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48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属于煤压机领域,解决了煤气从煤气加压机转动轴和煤气加压机外壳接触处泄漏至室外的技术问题。其包括第一煤气进入管,其一端与煤气加压机吸口端连接并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气室,另一端固定在煤气管道上;第二煤气进入管,其设置在第一煤气进入管靠近煤气管道的内壁上且横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煤气进入管内部形成第二气室;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煤气加压机的外壳靠近转动轴的周围,所述密封圈上形成有煤气收集室;连通管道,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之间并将煤气收集室和第一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煤气加压机给煤气加压过程中煤气泄漏至室外污染空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压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
技术介绍
煤气加压机作为给煤气加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经过加压的煤气流动速度增加,从而增加其动能,然后供给任何需要煤气的装置。如:炼钢炉、竖炉和高炉等。经过煤压机加压的煤气得到更高动能,因而输出静压力更高,更能适应各种锅炉的需求。现有的煤气加压机和煤气管道通过煤气输送管1连接,煤气加压机中的叶轮14在驱动轴3的带动下旋转使煤气流速增加,被加速的煤气流过叶轮14并通过设置在外壳12上的出气口(图未示意)被输送至锅炉中,图1中箭头示意了煤气的流向。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为了保证叶轮旋转,煤气加压机的转动轴和煤气加压机的外壳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但是这些间隙足以导致煤气未被完全从出气口输送至锅炉中,而有少量煤气泄漏至室外,造成空气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2.现有的通过氮气冲抵在转动轴和外壳之间的间隙处以阻止煤气排除至室外的方式会导致氮气的浪费,并且因为氮气的消耗亦会导致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其具有防止煤气泄漏至室外,造成空气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包括:第一煤气进入管,其一端与煤气加压机吸口端连接并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气室,另一端固定在煤气管道上;第二煤气进入管,其设置在第一煤气进入管靠近煤气管道的内壁上且横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煤气进入管内部形成第二气室;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煤气加压机的外壳靠近转动轴的周围,所述密封圈上形成有煤气收集室;连通管道,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之间并将煤气收集室和第一气室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煤气从煤气管道进入第二气室,由于第二煤气进入管为横截面积向远离煤气管道方向逐渐减小的锥形管,所以煤气在通过煤气进入管的小截面端时会出现流速增大,在高速流动的煤气附近会产生低压,形成文丘里作用,第一气室内靠近第二气室的位置处的气压较低,位于转动轴和外壳位置处的气压明显高于第一气室靠近第二气室处的气压。此时,一旦在转动轴和外壳之间形成泄漏点,泄漏的煤气集中至煤气收集室内,由于连通管道将煤气收集室和第一气室连通,泄漏的气体将从煤气收集室(高压点)流向第一气室(低压点)。所以泄漏的煤气不会被排放至室外污染空气,亦不需要通过补充其他气体(如氮气)来抵制煤气的泄漏,避免了成本的增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内壁和第二煤气进入管外壁之间设有一圈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板能够对第二煤气进入管起到支撑作用,而且隔板将第一气室分割为负压腔和膨胀腔,保证了由连通管道连通的负压腔的气压一直小于煤气收集室的气压,使泄漏的煤气能够循环至第一气室。在隔板上设置多个节流孔能够对从连通管道进入第一气室的气体起到节流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和第二煤气进入管的形状均为空心圆柱体形或为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逐渐减少的空心锥形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煤气进入管为横截面积向远离煤气管道方向逐渐减小的锥形管,所以煤气在通过小截面端时会出现流速增大,在高速流动的煤气附近会产生低压,形成文丘里作用;因为第一煤气进入管为横截面积向远离煤气管道方向逐渐减小的锥形管,所以第一气室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所以位于转动轴和外壳位置处的气压明显高于第一气室靠近第二气室处的气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三个回流管连接在连通管道和第一煤气进入管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回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煤气进入管上,会在第一煤气进入管上形成多个回流口,三个回流管的另一端汇聚一起连接在连通管道上,如此使得每个回流管连接第一煤气进入管处气压相对一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通管道上设有用于流量调节的流量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流量计上显示的气体流量,可以调节流量计中的阀门以控制流通在连通管道内的气体流量的大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圈为迷宫密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迷宫密封包括设置在转动轴周围的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行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被密封煤气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和煤气管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的连接方式便于实现第一煤气进入管和煤气管道的连接或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和煤气加压机的吸口端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的连接方式便于实现第一煤气进入管和煤气加压机的吸口端的连接或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煤气加压机的外壳内的转动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外壳内侧壁和所述叶轮上均设有防腐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腐涂层的设置以防止煤气或其他腐蚀性气体将外壳和叶轮腐蚀,从而造成煤气加压机的过早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出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叶轮的带动下煤气流动速度增加,从而增加其动能,被加速的煤气不断地流过叶轮,从出气口被输送至炼钢炉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煤气从煤气管道进入第二气室,由于第二煤气进入管为横截面积向远离煤气管道方向逐渐减小的锥形管,所以煤气在通过煤气进入管的小截面端时会出现流速增大,在高速流动的煤气附近会产生低压,形成文丘里作用,第一气室内靠近第二气室的位置处的气压较低,位于转动轴和外壳位置处的气压明显高于第一气室靠近第二气室处的气压。此时,一旦在转动轴和外壳之间形成泄漏点,泄漏的煤气集中至煤气收集室内,由于连通管道将煤气收集室和第一气室连通,泄漏的气体将从煤气收集室(高压点)流向第一气室(低压点)。所以泄漏的煤气不会被排放至室外污染空气,亦不需要通过补充其他气体(如氮气)来抵制煤气的泄漏,避免了成本的增加。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板能够对第二煤气进入管起到支撑作用,而且隔板将第一气室分割为负压腔和膨胀腔,保证了由连通管道连通的负压腔的气压一直小于煤气收集室的气压,使泄漏的煤气能够循环至第一气室。在隔板上设置多个节流孔能够对从连通管道进入第一气室的气体起到节流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煤气加压机和煤气管道连接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煤气进入管(20),其一端与煤气加压机(10)的吸口端(11)连接并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气室( 21),另一端固定在煤气管道上;/n第二煤气进入管(30),其设置在第一煤气进入管(20)靠近煤气管道的内壁上且横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10)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煤气进入管(30)内部形成第二气室(31);/n密封圈(40),其设置在所述煤气加压机(10)的外壳(12)靠近转动轴(13)的周围,所述密封圈(40)上形成有煤气收集室(41);/n连通管道(50),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圈(40)和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20)之间并将煤气收集室(41)和第一气室( 2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煤气进入管(20),其一端与煤气加压机(10)的吸口端(11)连接并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气室(21),另一端固定在煤气管道上;
第二煤气进入管(30),其设置在第一煤气进入管(20)靠近煤气管道的内壁上且横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10)方向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煤气进入管(30)内部形成第二气室(31);
密封圈(40),其设置在所述煤气加压机(10)的外壳(12)靠近转动轴(13)的周围,所述密封圈(40)上形成有煤气收集室(41);
连通管道(50),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圈(40)和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20)之间并将煤气收集室(41)和第一气室(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20)内壁和第二煤气进入管(30)外壁之间设有一圈隔板(80),所述隔板(80)上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加压机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煤气进入管(20)和第二煤气进入管(30)的形状均为空心圆柱体形或为截面积朝煤气加压机(10)逐渐减少的空心锥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迁安明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