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气热水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吸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其中吸热片包括吸热片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吸热片本体上且间隔设置的一排安装孔,所述吸热片本体下端处设有与每个安装孔相对应的圆弧边,所述圆弧边的圆心与所述安装孔的圆心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热片,其通过仅开设一排安装孔,且吸热片本体下端处的圆弧边的圆心与安装孔的圆心重合,能够使得吸热片位于安装孔下方的吸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的同时,能满足国标效率的要求,且降低了热效率余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两排安装孔的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作为燃气热水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与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热量交换,来将内部的水加热,以供用户使用。现有热交换器包括水管以及套设于水管上的多组吸热片,现有吸热片的结构大都是在板件上开设两排安装孔,随后将水管安装于安装孔内。现有两排安装孔以及水管结构的热交换器,其吸热管数量多,吸热效果好,使热水器热效率较高。但是成本角度来看,双层吸热管的方案在国标效率(可理解为吸热量)要求的范围内热效率余量(即吸热余量)较大,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在满足国标效率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热效率余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热片,包括吸热片本体,以及开设于所述吸热片本体上且间隔设置的一排安装孔,所述吸热片本体下端处设有与每个安装孔相对应的圆弧边,所述圆弧边的圆心与所述安装孔的圆心重合。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距小于所述圆弧边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吸热片本体上设有导向板,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板。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的形状为一字形或V字形。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延伸有圆环状翻边。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安装孔等间距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吸热管以及若干上述的吸热片,所述吸热片横向叠加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吸热管穿设于所述吸热片的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纵向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吸热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处。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吸热管穿过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安装孔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热交换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吸热片通过仅开设一排安装孔,且吸热片本体下端处的圆弧边的圆心与安装孔的圆心重合,能够使得吸热片位于安装孔下方的吸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的同时,能满足国标效率的要求,且降低了热效率余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两排安装孔的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吸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吸热片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热片本体;11、圆弧边;2、安装孔;21、圆环状翻边;3、导向板;10、吸热片;20、壳体;30、吸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热片10,其主要应用于热交换器上,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热效率余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吸热片10包括吸热片本体1以及安装孔2,上述安装孔2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孔2等间隔设置且呈一排开设于吸热片本体1上。该安装孔2用于套装热交换器的吸热管,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孔2的数量可以是4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可选地,上述安装孔2的一侧向外延伸有圆环状翻边21,该圆环状翻边21用于支撑吸热管。本实施例中,在吸热片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圆弧边11,且每个安装孔2均对应一个圆弧边11设置,相邻两个圆弧边11之间相连接,使得吸热片本体1的下方呈类似于波浪形结构。上述圆弧边11的圆心与安装孔2的圆心重合。通过该圆弧边11的设置,能够使得吸热片本体1位于安装孔2下方的部分面积较大,进而使得吸热片本体1位于安装孔2下方的部分吸热面积增大,在烟气与吸热片10进行热量交换时,吸热面积的增大能够提高换热效果。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安装孔2的圆心距小于圆弧边11的直径。该结构的设置,其能够使得吸热片本体1位于安装孔2下方部分的吸热面积覆盖以安装孔2的圆心为圆心,且以圆弧边11的半径为半径的全部范围,进而使得吸热面积达到最大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吸热片本体1上还设有导向板3,该导向板3用于对烟气进行导向。具体的,相邻两个安装孔2之间均设有一个导向板3,且沿竖直方向,该导向板3高于安装孔2的顶点。通过设置导向板3,当烟气流向导向板3后,会被导向板3阻挡并使得烟气沿导向板3流向安装孔2处以及吸热片本体1位于安装孔2下方的部分处,即使得烟气能流向更具换热潜力的位置,使得吸热片本体1与烟气的热量交换更彻底,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板3的形状可以是图1所示的一字形,也可以是其它诸如V字形等具有导向作用的形状。本实施例的上述吸热片10通过仅开设一排安装孔2,且吸热片本体1下端处的圆弧边11的圆心与安装孔2的圆心重合,能够使得吸热片10位于安装孔2下方的吸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的同时,能满足国标效率的要求,且降低了热效率余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两排安装孔2的结构,能够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如图3所示,该热交换器包括若干实施例一所述的吸热片10、壳体20以及吸热管30,上述壳体20纵向两端开口,上述吸热片10设置于壳体20的上端位置处,且若干吸热片10横向叠加的安装于壳体20内。上述吸热管30穿过吸热片10的安装孔2设置,且吸热管30的两端位于壳体20外侧。在上述吸热管30内通入水,烟气经壳体20下端的开口进入壳体20,并流向吸热片10,通过吸热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片本体(1),以及开设于所述吸热片本体(1)上且间隔设置的一排安装孔(2),所述吸热片本体(1)下端处设有与每个安装孔(2)相对应的圆弧边(11),所述圆弧边(11)的圆心与所述安装孔(2)的圆心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片本体(1),以及开设于所述吸热片本体(1)上且间隔设置的一排安装孔(2),所述吸热片本体(1)下端处设有与每个安装孔(2)相对应的圆弧边(11),所述圆弧边(11)的圆心与所述安装孔(2)的圆心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2)的圆心距小于所述圆弧边(1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本体(1)上设有导向板(3),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2)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3)的形状为一字形或V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的一侧延伸有圆环状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