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42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布置有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沿所述套杆轴向方向布置,所述套杆设置有至少一个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杆上的安装孔以及置放于该安装孔内的张紧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套杆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控制腔连通;以及顶杆,所述顶杆下部置于所述控制腔内并可沿所述控制腔轴向移动,所述顶杆通过传送组件连接所述张紧块并控制所述张紧块沿所述套杆径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将套杆与钻杆固定,从而满足打捞调节,防止钻杆掉杆的潜在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MJS工法是一种在喷射口附近配置有感应器和数控的液压排泥阀,从而能实现对邻近地下设施和地层微扰动、地表微变形的旋喷加固工法。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在MJS工法对土体进行加固过程中,会出现MJS钻杆掉杆问题。出现掉杆的原因有:焊缝脱落;螺纹疲劳;操作失误;地层对钻杆影响。出现掉杆会带来以下几种后果,其一,影响施工进度:现有打捞方式比较费时、费人力,会影响施工进度。其二,对后续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若MJS钻杆掉落至掌子面范围,对后续盾构行进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其三,增加施工成本,若掉杆不影响后续施工建设情况下,在其原桩位点附近进行设计变更,将其包裹于加固体内遗弃,MJS钻杆造价较高且需增加多根加固体,施工成本会明显增加。因此,亟需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能高效成功打捞钻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布置有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沿所述套杆轴向方向布置,所述套杆设置有至少一个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杆上的安装孔以及置放于该安装孔内的张紧块,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套杆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控制腔连通;以及顶杆,所述顶杆下部置于所述控制腔内并可沿所述控制腔轴向移动,所述顶杆通过传送组件连接所述张紧块并控制所述张紧块沿所述套杆径向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顶杆下端的顶块,该顶块下部周壁设置有倾斜的驱动面,所述张紧块朝所述控制腔的侧面与所述驱动面接触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块截面呈扇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组件共三个,三个所述张紧块沿所述套杆圆周均匀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紧块包裹有薄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杆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上部设置有管钳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顶部安装有吊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杆底部设置有导向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具有控制腔的套杆,套杆深入钻杆内,顶杆在控制腔内轴向移动时,可以将张紧块撑开,张紧块压紧钻杆内壁,从而将套杆与钻杆固定,然后再通过顶杆将钻杆打捞出来。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将套杆与钻杆固定,从而满足打捞调节,防止钻杆掉杆的潜在危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进入钻杆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布置”、“安装”、“连接”、“相连”、“固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或“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或“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照图1至图2,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包括套杆11和顶杆21。套杆11内布置有一控制腔,控制腔沿套杆11轴向方向布置,套杆11设置有至少一个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开设在套杆11上的安装孔12以及置放于该安装孔12内的张紧块24,安装孔12沿套杆11径向方向布置,安装孔12与控制腔连通。顶杆21下部置于控制腔内并可沿控制腔轴向移动,顶杆21通过传送组件连接张紧块24并控制张紧块24沿套杆11径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张紧组件共三个,三个张紧块24沿套杆11圆周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张紧块24截面呈扇形。具体而言,传送组件包括连接顶杆21下端的顶块23,该顶块23下部周壁设置有倾斜的驱动面,张紧块24朝控制腔的侧面与驱动面接触配合。另外,顶杆21包括下部的作用杆以及上部的连接杆,可先预先准备多根不同长度的连接杆,当对不同深度处的钻杆进行打捞时,可将相应长度的连接杆与作用杆连接即可,无需加工多根作用杆。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然可以将顶杆21采用一体化制作,还可将顶杆21与顶块23一体化制作。当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置入钻杆41内时,套杆11的外径小于排泥口42内径。其中,套杆11底部设置有导向部13,导向部13的倾斜角度为45°,通过导向部13,套杆11在置入过程中,更为顺利。本实施例中,控制腔内设置有内螺纹,顶杆21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22,进一步的,顶杆21上部设置有管钳槽25,即通过管钳卡住管钳槽25可拧到顶杆21。且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置入钻杆41后,由于套杆11与钻杆41内壁为间隙配合,两者之间具有摩擦力,但拧动顶杆21时,套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杆(11),所述套杆(11)内布置有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沿所述套杆(11)轴向方向布置,所述套杆(11)设置有至少一个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杆(11)上的安装孔(12)以及置放于该安装孔(12)内的张紧块(24),所述安装孔(12)沿所述套杆(11)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控制腔连通;以及/n顶杆(21),所述顶杆(21)下部置于所述控制腔内并可沿所述控制腔轴向移动,所述顶杆(21)通过传送组件连接所述张紧块(24)并控制所述张紧块(24)沿所述套杆(11)径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杆(11),所述套杆(11)内布置有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沿所述套杆(11)轴向方向布置,所述套杆(11)设置有至少一个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杆(11)上的安装孔(12)以及置放于该安装孔(12)内的张紧块(24),所述安装孔(12)沿所述套杆(11)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安装孔(12)与所述控制腔连通;以及
顶杆(21),所述顶杆(21)下部置于所述控制腔内并可沿所述控制腔轴向移动,所述顶杆(21)通过传送组件连接所述张紧块(24)并控制所述张紧块(24)沿所述套杆(11)径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顶杆(21)下端的顶块(23),该顶块(23)下部周壁设置有倾斜的驱动面,所述张紧块(24)朝所述控制腔的侧面与所述驱动面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JS钻杆内张式打捞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海鸿易梓瑞陈杰华罗振平黄健雄袁浩辉韦成林吴钜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