绕包在内衬层外,铜箔面朝外,搭盖率不小于25%;第二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在第一屏蔽层外;第二屏蔽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焱鑫魏述花苑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