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86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包括:室内侧上层仓体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上,其顶壁形成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固定在室内侧上层仓体外,且密闭连接在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之间;室内侧房间隔板将室内侧上层仓体和室内侧下层仓体分隔形成不同的密闭保温空间;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内,其侧壁形成有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室外侧仓体与室内侧上层仓体和室内侧下层仓体相邻设置;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固定在室外侧仓体内,其侧壁形成有第三送风口和第三回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上下层不同温湿度的控制,真实的模拟吊顶类空调的实际运行环境,能避免凝露性能测试结果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
本技术涉及房间空调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吊顶类房间空调(如天花机)凝露性能试验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及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空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商品。消费者在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对空调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各大空调制作商要在越发剧烈的市场竞争者享有一席之地,必须研发制造出性能更加、质量更好的空调。在空调各项性能指标中,凝露性能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关系着用户体验及产品信誉度等问题。目前,在空调研发及测试行业,现有的凝露性能试验室仅由室外侧试验间及室内侧试验间构成,在进行凝露性能研发及测试实验时,近似认为室内机附近温湿度情况与室内侧房间温度一致,然而对于吊顶类空调(如天花机)由于吊顶板的存在,实际上将房间分成了上层及下层两个空间,上下层空间存在不可忽视的温湿度差异,这将会导致在凝露性能研发及测试结果与吊顶类空调真实凝露情况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真实模拟室内侧双温区,能避免凝露性能测试结果偏差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包括: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上,其顶壁形成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外,且密闭连接在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之间;室内侧房间隔板2000,其为保热隔湿材料制造,其将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分隔形成不同的密闭保温空间;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室外侧仓体4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与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相邻设置;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其固定在室外侧仓体4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送风口和第三回风口;可选择的,室内侧房间隔板2000上形成有被测试机安装孔。安装孔形式及结构不限于一种特定的机型,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选择。可选择的,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和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结构和功能相同,安装方式不同而已。可选择的,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包括:第一密闭管路,其一端连接回风口,另一端连接送风口;第一加热装置1110,其固定于靠近回风口一侧的密闭管路中,其受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153控制;第一压缩机1121,其固定于密闭管路外,其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1122和第一蒸发器1124,其受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153和第一湿度控制单元1154控制;第一冷凝器1122,其固定于密闭管路外,其连接第一节流元件1123;第一蒸发器1124,其固定于第一加热装置1110后方的密闭管路中,其连接密闭管路中的第一节流元件1123;第一加湿装置1130,其固定于第一节流元件1123后方的密闭管路中,其受第一湿度控制单元1154控制;第一循环风机1140,其固定于第一加湿装置1130后方靠近送风口的密闭管路中;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153,其固定于在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外,其连接位于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151;第一湿度控制单元1154,其固定于在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外,其连接位于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内的第一湿度传感器1152。可选择的,第一压缩机1121为可变频或定频。可选择的,第一冷凝器1122为水冷冷凝器或风冷冷凝器。可选择的,第一节流元件1123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或毛接管,其用于调节冷冻机组的蒸发温度。本技术的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用于将空调内机独立于所控房间之外,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用于控制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内的温湿度,模拟空调内机周围真实的温湿度情况。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用于模拟空调温湿度控制的目标房间,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用于控制室内侧上层仓体3000内的温湿度。室外侧仓体4000,模拟空调外机工作环境,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用于控制室外侧仓体4000内的温湿度,模拟空调外机周围真实的温湿度情况。将被试空调外机放置于室外侧仓体4000内,将被试空调内机安装于模拟真实安装方式吊顶安装于室内侧房间隔板被试机安装孔处。因为,吊顶内空调在运行过程中,吊顶将房间分割成上下两层,其温差在3~5℃左右,室内侧双温区可实现上下层不同温湿度的控制,更加真实的模拟吊顶类空调的实际运行环境,以获得更准确的吊顶类空调凝露性能试验报告。此外,各房间空气处理单元均为能力可调型,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技术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技术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室内侧上层仓体;1100-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10-第一加热装置;1121-第一压缩机;1122-第一冷凝器;1123-第一节流元件;1124-第一蒸发器;1130-第一加湿装置;1140-第一循环风机;1150-第一测控单元;1151-第一温度传感器;1152-第一湿度传感器;1153-第一温度控制单元;1154-第一湿度控制单元。2000-室内侧房间隔板。3000-室内侧下层仓体;3100-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10-第二加热装置;3121-第二压缩机;3122-第二冷凝器;3123-第二节流元件;3124-第二蒸发器;3130-第二加湿装置;3140-第二循环风机;3150-第二测控单元;3151-第二温度传感器;3152-第二湿度传感器;3153-第二温度控制单元;3154-第二湿度控制单元。4000-室外侧仓体;4100-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10-第三加热装置;4121-第三压缩机;4122-第三冷凝器;4123-第三节流元件;4124-第三蒸发器;4130-第三加湿装置;4140-第三循环风机;4150-第三测控单元;4151-第三温度传感器;4152-第三湿度传感器;4153-第三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n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上,其顶壁形成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n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外,且密闭连接在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之间;/n室内侧房间隔板(2000),其为保热隔湿材料制造,其将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分隔形成不同的密闭保温空间;/n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n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n室外侧仓体(4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与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相邻设置;/n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其固定在室外侧仓体(4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送风口和第三回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上,其顶壁形成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
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外,且密闭连接在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之间;
室内侧房间隔板(2000),其为保热隔湿材料制造,其将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分隔形成不同的密闭保温空间;
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
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其固定在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
室外侧仓体(4000),其为由保温隔湿材料形成的密闭保温空间,其与室内侧上层仓体(1000)和室内侧下层仓体(3000)相邻设置;
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其固定在室外侧仓体(4000)内,其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送风口和第三回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室内侧房间隔板(2000)上形成有被测试机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室内侧下层空气处理单元(3100)和室外侧空气处理单元(4100)结构和功能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侧双温区房间空调凝露性能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室内侧上层空气处理单元(1100)包括:
第一密闭管路,其一端连接回风口,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高乐沈宇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