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2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包括出水接头、单动轴和缓冲簧;单动轴上方设置有压胀胶圈,压胀胶圈的下端设置有报信滑套,报信滑套的底端连接有碟簧,碟簧的外侧设置有护罩,护罩的底端连接有单动接头,单动接头的底端连接有轴承套,轴承套的下方设置有内管接头,内管接头的内部设置有钢球;报信滑套的外侧设置有滑键轴,滑键轴与出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整垫,调整垫的前端设置有传振环,传振环与出水接头的外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碟簧承受堵塞上顶力,通过小套使橡胶压胀胶圈压缩膨胀,引起内外管过水截面的大幅减少和泵压增高来报信,保证了正常钻进时泵压不会变化,报信及时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
本技术涉及绳索回转报信机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
技术介绍
国内大多绳索钻具的报信利用单动装置上方的聚氨脂压胀胶圈,结构中该部件需承受岩芯堵塞产生的上顶力产生膨胀,引起内外管过水截面的大幅减少和泵压增高从而报信,这种结构有两个问题,①胶圈要承受较大的上顶力;②单动效果差时胶圈会与下面的部件有相对转动,摩擦生热,聚氨酯耐热能力低,极易热熔损坏。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碟簧承受堵塞上顶力,通过小套使橡胶压胀胶圈压缩膨胀,引起内外管过水截面的大幅减少和泵压增高来报信,保证了正常钻进时泵压不会变化,报信及时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包括出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连接的单动轴和套设在所述单动轴端部的缓冲簧、所述缓冲簧的底端设置有备母;所述单动轴上方设置有压胀胶圈,所述压胀胶圈的下端设置有报信滑套,所述报信滑套的底端连接有碟簧,所述碟簧的外侧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的底端连接有单动接头,所述单动接头的底端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下方设置有内管接头,所述内管接头的内部设置有钢球;所述报信滑套的外侧设置有滑键轴,所述滑键轴与所述出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整垫,所述调整垫的前端设置有传振环,所述传振环与所述出水接头的外壁连接;所述单动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的上端与所述护罩连接,所述单动接头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与所述轴承套连接,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均与所述单动轴连接;所述出水接头上的出水斜孔的内侧设置为内凸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碟簧的底端设置有弹簧垫,所述弹簧垫与所述护罩连接。优选的,所述护罩与所述单动轴的连接处、所述护罩与所述单动接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内管接头的前端设置有调整备母。优选的,所述备母与所述缓冲簧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压胀胶圈位于单动轴上方,正常钻进时护罩与报信滑套间有一可调间隙,不受岩芯堵塞产生的上顶力直接作用,也不受单动失效影响,较为可靠耐用;(2)较小的轴向收缩能引起压胀胶圈较大的径向变形膨胀,即较小的内管上顶量引起较大的泵压变化,报信时灵敏度较大,不报信时过流通畅,工作泵压低;(3)碟簧刚度可调,使报信灵敏度可随地层情况调整,更加适用;(4)报信后仍能保持小泵量循环,可防止烧钻及憋泵。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实施例的堵塞报信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实施例的堵塞报信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包括出水接头1、与出水接头1连接的单动轴2和套设在单动轴2端部的缓冲簧3、缓冲簧3的底端设置有备母4;单动轴2上方设置有压胀胶圈5,压胀胶圈5的下端设置有报信滑套6,报信滑套6的底端连接有碟簧7,碟簧7的外侧设置有护罩8,护罩8的底端连接有单动接头9,单动接头9的底端连接有轴承套10,轴承套10的下方设置有内管接头11,内管接头11的内部设置有钢球12;报信滑套6的外侧设置有滑键轴13,滑键轴13与出水接头1的连接处设置有调整垫14,调整垫14的前端设置有传振环15,传振环15与出水接头1的外壁连接;单动接头9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16,上轴承16的上端与护罩8连接,单动接头9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17,下轴承17与轴承套10连接,上轴承16和下轴承17均与单动轴2连接;出水接头1上的出水斜孔18的内侧设置为内凸弧形结构。绳索钻具悬挂在滑键轴台阶上,正常钻进时,在碟簧张力作用下,护罩与报信滑套间有一定轴向间隙,(间隙大小可通过单动轴上的备母微调),压胀胶圈不受压力作用,保持收缩状态;内外管环状过水间隙为3mm;发生岩芯堵塞时,内管上行,碟簧承受堵塞上顶力,通过小套使压胀胶圈压缩膨胀,引起内外管环状过水截面的大幅减少和泵压增高,根据堵塞情况,最大膨胀时内外管最小过水间隙可为0,此时为防止烧钻和泵压过高,一小部分冲洗液可通过单动轴上的小孔绕过胶圈到达孔底,仍能进行小泵量循环。碟簧7的底端设置有弹簧垫19,弹簧垫19与护罩8连接。护罩8与单动轴2的连接处、护罩8与单动接头9的连接处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20,增加了密封性。内管接头11的前端设置有调整备母21。备母4与缓冲簧3的连接处设置有垫22。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碟簧承受堵塞上顶力,通过小套使橡胶压胀胶圈压缩膨胀,引起内外管过水截面的大幅减少和泵压增高来报信,保证了正常钻进时泵压不会变化,报信及时准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出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连接的单动轴和套设在所述单动轴端部的缓冲簧,所述缓冲簧的底端设置有备母;/n所述单动轴上方设置有压胀胶圈,所述压胀胶圈的下端设置有报信滑套,所述报信滑套的底端连接有碟簧,所述碟簧的外侧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的底端连接有单动接头,所述单动接头的底端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下方设置有内管接头,所述内管接头的内部设置有钢球;/n所述报信滑套的外侧设置有滑键轴,所述滑键轴与所述出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整垫,所述调整垫的前端设置有传振环,所述传振环与所述出水接头的外壁连接;/n所述单动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的上端与所述护罩连接,所述单动接头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与所述轴承套连接,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均与所述单动轴连接;/n所述出水接头上的出水斜孔的内侧设置为内凸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绳索回转岩芯堵塞压胀式泵压上升报信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出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连接的单动轴和套设在所述单动轴端部的缓冲簧,所述缓冲簧的底端设置有备母;
所述单动轴上方设置有压胀胶圈,所述压胀胶圈的下端设置有报信滑套,所述报信滑套的底端连接有碟簧,所述碟簧的外侧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的底端连接有单动接头,所述单动接头的底端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下方设置有内管接头,所述内管接头的内部设置有钢球;
所述报信滑套的外侧设置有滑键轴,所述滑键轴与所述出水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整垫,所述调整垫的前端设置有传振环,所述传振环与所述出水接头的外壁连接;
所述单动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的上端与所述护罩连接,所述单动接头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与所述轴承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顺饶建辉王建鹏张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地矿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