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67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炉壳体以及烟气管道,控制系统包括水冷管模组,水冷管模组为多个,多个水冷管模组沿炉壳体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并形成水冷壁,水冷壁为多层且相互靠近,水冷管模组的其中一端的端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连通有第一电磁水阀,水冷管模组的另一端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连通有第二电磁水阀,炉壳体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传感器,炉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显示和控制第一电磁水阀、第二电磁水阀以及热电偶传感器的控制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将水冷壁进行分组控制,从而可以快速准确的控制水冷壁中水流量,进而能够有效控制炉膛的温度,使得炉膛内燃烧更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
,尤其是涉及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是把垃圾焚烧厂和垃圾焚烧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在实际运行中,燃烧稳定性对锅炉负荷和煤质的变化更敏感。当锅炉负荷降低或煤质恶化时,炉膛整体温度下降较快,容易造成燃烧不稳定,甚至造成熄火,同时导致飞灰可燃物升高,锅炉效率降低。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368708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炉膛温度的可移动遮热板结构。它包括外层固定隔热板、中层隔热板、内层隔热板、中层固定导槽、内层固定导槽、左侧固定支撑钢、左侧角钢固定件、右侧角钢固定件、右侧固定支撑钢、推拉杆、滚轮,通过控制推拉杆的左端可实现内层隔热板和中层隔热板沿各自固定导槽左右移动。通过改变隔热板的隔热面积,能有效调节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从而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的锅炉热效率偏低以及温度过低导致的低温腐蚀。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遮热板重叠收起时,仍会遮盖部分水冷壁,从而会导致被遮盖部分的水冷壁得不到热量吸收,影响对炉膛温度的控制,进而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将水冷壁进行分组控制,能够有效快速的控制水冷壁中水流量,进而能够有效控制炉膛的温度,使得炉膛内燃烧更稳定。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炉壳体以及与所述炉壳体连通的烟气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抵接于所述炉壳体内壁上的水冷管模组,所述水冷管模组由多根钢制水管首尾焊接并相互连通,所述水冷管模组为多个,多个所述水冷管模组沿所述炉壳体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并形成水冷壁,所述水冷壁为多层且相互靠近,所述水冷管模组的其中一端的端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通有第一电磁水阀,所述水冷管模组的另一端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通有第二电磁水阀,所述炉壳体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炉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显示和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水阀、所述第二电磁水阀以及所述热电偶传感器的控制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电偶传感器检测到炉膛内的稳定过高或者过低时,控制盒会控制电磁水阀来控制进入或者流出水冷管模组的水流量,由于水冷管模组分布于炉膛内的各个部分,进而可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水冷管模组来调整炉膛内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水冷管模组中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相互靠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水管一侧的温度高于进水管一侧的稳定,而将相邻两个水冷管模组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靠近,可以利用相邻的进水管来降低出水管一侧的温度,进而能够补充水冷管模组不同位置的稳定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热电偶传感器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炉壳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热电偶传感器分别分布于炉膛内的各个位置上,能够对实时监测炉膛内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对各个位置上的水冷管模组进行水流控制。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炉壳体的顶部开口且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炉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水冷壁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焊接于所述水冷管模组底部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面焊接有弧形连接条,所述弧形连接条为三个并沿所述支撑环的一周均匀分布,所述炉壳体的内壁上焊接有弧形固定条,所述弧形固定条为三个并沿所述炉壳体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所述弧形固定条远离所述炉壳体内壁的一侧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连接条位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弧形固定条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水冷壁时,将水冷管模组焊接于支撑环的上表面,然后将支撑环下吊至弧形固定条处,再转动支撑环,使得支撑环上的弧形连接条插入弧形槽内,从而可以对支撑环进行支撑固定;而当需要对水冷管模组进行维修时,将弧形连接条移出弧形槽,再上吊支撑环,从而可以将水冷管模组移出炉膛进行维修,便于操作人员维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槽的底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弧形连接条的底面焊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和卡块的配合,可以对弧形连接条进行卡接,有利于减少弧形连接条从弧形槽脱离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槽为T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槽设置为T形槽,能够阻碍卡块脱离卡槽,进一步保证弧形连接条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槽其中一端的端部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朝向所述支撑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弧形连接条插入弧形槽内时,可以先通过豁口将弧形连接条至于弧形槽的底面上,再转动支撑环,从而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便于安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三个所述弧形固定条的弧长之和小于所述支撑环周长的二分之一,所述弧形连接条的弧长小于所述弧形固定条的弧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弧形连接条置于相邻两个弧形固定条之间时,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弧形固定条对弧形连接条造成干涉,有利于保证水冷管模组顺利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多个水冷管模组,当热电偶传感器检测到炉膛内的稳定过高或者过低时,控制盒会控制电磁水阀来控制进入或者流出水冷管模组的水流量,由于水冷管模组分布于炉膛内的各个部分,进而可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水冷管模组来调整炉膛内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在安装水冷壁时,将水冷管模组焊接于支撑环的上表面,然后将支撑环下吊至弧形固定条处,再转动支撑环,使得支撑环上的弧形连接条插入弧形槽内,从而可以对支撑环进行支撑固定;而当需要对水冷管模组进行维修时,将弧形连接条移出弧形槽,再上吊支撑环,从而可以将水冷管模组移出炉膛进行维修,便于操作人员维护;3.通过设置卡槽和卡块,利用卡槽和卡块的配合,可以对弧形连接条进行卡接,有利于减少弧形连接条从弧形槽脱离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主要示意炉壳体的整体构造;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主要示意控制系统的构造;图3主要示意图2中安装机构的构造。图中,1、炉壳体;11、密封盖;2、烟气管道;301、水冷壁;31、水冷管模组;311、钢制水管;32、进水管;33、第一电磁水阀;34、出水管;35、第二电磁水阀;36、热电偶传感器;37、控制盒;4、安装机构;41、支撑环;42、弧形连接条;421、卡块;43、弧形固定条;431、弧形槽;4311、卡槽;4312、豁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技术公开的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炉壳体1以及与炉壳体1连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炉壳体(1)以及与所述炉壳体(1)连通的烟气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抵接于所述炉壳体(1)内壁上的水冷管模组(31),所述水冷管模组(31)由多根钢制水管(311)首尾焊接并相互连通,所述水冷管模组(31)为多个,多个所述水冷管模组(31)沿所述炉壳体(1)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并形成水冷壁(301),所述水冷壁(301)为多层且相互靠近,所述水冷管模组(31)的其中一端的端部连通有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上连通有第一电磁水阀(33),所述水冷管模组(31)的另一端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34),所述出水管(34)上连通有第二电磁水阀(35),所述炉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传感器(36),所述炉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显示和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水阀(33)、所述第二电磁水阀(35)以及所述热电偶传感器(36)的控制盒(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炉壳体(1)以及与所述炉壳体(1)连通的烟气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抵接于所述炉壳体(1)内壁上的水冷管模组(31),所述水冷管模组(31)由多根钢制水管(311)首尾焊接并相互连通,所述水冷管模组(31)为多个,多个所述水冷管模组(31)沿所述炉壳体(1)内壁的一周均匀分布并形成水冷壁(301),所述水冷壁(301)为多层且相互靠近,所述水冷管模组(31)的其中一端的端部连通有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上连通有第一电磁水阀(33),所述水冷管模组(31)的另一端的端部连通有出水管(34),所述出水管(34)上连通有第二电磁水阀(35),所述炉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测量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传感器(36),所述炉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显示和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水阀(33)、所述第二电磁水阀(35)以及所述热电偶传感器(36)的控制盒(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水冷管模组(31)中的所述进水管(32)和所述出水管(34)相互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传感器(36)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炉壳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膛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体(1)的顶部开口且设置有密封盖(11),所述炉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兵朱正荣黄赣闽刘海荣郑遂军石健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