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7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6
一种手持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导流罩的外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导流曲面;所述的前壳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减小式结构的前壳内弯曲面;所述的后壳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后壳内弯曲面;上述后壳内弯曲面与前壳内弯曲面相拼接成一个两端孔径小于中间孔径状的风道。高速喷出的混合气流让风变得柔和亲肤,同时还保证了风量够大;其结构小巧,轻便易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手持风扇外观单一,没有创新,体型庞大,且风扇定向送风,吹风面积小,局部风量大,吹到面部或身上不均匀,无法形成类似自然风的体验。传统风扇价格太高,且功能单一,不够便捷,更倾向于居家使用,是缺少用户购买意向的主要原因,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手持风扇,高速喷出的混合气流让风变得柔和亲肤,同时还保证了风量够大;其结构小巧,轻便易携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风扇壳体、按键、电机、电路板、斜流增压叶轮、锂电池;上述风扇壳体由导流罩、前壳、后壳以及手柄尾盖构成;前壳与后壳之间扣合连接,导流罩插设并扣接在前壳上端内的出风口位置处,前壳与后壳扣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下端为手柄,手柄的尾端扣合有手柄尾盖;上述电机插设扣接在前壳上端中,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斜流增压叶轮,且斜流增压叶轮设置在后壳上端内,上述按键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与电机电控连接,电路板嵌设固定在上述手柄内部上端位置处,上述按键穿设在前壳的壳壁中;上述锂电池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与电机电连接,且锂电池嵌设在手柄内位于电路板的下方;所述的导流罩的外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导流曲面;所述的前壳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减小式结构的前壳内弯曲面;所述的后壳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后壳内弯曲面;上述后壳内弯曲面与前壳内弯曲面相拼接成一个两端孔径小于中间孔径状的风道。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为大扭矩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壳上端的内环壁的出风口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长条形导叶。进一步地,所述的后壳上端的入风口位置处卡设有条形栅格。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尾盖上穿接有手提绳。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路板上连接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卡设在后壳的壳壁中,充电接口通过电路板的电路与锂电池电性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风扇,高速喷出的混合气流让风变得柔和亲肤,同时还保证了风量够大;其结构小巧,轻便易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装图。图5是本技术中导流罩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斜流增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后壳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前壳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导流罩1、导流曲面1-1、导流罩卡扣1-2、前壳2、前壳内弯曲面2-1、长条形导叶2-2、前壳卡扣2-3、卡勾2-4、按键3、电机4、电路板5、充电接口5-1、斜流增压叶轮6、后壳7、后壳内弯曲面7-1、条形栅格7-2、卡槽7-3、锂电池8、手柄尾盖9、手提绳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9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风扇壳体、按键3、电机4、电路板5、斜流增压叶轮6、锂电池8;上述风扇壳体由导流罩1、前壳2、后壳7以及手柄尾盖9构成;前壳2与后壳7之间扣合连接(前壳2的上端后环面上一体成型有数个前壳卡扣2-3,后壳7上端前环面壁上一体成型有数个与前壳卡扣2-3相勾设的卡槽7-3),呈圆弧状设置的导流罩1插设在前壳2上端内的出风口位置处,且导流罩1的外端面与前壳2的出风口端部齐平(导流罩1的内端一体成型有数个导流罩卡扣1-2,前壳2的上端内环壁一体成型有数个与导流罩卡扣1-2相勾设的卡勾2-4),前壳2与后壳7扣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下端为手柄(后壳7的入风口与手柄之间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也可以为平行设置,前壳2的出风口与手柄之间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也可以为平行设置),手柄的尾端扣合有手柄尾盖9,手柄尾盖9上穿接有手提绳10;大扭矩的电机4插设扣接在前壳2上端中,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斜流增压叶轮6(大扭矩的电机4配备有斜流增压叶轮6,克服了风道内部风阻及摩擦力,让风吹的更远),斜流增压叶轮6设置在后壳7上端内,后壳7上端的入风口位置处卡设有条形栅格7-2(保证安全的同时又增加了美观),上述按键3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该电路具有调速模块,按键3可以通过调速模块对电机4的旋转速度进行调速)与电机4电控连接,电路板5嵌设固定在上述手柄内部上端位置处,电路板5上连接有充电接口5-1,充电接口5-1卡设在后壳7的壳壁中,充电接口5-1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锂电池8电性连接,上述按键3穿设在前壳2的壳壁中;上述锂电池8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电机4电连接,且锂电池8嵌设在手柄内位于电路板5的下方;所述的导流罩1的外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导流曲面1-1;所述的前壳2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减小式结构的前壳内弯曲面2-1,该前壳内弯曲面2-1上位于出风口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长条形导叶2-2(用于增大出风的气流速度);所述的后壳7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后壳内弯曲面7-1;上述后壳内弯曲面7-1与前壳内弯曲面2-1相拼接成一个两端孔径小于中间孔径状的风道,依据流体的附壁效益,气流经过带有导流曲面1-1的导流罩1和前壳内弯曲面2-1的内壁导流以后,高速喷出的气流会在离出风口不远处形成交叉混合,让风变得柔和亲肤,既保证了风量够大,吹起来又不会让人觉得难受,完全是自然风的体验。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由后壳7、前壳2以及导流罩1所扣合而成的内部腔体形成风道,锂电池8提供电机4工作的电能,电机4带动斜流增压叶轮6旋转,斜流增压叶轮6将气流如图2中箭头所指方向从入风口引入风道,依据流体的附壁效益,气流在前壳内弯曲面2-1与导流曲面1-1的导流后,高速喷出的气流会在靠近出风口位置处形成交叉混合气流,使得风变得柔和亲肤。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流体仿真计算,应用了斜流增压叶轮6,该叶轮风压大,但是负载也大,所以匹配了比原来更大的大扭矩电机,大幅增加了风压,因为大幅增加了风压,所以能够克服风道内部的风阻及摩擦力,吹风更远;2、在导流罩的周边设计有向内弯曲的导流曲面1-1,能使气流达到增压和导流效果,依据流体的附壁效益,高速喷出的气流会在离出风口不远处与前壳2内侧向内弯曲的面上(前壳内弯曲面2-1)附壁的气流形成交叉混合,让风变得柔和亲肤,既保证了风量够大,吹起来又不会让人觉得难受,完全是自然风的体验;3、出风口设计为环状挤压出风(导流曲面1-1与前壳内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风扇,它包含风扇壳体、按键(3)、电机(4)、电路板(5)、斜流增压叶轮(6)、锂电池(8);上述风扇壳体由导流罩(1)、前壳(2)、后壳(7)以及手柄尾盖(9)构成;前壳(2)与后壳(7)之间扣合连接,导流罩(1)插设并扣接在前壳(2)上端内的出风口位置处,前壳(2)与后壳(7)扣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下端为手柄,手柄的尾端扣合有手柄尾盖(9);上述电机(4)插设扣接在前壳(2)上端中,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斜流增压叶轮(6),且斜流增压叶轮(6)设置在后壳(7)上端内,上述按键(3)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电机(4)电控连接,电路板(5)嵌设固定在上述手柄内部上端位置处,上述按键(3)穿设在前壳(2)的壳壁中;上述锂电池(8)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电机(4)电连接,且锂电池(8)嵌设在手柄内位于电路板(5)的下方;/n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罩(1)的外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导流曲面(1-1);所述的前壳(2)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减小式结构的前壳内弯曲面(2-1);所述的后壳(7)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后壳内弯曲面(7-1);上述后壳内弯曲面(7-1)与前壳内弯曲面(2-1)相拼接成一个两端孔径小于中间孔径状的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风扇,它包含风扇壳体、按键(3)、电机(4)、电路板(5)、斜流增压叶轮(6)、锂电池(8);上述风扇壳体由导流罩(1)、前壳(2)、后壳(7)以及手柄尾盖(9)构成;前壳(2)与后壳(7)之间扣合连接,导流罩(1)插设并扣接在前壳(2)上端内的出风口位置处,前壳(2)与后壳(7)扣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下端为手柄,手柄的尾端扣合有手柄尾盖(9);上述电机(4)插设扣接在前壳(2)上端中,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斜流增压叶轮(6),且斜流增压叶轮(6)设置在后壳(7)上端内,上述按键(3)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电机(4)电控连接,电路板(5)嵌设固定在上述手柄内部上端位置处,上述按键(3)穿设在前壳(2)的壳壁中;上述锂电池(8)通过电路板(5)上的电路与电机(4)电连接,且锂电池(8)嵌设在手柄内位于电路板(5)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罩(1)的外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增大式结构的导流曲面(1-1);所述的前壳(2)上端的内环壁设有直径由入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减小式结构的前壳内弯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鑫郭嘉怡郭斐吴卷庭吴诺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嘉木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