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蓝藻打捞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为了减轻污染,消除蓝藻异味,有必要对堆积的水华蓝藻进行清除。水华蓝藻特别是大型湖泊中的蓝藻水华的治理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如引水换水,挖掘底泥、曝气气浮、过滤与吸附,机械清除等,化学法包括投加各种化学除藻剂]等,生物法如栽种水生高等植物、建立生物栅、人工生物浮岛等。使用化学药剂除藻,需要向水中引入新的化学成分,有些不仅对藻类有抑制性,对其它生物也存在毒性。常规化学杀藻剂在抑藻的同时也造成了二次污染,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己经不再使用化学法除藻;生物法虽然效果很好而且也最持久,但见效较慢,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同时利用水生植物或生物栅需要投入大量人造工程,以创造水生植物的生存条件,成本大并且见效慢。同时放养大型菌类和水生植物,由于采收与后续处理困难,推广存在难度。引水换水、挖掘底泥、过滤与吸附等因操作工艺比较复杂,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进料嘴(11),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进料嘴(11)的后方依次设有收集仓(12)、脱水仓(13)和储料仓(14),所述脱水仓(13)的下方设有配重调节仓(15);/n所述壳体(1)内贯穿所述收集仓(12)、脱水仓(13)和储料仓(14)设有用于输送蓝藻的输送带(3),所述输送带(3)沿其输送方向设有第一导向辊(31)和第二导向辊(32),所述第一导向辊(31)和第二导向辊(32)将输送带(3)分为集料区段(33)、升料区段(34)和脱水区段(35);/n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进料嘴(11),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进料嘴(11)的后方依次设有收集仓(12)、脱水仓(13)和储料仓(14),所述脱水仓(13)的下方设有配重调节仓(15);
所述壳体(1)内贯穿所述收集仓(12)、脱水仓(13)和储料仓(14)设有用于输送蓝藻的输送带(3),所述输送带(3)沿其输送方向设有第一导向辊(31)和第二导向辊(32),所述第一导向辊(31)和第二导向辊(32)将输送带(3)分为集料区段(33)、升料区段(34)和脱水区段(35);
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内设有控制电路(23)、为所述控制电路(23)供电的电池组(22),所述电池组(22)通过导线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21)相连,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21)设置在控制箱(2)的内部顶面上;
所述脱水区段(35)的下方设有由控制电路(23)控制蓝藻脱水的脱水机构,所述脱水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气管(44),所述排气管(44)的端部延伸到水面以下并设有曝气头(45);
所述壳体(1)的顶部对应脱水区段(35)设有进气孔(131);
所述储料仓(14)的底部设有卸料口(141),所述卸料口(141)上设有由控制电路(23)控制卸料的开合机构;
所述配重调节仓(15)内设有由控制电路(23)控制壳体(1)吃水深度的配重调节机构;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由控制电路(23)控制前进或倒退的行走驱动机构;
所述壳体(1)的顶部还设有由控制电路(23)控制蓝藻打捞机器人行走路径的导航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嘴(11)呈扁平的扇形结构,且进料嘴(11)的内部两侧设有导料机构,进料嘴(11)的下部周向上设有多个防撞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机构包括导料履带(6),所述导料履带(6)倾斜设置在进料嘴(11)的内部两侧,所述导料履带(6)的一端设有导料驱动电机(61),所述导料驱动电机(61)用于驱动导料履带(6)朝向进料嘴(11)的内部送料,导料驱动电机(61)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2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藻打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向外突出的防撞挡板(8)和防水结构的碰触开关(84),所述防撞挡板(8)的一端通过铰链(81)转动连接在进料嘴(11)的下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曹惠忠,刘爱宝,姚昆,董畔,凌洪吉,
申请(专利权)人: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