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18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包括高压锅炉,高压锅炉产生的蒸汽吹向地面;高压锅炉的后端设置蓄水箱,蓄水箱通过离心风机将地面上的水吸入;蓄水箱后端设置高温烘箱,烘箱产生的空气吹向地面形成对地面的烘干;高温烘箱的后端设置红外加热装置形成对地面的二道烘干;红外加热装置的后端设置余热收集装置,余热收集装置用于收集高压锅炉、高温烘箱、红外加热装置所产生的余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融冰、吸水、吹水、路面烘干一体化技术,产品通过蒸汽加热装置、抽水装置、一次烘干装置、二次烘干装置进行了有效组合,使设备达到工作预备时间短、提温速度快、快速和自动排污,实现路面快速融冰、烘干、彻底杜绝二次结冰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属于路面除冰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除冰方式一般多是人工,或者是机械除冰,人工除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除冰效率很低;机械除冰虽然更方便快捷,但是或多或少的会对路面造成损伤,并且噪音污染比较严重,只适合离居民生活区较远的道路进行除冰。传统除冰雪,对冬季恶劣冰雪天气桥梁、弯道不能正常行驶的路面,一般采用融雪剂,撒盐及瓜子片等,速度慢,效率低,耗费资源,不但影响桥面下的水资源,而且还会造成桥梁腐蚀,以及影响路边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对路面进行良好除冰的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高压锅炉,所述高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器吹向地面;在所述高压锅炉的后端设置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离心风机将地面上的水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在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高温烘箱,所述高温烘箱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吹向地面形成对地面的首道烘干;在所述高温烘箱的后端设置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的红外辐射形成对地面的二道烘干;在所述红外加热装置的后端设置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前端高压锅炉、高温烘箱、红外加热装置所产生的余热。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将收集到的余热重新输回至所述高压锅炉内。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设置有延伸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位置处的延伸管,用于将所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热量吸收到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之内。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和高压锅炉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道路径上设置有阀门和过滤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高压锅炉(1)固定在除薄冰车底部支架(2)上,所述高压锅炉(1)下部连接有蒸汽分配器(3),所述蒸汽分配器(3)转动连接在所述高压锅炉(1)上,所述高压锅炉(1)和所述蒸汽分配器(3)通过若干软管(4)形成连通,通过所述软管(4)将所述高压锅炉(1)产生的蒸汽输送至所述蒸汽分配器(3)内;在所述底部支架(2)上设置有处于所述蒸汽分配器(3)两侧形成对所述蒸汽分配器(3)转动幅度形成限制的限位杆(5)。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配器(3)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法兰(6),在所述连接法兰(6)的端口设置有和所述连接法兰(6)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端盖(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配器(3)底面形成若干朝向地面的蒸汽出口(8),所述蒸汽出口(8)截面口径自上而下呈渐缩形式。进一步的,所述高压锅炉(1)和蒸汽分配器(3)对应所述软管(4)的位置均设置有和所述软管(4)形成连接的安装柱(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5)面向所述蒸汽分配器(3)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垫(10)。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运行采用生活用清洁用水,通过高温产生饱和蒸汽,利用高温高压对路面冰层融化,使路面冰层融化转为液态,设备本身自带吸水装置,收集融化冰水,实现冰态到液态的自然转化,期间无污染排放,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本技术采用了融冰、吸水、吹水、路面烘干一体化技术,产品通过蒸汽加热装置、抽水装置、一次烘干装置、二次烘干装置进行了有效组合,使设备达到工作预备时间短、提温速度快、快速和自动排污,实现路面快速融冰、烘干、彻底杜绝二次结冰的现象,快速保证路面交通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块框图。图2为本技术高压锅炉和蒸汽分配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高压锅炉、2为底部支架、3为蒸汽分配器、4为软管、5为限位杆、6为连接法兰、7为密封端盖、8为蒸汽出口、9为安装柱、10为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高压锅炉,所述高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器吹向地面;在所述高压锅炉的后端设置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离心风机将地面上的水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在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高温烘箱,所述高温烘箱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吹向地面形成对地面的首道烘干;在所述高温烘箱的后端设置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的红外辐射形成对地面的二道烘干;在所述红外加热装置的后端设置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前端高压锅炉、高温烘箱、红外加热装置所产生的余热。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将收集到的余热重新输回至所述高压锅炉内。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设置有延伸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位置处的延伸管,用于将所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热量吸收到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之内。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和高压锅炉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道路径上设置有阀门和过滤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高压锅炉1固定在除薄冰车底部支架2上,所述高压锅炉1下部连接有蒸汽分配器3,所述蒸汽分配器3转动连接在所述高压锅炉1上,所述高压锅炉1和所述蒸汽分配器3通过若干软管4形成连通,通过所述软管4将所述高压锅炉1产生的蒸汽输送至所述蒸汽分配器3内;在所述底部支架2上设置有处于所述蒸汽分配器3两侧形成对所述蒸汽分配器3转动幅度形成限制的限位杆5。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配器3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连接法兰6,在所述连接法兰6的端口设置有和所述连接法兰6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端盖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配器3底面形成若干朝向地面的蒸汽出口8,所述蒸汽出口8截面口径自上而下呈渐缩形式。进一步的,所述高压锅炉1和蒸汽分配器3对应所述软管4的位置均设置有和所述软管4形成连接的安装柱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5面向所述蒸汽分配器3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垫10。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更好了解本技术:本技术利用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器,形成高速蒸汽流,气流瞬间融化地面冰雪,然后经过负压吸除,污水进入暂存箱,定量排放。最后,潮湿的路面再经热风、红外两次烘干,防止路面二次结冰,因此本技术的除薄冰车是一种节能环保型除薄冰车。本技术进一步的蓄水箱内的水可经过过滤装置重新回流至高压锅炉内,这样形成了循环利用,再加上后端余热收集装置的设置,使得前端各装置产生的未利用的余热以及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内含有的相关余热中的至少一部能被所述余热收集装置收集,余热收集装置收集到的余热可重新输送至前端的相关热设备,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作他用。本技术使用时,首先由高压锅炉1产生蒸汽,然后蒸汽通过软管4进入所述蒸汽分配器3内,进而通过蒸汽分配器3底部的蒸汽出口8流出吹向地面,从而实现融冰目的;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蒸汽分配器3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晃动,从而形成对地面的融冰,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杆5的存在,使得蒸汽分配器3的晃动幅度受到一定制约,在扩大融冰区域的同时又能尽可能避免和相关部件之间的撞击,且在限位杆5的撞击面设置弹性垫10,这样蒸汽分配器3和限位杆5形成弹性碰撞,进一步降低了蒸汽分配器3和限位杆5的撞击力度,提高了蒸汽分配器3和限位杆5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高压锅炉,所述高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器吹向地面;在所述高压锅炉的后端设置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离心风机将地面上的水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在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高温烘箱,所述高温烘箱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吹向地面形成对地面的首道烘干;在所述高温烘箱的后端设置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的红外辐射形成对地面的二道烘干;在所述红外加热装置的后端设置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前端高压锅炉、高温烘箱、红外加热装置所产生的余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高压锅炉,所述高压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器吹向地面;在所述高压锅炉的后端设置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通过离心风机将地面上的水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在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高温烘箱,所述高温烘箱产生的高温高压空气吹向地面形成对地面的首道烘干;在所述高温烘箱的后端设置红外加热装置,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的红外辐射形成对地面的二道烘干;在所述红外加热装置的后端设置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前端高压锅炉、高温烘箱、红外加热装置所产生的余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将收集到的余热重新输回至所述高压锅炉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设置有延伸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位置处的延伸管,用于将所述汽车尾气、发动机尾气热量吸收到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和高压锅炉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道的路径上设置有阀门和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设置的除薄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锅炉(1)固定在除薄冰车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骏吴哲张垚巩淼森刘正明韩立志陈军罗天洪赵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