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结构、固定组件和水泵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6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固定组件和水泵组件,其中,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本体,减振本体的至少一端能够与减振对象相抵;减振槽,沿减振本体的周向设于减振本体上,且减振槽由减振本体的表面向减振本体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振槽由减振本体的表面向减振本体的轴线的方向凹陷,一方面在减振对象振动时,可通过减振槽对振动实现缓冲,有效减少由于振动向外发出的噪音,另一方面,生产时加工工序要求较低,在减振结构出现故障无法满足减振需求时,由于减振结构的生产成本较低,可直接更换以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结构、固定组件和水泵组件
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结构、一种固定组件和一种水泵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室内机正常运行或启停时,一些泵体结构会发生振动以导致噪音超标,影响用户使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选用橡胶机构连接固定泵体结构上来降低噪音,然而通过上述方式,在室内机运行时,虽然通过橡胶机构自身可缓冲振动,但在泵体结构振动时,橡胶机构也一同振动从而使得将振动向外传递,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泵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本体,减振本体的至少一端能够与减振对象相抵;减振槽,沿减振本体的周向设于减振本体上,且减振槽由减振本体的表面向减振本体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减振结构,包括减振本体和减振槽,通过将减振本体的一端或两端与减振对象相抵,从而通过减振结构自身将需要减振的减振对象传递而来的振动予以降低,以实现减振效果,此外,减振槽沿周向设于减振本体上,在振动时,可通过减振槽将振动至少部分截断,从而实现振动的削弱,进一步地,减振槽由减振本体的表面向减振本体的轴线的方向凹陷,一方面在减振对象振动时,可通过减振槽对振动实现缓冲,有效减少由于振动向外发出的噪音,另一方面,生产时加工工序要求较低,在减振结构出现故障无法满足减振需求时,由于减振结构的生产成本较低,可直接更换另一个减振结构,降低维修成本。其中,减振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减振槽相对于减振本体的轴线的角度可以为0~360°,在减振槽的数量为多个时,既可以沿减振本体的轴向依次排列形成在减振本体的轴线上的不同的投影,还可以地,所有减振槽中的至少两个在减振本体的轴线上的投影重合。可以理解,减振槽用于固定减振结构,由于减振槽沿周向设置且向内凹陷,在固定时,可通过对应的固定装置伸入减振槽,实现减振结构的固定。减振槽可以呈环状,还可以呈螺旋状。其中,减振结构可以选用弹性体材料。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减振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配合孔,设于减振本体内,其中,减振槽的最小内径大于配合孔的最大直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减振本体内设置配合孔,便于对减振结构的固定,此外,通过限定减振槽最小内径和配合孔的最大直径的大小关系,使得减振本体内部在轴向方向上是连续不间断的,即不存在将配合孔沿径向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便于对振动的缓冲,降低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可以理解,配合孔的直径可以沿轴线方向处处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配合孔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配合孔贯穿减振本体的两个端面。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配合孔贯穿减振本体的两个端面,即配合孔为通孔,更利于连接件由一端穿过配合孔与减振对象连接以实现减振结构的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合孔具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孔段,靠近减振本体的一端设置;减振孔段,与连接孔段相连,且减振孔段的直径不小于连接孔段的直径。在该技术方案中,配合孔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孔段和减振孔段,连接孔段设于靠近减振本体的一端,通过连接孔段可实现连接件的伸入,进一步地,减振孔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孔段的直径,从而在将减振结构固定到位时,通过直径较大的减振孔段可缓冲振动,降低噪音。其中,在减振孔段与连接孔段的直径相同时可以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以通过形变实现缓冲。在减振孔段的直径大于连接孔段的直径时,在形变缓冲的基础上,将连接件穿过配合孔时,可通过连接件与减振孔段之间的间隙减小连接件与减振结构相接触的面积,从而实现缓冲减振。其中,当配合孔为盲孔时,连接孔段设于减振本体开口的一侧;当配合孔为通孔时,连接孔段设于减振本体的两侧开口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减振槽设于减振本体的外表面,且减振槽呈环状,减振本体通过减振槽形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环状的减振槽由减振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可使得减振本体经减振槽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安装减振结构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的一个与减振对象相接触设置,减振对象发生振动时,与减振对象相接触的一个将振动向外传递至减振槽时被隔断,从而减少向二者中另一个传递的振动,进而实现降低由振动产生的噪音。需要说明的,由于减振槽为环状,可在整周方向上将沿轴向的振动予以削弱以实现降噪。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靠近减振槽的一端沿周向间隔设有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凹齿结构,第二本体靠近减振槽的一端沿周向间隔设有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凹齿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设置减振槽的基础上,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靠近减振槽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在二者的作用下,减振槽的宽度部分增大,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在减振槽的轴向方向上的开槽宽度会随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在减振结构通过减振槽固定时,减少相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振动的传递,即通过设置凹齿结构可对振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削弱,提高减振效果。可以理解,在减振槽的轴向方向上,若同时设置有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则开槽宽度则为减振槽自身宽度、第一凹齿结构的齿高以及第二凹齿结构的齿高之和,若单独设置有第一凹齿结构,则开槽宽度则为减振槽自身宽度与第一凹齿结构的齿高之和,若单独设置有第二凹齿结构,则开槽宽度则为减振槽自身宽度与第二凹齿结构的齿高之和。其中,在第一本体上设置第一凹齿结构的一端,由于第一凹齿结构的存在,必然存在相对于第一凹齿结构向外凸出的凸齿结构,同样的,在第二本体上设置第二凹齿结构的一端,由于第二凹齿结构的存在,必然存在相对于第二凹齿结构向外凸出的凸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减振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凹齿结构与第二凹齿结构至少部分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在轴线方向至少部分重合设置,即第一凹齿结构和第二凹齿结构相对设置形成间隙,从而在振动过程中,可通过间隙将振动部分削弱,以减少由于振动向外发出的噪音。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基座和固定支架;如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减振结构,通过连接件与固定基座相连,且固定支架的一端与减振结构的减振槽相抵,固定支架的一端与减振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出的固定组件,通过设置包括固定基座和固定支架的固定装置,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减振结构通过连接件与固定基座相连,并将固定支架的一端与减振槽相抵,以实现减振结构的固定,此外,由于固定组件包括减振结构,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减振结构的技术效果,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减振本体,所述减振本体的至少一端能够与减振对象相抵;/n减振槽,沿所述减振本体的周向设于所述减振本体上,且所述减振槽由所述减振本体的表面向所述减振本体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振本体,所述减振本体的至少一端能够与减振对象相抵;
减振槽,沿所述减振本体的周向设于所述减振本体上,且所述减振槽由所述减振本体的表面向所述减振本体的轴线方向凹陷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合孔,设于所述减振本体内,
其中,所述减振槽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配合孔的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配合孔贯穿所述减振本体的两个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具体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孔段,靠近所述减振本体的一端设置;
减振孔段,与所述连接孔段相连,且所述减振孔段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连接孔段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设于所述减振本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减振槽呈环状,所述减振本体通过所述减振槽形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