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12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包括矛杆以及多个捞矛触角,多个所述捞矛触角环绕所述矛杆设置;所述矛杆上设置有往远离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外矛钩,所述捞矛触角上设置有往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内矛钩;所述外矛钩和所述内矛钩均往上方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同时包括具有内矛钩的捞矛触角和具有外矛钩的矛杆,在单次打捞作业中,可以捕获更多的电缆或钢丝绳,从而提高对落鱼的打捞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打捞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开采中常常会使用绞车牵拉钢丝绳作业,以便对位于井下的工具进行震击。但是,在生产中常常会出现钢丝绳断裂导致的落鱼现象,遗落到井内的工具会阻碍井下的正常作业,因此,当落鱼发生时,就需要使用捞矛对掉落到井内的工具进行打捞,以便恢复正常的生产。现有的捞矛包括内捞矛和外捞矛两种,其中,内捞矛设计有远离井壁的内矛钩,而外捞矛则设计有朝向井壁的外矛钩。由于不同的落鱼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矛钩进行打捞,故在具体打捞时,打捞人员需要凭经验选择其中一种类型的捞矛(例如内捞矛)进行打捞,如果打捞失败再更换另一种类型的捞矛(例如外捞矛)再次进行打捞。由此可见,现有的捞矛对落鱼的打捞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同时包括具有内矛钩的捞矛触角和具有外矛钩的矛杆,在单次打捞作业中,可以捕获更多的电缆或钢丝绳,从而提高对落鱼的打捞成功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包括:矛杆以及多个捞矛触角,多个所述捞矛触角环绕所述矛杆设置;所述矛杆上设置有往远离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外矛钩,所述捞矛触角上设置有往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内矛钩;所述外矛钩和所述内矛钩均往上方倾斜。进一步地,所述捞矛触角的外表面为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捞矛触角的底端往下延伸形成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矛杆的底端形成为倒置的棱锥体或者倒置的圆锥体。进一步地,所述内矛钩和/或外矛钩均设置为回钩,所述回钩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与所述矛杆或所述捞矛触角固定,所述第一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固定,且所述第一部向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固定,且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形成有往所述连接部方向延伸的卡勾。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头,所述捞矛触角和矛杆固定在所述接头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矛杆与所述接头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接头的外表面配置成为用于与管钳配合的多边形受力面。进一步地,所述矛杆与所述接头螺纹连接,且所述矛杆的顶端形成有用于与管钳配合的多边形受力面且该多边形受力面的相邻两个面圆滑过渡。进一步地,环绕所述矛杆均匀设置有三个所述捞矛触角。进一步地,所述矛杆配置为三棱柱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同时包括具有内矛钩的捞矛触角和具有外矛钩的矛杆,即将内捞矛和外捞矛组合在一起,使得在单次打捞落鱼的过程中,油井中的电缆或钢丝绳等能够被内矛钩和外矛钩钩住,并随着打捞装置一起上行,提高了落鱼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成功率;通过将接头和捞矛触角外表面设计为弧形,捞矛触角的底端和矛杆的底端设计为尖端,防止打捞装置在油井中卡阻;通过将内矛钩和外矛钩设置为回钩,使得电缆或钢丝绳被钩住后不会滑出,进一步提高了落鱼的打捞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内矛钩和外矛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接头和内捞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外捞矛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00-接头;200-内捞矛;201-捞矛触角;202-内矛钩;300-外捞矛;301-矛杆;302-外矛钩;401-第一部;402-第二部;403-连接部;404-卡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上下方向指的是从井口指向井底的方向。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爆炸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包括:矛杆301以及多个捞矛触角201,多个捞矛触角201环绕矛杆301设置;矛杆301上设置有往远离矛杆301方向延伸的外矛钩302,捞矛触角201上设置有往矛杆301方向延伸的内矛钩202;外矛钩302和内矛钩202均往上方倾斜。捞矛触角201和内矛钩202即形成内捞矛200,矛杆301和外矛钩302即形成外捞矛3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同时包括具有内矛钩202的捞矛触角201和具有外矛钩302的矛杆301,即将内捞矛200和外捞矛300组合在一起,使得在单次打捞落鱼的过程中,油井中的电缆或钢丝绳等能够被内矛钩202和外矛钩302钩住,并随着打捞装置一起上行,提高了落鱼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成功率。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捞矛触角201的外表面为圆角设计,即将捞矛触角201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捞矛触角201在油井中与油井内壁发生刮卡,使得打捞装置遇卡阻后无法上提及下放。另外,还可以使捞矛触角201的底端往下延伸形成一楔形部,且该楔形部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这样使得捞矛触角201底端为尖端,保证捞矛触角201能够顺利进入油井,预防卡阻。同样的,为了保证矛杆301也能够顺利进入油井,防止其卡阻,也可以将矛杆301的底端也设计为尖端,例如,使矛杆301的底端形成为倒置的棱锥体或者倒置的圆锥体。当然,捞矛触角201和矛杆301的底端也可以设计为其它的形状,只要能起到防止其在油井中卡阻即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内矛钩202一端与捞矛触角201的内侧壁连接,即与捞矛触角201靠近矛杆301的侧壁连接,并向上倾斜,使得内矛钩202与捞矛触角201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从而在打捞落鱼时,油井中的电缆或钢丝绳等能够由开口进入该容纳空间,即被内矛钩202钩住,并随着打捞装置一起上行,从而实现落鱼的打捞。内矛钩202可以焊接固定在捞矛触角201上,也可以与捞矛触角201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内矛钩202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内矛钩202的弹性势能,使得其能够卡紧电缆或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矛杆以及多个捞矛触角,多个所述捞矛触角环绕所述矛杆设置;/n所述矛杆上设置有往远离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外矛钩,所述捞矛触角上设置有往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内矛钩;/n所述外矛钩和所述内矛钩均往上方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矛杆以及多个捞矛触角,多个所述捞矛触角环绕所述矛杆设置;
所述矛杆上设置有往远离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外矛钩,所述捞矛触角上设置有往所述矛杆方向延伸的内矛钩;
所述外矛钩和所述内矛钩均往上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矛触角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矛触角的底端往下延伸形成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矛杆的底端形成为倒置的棱锥体或者倒置的圆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矛钩和/或外矛钩均设置为回钩,所述回钩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与所述矛杆或所述捞矛触角固定,所述第一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涵王光辉钟家维陈文欧如学史自民孙玉国张卫贤张琪张静严王高玺周津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