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37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栏装置,包括:护栏,包括栅栏部及底座;所述底座相对两端的底面设有容纳腔;及吸附组件,包括吸盘、连杆、弹簧、拉手及转轴;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一侧,所述连杆穿设所述底座后枢接所述拉手;所述弹簧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吸盘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吸盘的顶部用于进入所述容纳腔内。上述护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护栏的底座上安装吸附组件,利用吸盘吸附地面,可稳固吸附于地面上,提高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栏
,特别是涉及一种护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可移动的护栏在公共场合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灵活地用于区域空间的划分和人流引导,弥补了固定式护栏的不足。但是,可移动的护栏只是简单地放置于地面上,并没有与地面进行稳固的连接,尤其是放置于光滑的地面上,容易被人推动甚至推倒,在人流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护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稳固吸附于地面上,提高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栏装置,包括:护栏,包括栅栏部及安装于所述栅栏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相对两端的底面设有容纳腔;及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安装于所述护栏的底部;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盘、连接所述吸盘顶部的连杆、套设所述连杆的弹簧、枢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吸盘一端的拉手、及穿设所述拉手与所述连杆的转轴;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一侧,所述连杆穿设所述底座后枢接所述拉手;所述弹簧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吸盘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吸盘的顶部用于进入所述容纳腔内。上述护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护栏的底座上安装吸附组件,利用吸盘吸附地面,可稳固吸附于地面上,提高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开设有组装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组装孔后枢接所述连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吸盘的一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连杆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穿孔对应所述组装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穿孔与所述组装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设有近距端及远距端,所述近距端与所述远距端相邻设置;所述近距端的端面到所述组装孔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远距端的端面到所述组装孔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的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连通所述组装孔;所述槽口用于容纳所述连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距端位于所述槽口的一侧,所述远距端位于所述槽口的另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呈圆形设置,所述吸盘呈圆形设置;所述吸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腔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容纳腔内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底座的相对两面;所述连杆穿设所述贯穿孔后枢接所述拉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栏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栅栏部一侧的扣环、及连接于所述栅栏部另一侧的扣脚;所述扣脚对应所述扣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呈塔型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护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护栏装置中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护栏装置中拉手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护栏装置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护栏,11-栅栏部,12-底座,13-容纳腔,14-贯穿孔,15-扣环,16-扣脚;20-吸附组件,21-吸盘,22-连杆,23-弹簧,24-拉手,241-近距端,242-远距端,25-转轴,26-穿孔,27-槽口,28-组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护栏装置,包括护栏10、及安装于护栏10底部的吸附组件20。所述护栏10包括栅栏部11、及连接于栅栏部11底部的底座12。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12安装于栅栏部11相对两侧的底部上,底座12用于承载安装吸附组件20。如图3所示,底座12相对两端的底面分别设有容纳腔13。底座12上对应各容纳腔13内开设有贯穿孔14,贯穿孔14连通容纳腔13,贯穿孔14贯穿底座11的相对两面。进一步地,所述护栏10还包括连接于栅栏部11一侧的扣环15、及连接于栅栏部11另一侧的扣脚16;扣脚16对应连接扣环15,方便多个本技术的护栏装置并排连接在一起。所述吸附组件20包括吸盘21、连接吸盘21顶部的连杆22、套设连杆22的弹簧23、枢接于连杆22远离吸盘21的一端的拉手24、及穿设拉手24与连杆22的转轴25。吸盘21位于底座12的底面一侧,连杆22穿设贯穿孔14后通过转轴25枢接拉手24,使得拉手24可绕转轴25进行旋转;弹簧23容纳于容纳腔13内,弹簧23夹设于吸盘21与底座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簧23呈塔型设置。连杆22远离吸盘21的一端沿连杆22的径向方向开设有穿孔26。拉手24的一端开设有槽口27,槽口27用于容纳连杆22;拉手24上对应槽口27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组装孔28,组装孔28连通槽口27,组装孔28对应穿孔26。组装时,连杆22容纳于槽口27内,穿孔26对应组装孔28,转轴25穿设组装孔28与穿孔26,实现连杆22与拉手24的枢接。如图4所示,拉手24设有近距端241及远距端242,近距端241与远距端242相邻设置,近距端241位于槽口27的一侧,远距端242位于槽口27的另一侧。近距端241的端面到组装孔28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远距端242的端面到组装孔28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需要固定护栏装置时,先确保拉手24的近距端241贴设底座12的顶面,即吸盘21与弹簧23均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将护栏装置放置于光滑的地面上,并将吸盘21平压在光滑的地面上,沿转轴25旋转拉手24使得远距端242贴设底座12的顶面,由于近距端241端面到组装孔28孔中心的距离小于远距端242端面到组装孔28孔中心的距离,使得拉手24能带动连杆22上升,吸盘21的顶部被牵扯进入容纳腔13内,吸盘21的中间与地面之间产生一个真空,使得整个吸盘21稳稳地吸附在地面上;此时,弹簧23受压缩。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3呈圆形设置,吸盘21呈圆形设置,吸盘21的直径大于容纳腔13的直径,使得底座12的边缘可更好地压紧吸盘21的边缘,避免吸附过程中发生漏气,保证真空度及吸附能力,确保护栏装置能稳稳地固定在地面上。需要移动护栏装置时,沿转轴25旋转拉手24使得近距端241贴设底座12的顶面,此时弹簧23恢复原状,由于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护栏,包括栅栏部及安装于所述栅栏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相对两端的底面设有容纳腔;及/n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安装于所述护栏的底部;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盘、连接所述吸盘顶部的连杆、套设所述连杆的弹簧、枢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吸盘一端的拉手、及穿设所述拉手与所述连杆的转轴;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一侧,所述连杆穿设所述底座后枢接所述拉手;所述弹簧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吸盘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吸盘的顶部用于进入所述容纳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栏,包括栅栏部及安装于所述栅栏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相对两端的底面设有容纳腔;及
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安装于所述护栏的底部;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盘、连接所述吸盘顶部的连杆、套设所述连杆的弹簧、枢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吸盘一端的拉手、及穿设所述拉手与所述连杆的转轴;所述吸盘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一侧,所述连杆穿设所述底座后枢接所述拉手;所述弹簧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吸盘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吸盘的顶部用于进入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开设有组装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组装孔后枢接所述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吸盘的一端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连杆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穿孔对应所述组装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穿孔与所述组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设有近距端及远距端,所述近距端与所述远距端相邻设置;所述近距端的端面到所述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宝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