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堵头、套筒、密封垫,所述第一本体设置贯穿的通孔,一端为进水端,一端为出水端;所述堵头通过一根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并与所述出水端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所述密封垫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头上;所述第二本体设置贯穿孔和侧孔,所述贯穿孔活动密封套装在所述出水端、所述堵头上,并且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出水端和所述堵头之间;所述套筒活动密封插装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连,在开启水路状态下,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密封垫;在关闭水路状态,所述套筒与所述密封垫顶靠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拔第二本体控制水路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水流量大,可万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特别是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
技术介绍
现有角阀采用的的阀芯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陶瓷阀芯结构,一种是球芯结构,但是这两种阀芯各有优点和缺点,陶瓷阀芯采用的结构是两个陶瓷片相互贴合,通过相对旋转角度控制过水面积,其的优点是切换力度小,缺点是流量小,零件多,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球芯采用的结构是一个球芯和两个密封垫片,其的优点是流量大,但为了保证密封度,球芯和密封垫片安装得很紧,导致切换力度大,费力。现有角阀的切换方式大多采用旋转切换,即给角阀设计了一个把手,通过旋转把手来开启和关闭水路,其控制方式单一且多了控制部件,增加了成本,且使用者会搞不清楚左旋或右旋是开启水路还是关闭水路,操控指示性模糊。现有角阀的出水口与本体是固定的,而角阀安装到水管中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会导致最终的出水口的方向不是我们想要的角度,继而使得与其连接的软管产生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该拉拔切换的角阀零件少,安装简单,通过拉拔方式切换,切换快速,操作指示性明确,且出水口可万向转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堵头、套筒、密封垫,所述第一本体为圆柱形,中间设置贯穿的通孔,一端为进水端,一端为出水端;所述堵头为圆柱形,同轴设置在所述出水端右侧,所述堵头一端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堵头和所述出水端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所述密封垫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头上,靠近所述套筒一侧;所述第二本体设置贯穿孔和侧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侧孔连通并且呈T形布置,所述贯穿孔套装在所述出水端、所述堵头并密封配合,并且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出水端和所述堵头之间;所述套筒活动密封插装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连,在开启水路和关闭水路之间活动,在开启水路状态下,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密封垫;在关闭水路状态,所述套筒与所述密封垫顶靠密封配合。通过推拉所述第二本体就可实现水路的开启和关闭,操作便捷,结构简单,且由于拉起和推入两种状态很好分辨,可以一看就知道当前是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比现有的旋钮式开关辨识度更高。优选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预紧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预紧力方向为所述套筒压紧所述密封垫的方向。通过设置弹簧可以使得所述套筒密封更加可靠,且增加了挡位感,操作手感好。优选的,所述进水端侧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中间设置固定孔,所述连接杆末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孔上。优选的,所述弹簧预紧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一端顶靠在所述支架上,一端顶靠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在所述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可以更好的紧靠所述密封垫,使关闭状态的密封效果更好。优选的,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或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堵头之间,或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套筒之间,所述定位装置使所述角阀维持在开启水路状态或关闭水路状态。通过设置定位装置使得角阀更有操作挡位感。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卡环和环槽A、环槽B、环槽C,所述环槽C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壁,所述环槽A、环槽B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壁,所述卡环活动设置在所述环槽C内,在开启水路状态与所述环槽A卡合,在关闭水路状态与所述环槽B卡合。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为管状结构,其朝向所述套筒方向设置延伸部;所述贯穿孔设置不同直径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套筒外环设置延伸环;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孔段上,与所述堵头同轴密封配合,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延伸环上将所述套筒压紧固定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台阶上。由于装配和加工工艺要求,增加所述固定部可以简化所述第二本体的加工,当然所述套筒也可以直接使用胶水或者过盈配合的装配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但是为了后继售后维修方便,增加了可拆装的固定部,即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功能。优选的,所述堵头和所述连接杆为分体设置,所述堵头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固定孔的末端设置头部。优选的,所述环槽A、所述环槽B的扫描截面为梯形,所述卡环与其相配合的一侧截面为梯形。当然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半弧形,只要有利于所述卡环顺利的从所述环槽A跳到所述环槽B,不会太过卡死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拉拔第二本体控制水路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2、本技术采用的是套筒的结构,其过水截面积大,水流量大。3、本技术的第二本体可万向转动,可根据需求转动方向,与其连接的软管不会缠绕折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三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立体爆炸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爆炸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开启状态原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关闭状态原理图;图中:100-第一本体;110-通孔;111-进水端;112-出水端;120-支架;121-固定孔;130-环槽A;140-环槽B;150-密封槽D200-第二本体;210-贯穿孔;211-第一孔段;212-第二孔段;220-侧孔;230-环槽C300-套筒;310-延伸环400-连接杆500-堵头;510-沉孔;520-密封槽E600-密封垫700-弹簧800-固定部;810-密封槽F;820-延伸部900-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本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实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堵头、套筒、密封垫,所述第一本体为圆柱形,中间设置贯穿的通孔,一端为进水端,一端为出水端;所述堵头为圆柱形,同轴设置在所述出水端右侧,所述堵头一端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堵头和所述出水端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所述密封垫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头上,靠近所述套筒一侧;所述第二本体设置贯穿孔和侧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侧孔连通并且呈T形布置,所述贯穿孔套装在所述出水端、所述堵头并密封配合,并且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出水端和所述堵头之间;所述套筒活动密封插装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连,在开启水路和关闭水路之间活动,在开启水路状态下,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密封垫;在关闭水路状态,所述套筒与所述密封垫顶靠密封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堵头、套筒、密封垫,所述第一本体为圆柱形,中间设置贯穿的通孔,一端为进水端,一端为出水端;所述堵头为圆柱形,同轴设置在所述出水端右侧,所述堵头一端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堵头和所述出水端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所述密封垫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头上,靠近所述套筒一侧;所述第二本体设置贯穿孔和侧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侧孔连通并且呈T形布置,所述贯穿孔套装在所述出水端、所述堵头并密封配合,并且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出水端和所述堵头之间;所述套筒活动密封插装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连,在开启水路和关闭水路之间活动,在开启水路状态下,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密封垫;在关闭水路状态,所述套筒与所述密封垫顶靠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预紧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预紧力方向为所述套筒压紧所述密封垫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侧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中间设置固定孔,所述连接杆末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拔切换的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一端顶靠在所述支架上,一端顶靠在所述套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3、4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忠成黄贞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合熙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