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996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包括壳体及TO系列探测器,壳体内依次设有合滤玻片组件、氮化铝基板、COC及TEC,氮化铝基板固定有隔离器及准直透镜,壳体上外部安装有准直适配器,COC、准直透镜、隔离器及准直适配器依次相对设置,TO系列探测器安装于壳体的一侧,TO系列探测器与准直适配器相垂直,COC与TEC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各元器件封装在一个壳体内并集成至发射器件内,结构紧凑便于布局设计且对壳体内部的加工精度及组装精度的要求较低;增强器件光路稳定性,降低了器件高低温下光功率变化;统一了BOSA器件结构,使得一种BOSA结构可以应对各种模块封装以及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在第四代通信系统已经完全商用、5G时代即将来临的时代背景下,光通信系统与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在光纤通信系统建设成本分布中,光纤光缆的铺设成本占据超过40%。初略估计,一公里的直埋光缆的施工费用不会低于10000元,光缆一旦掩埋完成,想继续扩增光纤的数量将十分困难。所以提升光纤利用率,降低单根光纤平均铺设成本的是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传统光模块光接口实现方式,有“双纤双向”与“单纤双向”两种。顾名思义,第一种方案使用两根光纤完成收发传输,第二种方案使用一根光纤完成收发传输。显然,“单纤双向”的实现方式更加节省光纤资源,提高了光纤利用效率。这两种实现方式的核心区别就是光器件设计方案。“双纤双向”方案光器件部分由:TOSA(光发射组件)与ROSA(光接收组件)两个部分组成,发射端一根光纤,接收端一根光纤;“单纤双向”方案光器件由BOSA(BiDirectional-OSA)组成,收发共用同一根光纤,上下行用不同的波长来区别,其光学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包括壳体(002)及TO系列探测器(003),所述壳体(002)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合滤玻片组件(011)、氮化铝基板(009)、COC(006)及TEC(005),所述氮化铝基板(009)上固定有隔离器(010)及准直透镜(008),所述壳体(002)上靠近所述合滤玻片组件(011)的一端外部安装有准直适配器(001),所述COC(006)、准直透镜(008)、隔离器(010)及准直适配器(001)依次相对设置,所述TO系列探测器(003)安装于所述壳体(002)的一侧,所述TO系列探测器(003)与所述准直适配器(001)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包括壳体(002)及TO系列探测器(003),所述壳体(002)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合滤玻片组件(011)、氮化铝基板(009)、COC(006)及TEC(005),所述氮化铝基板(009)上固定有隔离器(010)及准直透镜(008),所述壳体(002)上靠近所述合滤玻片组件(011)的一端外部安装有准直适配器(001),所述COC(006)、准直透镜(008)、隔离器(010)及准直适配器(001)依次相对设置,所述TO系列探测器(003)安装于所述壳体(002)的一侧,所述TO系列探测器(003)与所述准直适配器(001)相垂直,所述COC(006)与所述TEC(00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02)内还安装有热敏电阻(007),所述热敏电阻(007)靠近安装于所述TEC(005),所述热敏电阻(007)与所述TEC(005)及COC(006)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纤双向光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02)上安装有盖板(012)并采用气密性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仁李林科吴天书杨现文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