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2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水循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中设置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与储水箱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以及流通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方开设有人孔;所述储水箱在缓存区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进水的自动进水阀以及真空泵,所述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供水不足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水循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制作混凝土、清洗制作混凝土的器械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同时,在制作、搬运混凝土的过程中常常有混凝土遗留在搅拌站、地面上,因此对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车或站内地面需要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需要使用集水箱预先储存大量的水。现有公告号为CN20268909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参见图1,自动补水装置连接设置在进水管1的任一出水管口上,包括储水箱2、单向阀3、补水管4和液位浮球5,所述单向阀3固定在进水管1的出口端,所述单向阀3内设置有阀芯6,阀芯6根据进水管1中的水流量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出水管7与进水管1连通;橡胶软密封8与储水箱2相连通。进行对储水箱2进行补水时,进水管1里的水通过补水管4自动流到储水箱2中,由进水管1对储水箱2进行自动补水;自动补水时,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在液位浮球5控制下自动关闭;当水位下降一定程度时,则自动为储水箱2自动补水。使用储水箱2中的水时,阀芯6开启,储水箱2中的水经过橡胶软密封8后,通过单向阀3进入到出水管7中排出,由储水箱2实现连续正常供水,因而储水箱2的设置有储存水、补水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用水的量大且持续进行时,储水箱中的水消耗较快,当储水箱中的水用尽后,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对储水箱的补水是通过进水管进行补水的,当需要连续用水时,储水箱即使在连续进水的情况下也容易使得水量下降至较低的水位,从而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需要等待储水箱重新注入足够的水量才能继续使用,供水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装置,能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供水不足的状况。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中设置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与储水箱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以及流通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方开设有人孔;所述储水箱在缓存区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进水的自动进水阀以及真空泵,所述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纵隔板将储水箱分割形成了缓存区以及流通区,并且缓存区内部密封,通过纵隔板与储水箱底部之间的间隙连通,因此自动进水阀能都够往储水箱内部灌水,并且真空泵能对缓存区顶部的空气抽真空,使得缓存区顶部的压强小于流通区东部的压强;由于流通区通过人孔与大气压连通,因此在大气压的压力作用下,由于缓存区顶部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将流通区的水压向缓存区,使得缓存区的水位高于流通区的水位,而排水管设置在流通区的底部,因此流通区部分的水位下降至一定程度时,受到缓存区的水体重力的作用,缓存区的部分水通过纵隔板的底部流至流通区中,实现流通区的自动补水;同时,由于缓存区的水位下降,至自动进水阀以下,自动进水阀开始进水,使得储水箱能够在储水箱内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补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自动进水阀包括进水管、阀室以及出水管;所述阀室的顶部与进水管连通,所述阀室的底部与储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隔断板,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隔断板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出水管以及阀室之间相互隔断或连通的隔膜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可以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实现供水;阀室内的隔膜组件能够控制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的连通;隔断板设置在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能够与隔膜组件配合,实现自动进水阀的自动补水或停止进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膜组件包括翘板,所述翘板一端转动连接于阀室内的一侧,所述翘板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贯穿于阀室顶部且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可上升至与隔断板抵接并且此时橡胶塞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端口抵接,所述活动杆在橡胶塞与阀室顶部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翘板的下表面铰接有浮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室与储水箱连通,因此储水箱内的水位达到阀室的高度位置时,浮球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并且与翘板抵接,使得翘板上表面的活动杆带动橡胶塞上升,橡胶塞与隔断板抵接并且将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封闭,使得进水管的水不能流到出水管中,因此自动进水阀停止进水;当水位下降使得浮球不在漂浮状态,浮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带动翘板上的活动杆下拉,使得橡胶塞下降,从而使得进水管与出水管处于连通状态,因此进水管的水能经过出水管流向储水箱内,实现自动补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阀室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阀室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缓存区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室与连通管的连通设置下,出水管的水与流入阀室的水不易产生干涉,保证了阀室的浮球升起是因为储水箱的水位上升,而不是进水管的水冲进阀室导致阀室的水位上升,因此提高了阀室水位判断储水箱水位的精确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浮球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阀室底部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与连通管连通,所述限位杆贯穿于过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的设置能使得浮球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使得浮球的升降更稳定,不易与阀室内部的侧壁产生接触而导致浮球卡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部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抽水管在水泵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手动水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通过人工控制手动水阀,使得抽水管在水泵的驱动下能将水抽向储水箱内,实现储水箱的快速进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内部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倾斜的下端朝向抽水管所在的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所述引流板所在的高度位置与抽水管与储水箱的连接处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能起到将抽水管抽起来的水拦截并且引导水流沿着储水箱的内壁向下流的作用,减少进水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进水过程中水流对纵隔板的冲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水位观察柱,所述水位观察柱一端与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水位观察柱的另一端朝向储水箱的顶部,并且开设有通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观察柱与流通区相连通,由连通器的原理可知,水位观察柱的水位与流通区的液面位置保持同一高度,因此工作人员能及时注意到储水箱内部的液面位置变化,能及时对储水箱进行补水操作,同时能了解自动进水阀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真空泵以及大气压的作用下,储水箱内一部分水能储存在缓存区中,并且流通区的水位下降时,缓存区中的水能及时流向流通区,实现对流通区的水进行补充,同时缓存区能通过自动进水阀补水,使得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中设置有纵隔板(11),所述纵隔板(11)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1)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11)与储水箱(1)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11)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1)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所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方开设有人孔(101);所述储水箱(1)在缓存区(111)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1)进水的自动进水阀(2)以及真空泵(16),所述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中设置有纵隔板(11),所述纵隔板(11)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1)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11)与储水箱(1)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11)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1)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所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方开设有人孔(101);所述储水箱(1)在缓存区(111)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1)进水的自动进水阀(2)以及真空泵(16),所述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水阀(2)包括进水管(21)、阀室(23)以及出水管(22);所述阀室(23)的顶部与进水管(21)连通,所述阀室(23)的底部与储水箱(1)连通;所述出水管(22)与进水管(21)之间设置有隔断板(211),所述出水管(22)与进水管(21)相连通,所述隔断板(211)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阀室(23)之间相互隔断或连通的隔膜组件(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组件(24)包括翘板(241),所述翘板(241)一端转动连接于阀室(23)内的一侧,所述翘板(241)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杆(242),所述活动杆(242)贯穿于阀室(23)顶部且连接有橡胶塞(243),所述橡胶塞(243)可上升至与隔断板(211)抵接并且此时橡胶塞(243)与进水管(21)以及出水管(22)端口抵接,所述活动杆(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先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融泉汇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