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管板本体和若干个密封环,管板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管孔,各管孔均用于定位一个换热管,各管孔中均开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各密封槽中均设置有一个密封环,各相邻的两个密封槽与管板本体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若干个换热管和如上所述的换热管定位管板,壳体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状的壳体,两个管板本体分别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两端,两个管板本体上的各管孔均两两相对,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管板本体的相对的两个管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加了管板中换热管的密度且不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定位管板及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列管式换热器中,有一种依靠密封圈来密封定位管板与换热管的形式,主要用于非金属材料制成而不能将管板与换热管焊接的场合,因此需要在管板的管孔中开设一个用于装设密封圈的密封槽,目前同一个管板上不同管孔中密封槽的开设位置相同,密封圈放在密封槽中,再将换热管推入孔中,使得密封圈的两面分别与换热管和管板紧密接触,达到定位换热管和密封的作用,但因密封槽的最大直径比换热管的外径要大,因此,当同一个管板上的多个密封槽开设位置与管板的同一侧端面距离相同时,就会大大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换热管定位管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及换热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加了管板中换热管的密度且不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包括:管板本体和若干个密封环,所述管板本体为一板体,所述管板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管孔,各所述管孔均用于定位一个换热管,各所述管孔中均开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各所述密封槽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环,各相邻的两个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所述密封环用于密封所述管孔和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环具备弹性。优选的,所述密封槽为中位密封槽、浅位密封槽和深位密封槽中的一种,所述中位密封槽开设于所述管孔的正中间,所述浅位密封槽靠近所述管板本体的一端面,各所述浅位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端面的距离一致,所述深位密封槽靠近于所述管板本体的另一端面,各所述深位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的另一端面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管孔中开设有不同种类的密封槽。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为橡胶圈。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若干个换热管和两个如上所述的换热管定位管板,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状的壳体,两个所述管板本体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两个所述管板本体上的各所述管孔均两两相对,各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管板本体的相对的两个管孔中。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玻璃、碳化硅或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管板为聚四氟乙烯或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及换热器,常规的换热器中因需要将管孔和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密封,所以在各管孔中均开设一个用于装设密封环密封槽,又因为密封槽的最大外径大于换热管的外径,因此当各密封槽开设在各管孔中的相同位置时,工作人员往往会设置较少的管孔,以保证管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而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密封槽与管板本体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将相邻的密封槽前后错开设置,上述方案能够在不减弱管板本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设置较多的管孔,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加了管板中换热管的密度且不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中管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管板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现有的管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管板本体的剖视图;图中:1-管板本体、2-管孔、3-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加了管板中换热管的密度且不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如图1~2所示,包括:管板本体1和若干个密封环,管板本体1为一板体,管板本体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管孔2,各管孔2均用于定位一个换热管,各管孔2中均开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3,各密封槽3中均设置有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壁和密封槽3紧密接触,内壁和换热管的外壁紧密接触,密封环具备弹性,密封环和换热管过盈配合,密封环用于密封管孔2和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各相邻的两个密封槽3与管板本体1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将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槽3前后错开设置,可以增加各管孔2的管壁的厚度,在保证管板本体1结构强度足够的前提下也可以增加管板本体1上管孔2的密度,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增加管板中换热管的密度且不减弱管板的结构强度的目的。进一步的,密封槽3分为中位密封槽、浅位密封槽和深位密封槽中的一种,中位密封槽开设于管孔2的正中间,浅位密封槽靠近管板本体1的一端面,为第一端面,各浅位密封槽与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深位密封槽靠近于管板本体1的另一端面,为第二端面,各深位密封槽与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管孔2中开设有不同种类的密封槽3,如图2所示,各相邻的两个密封槽3沿管孔2的轴向完全错开,避免管孔2壁过于薄弱而硬性管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浅位密封槽与第一端面的距离为管孔2长度的四分之一,深位密封槽与第二端面的距离为管孔2长度的四分之一,上述方案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管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环为橡胶圈,密封环耐腐蚀且弹性密封性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若干个换热管和两个实施例一中的换热管定位管板,壳体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状的壳体,两个管板本体1分别固定设置于壳体的两端,两个管板本体1上的各管孔2均两两相对,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管板本体1的相对的两个管孔2中。进一步的,换热管为玻璃制成,换热管的材料不限于玻璃,也可以为金属或碳化硅制成,管板本体1为聚四氟乙烯制成,不限于聚四氟乙烯,也可以为金属。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本体和若干个密封环,所述管板本体为一板体,所述管板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管孔,各所述管孔均用于定位一个换热管,各所述管孔中均开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各所述密封槽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环,各相邻的两个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所述密封环用于密封所述管孔和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环具备弹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定位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本体和若干个密封环,所述管板本体为一板体,所述管板本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管孔,各所述管孔均用于定位一个换热管,各所述管孔中均开设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各所述密封槽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环,各相邻的两个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任意一端面的距离均不相同,所述密封环用于密封所述管孔和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环具备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定位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为中位密封槽、浅位密封槽和深位密封槽中的一种,所述中位密封槽开设于所述管孔的正中间,所述浅位密封槽靠近所述管板本体的一端面,各所述浅位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端面的距离一致,所述深位密封槽靠近于所述管板本体的另一端面,各所述深位密封槽与所述管板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求新药化设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