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闸机机芯以及闸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17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闸机机芯以及闸机。所述装置包括:导向部、离合部以及电磁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滑动连接,用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电磁部吸合或者分离时的导向;所述离合部上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配合的第二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以使所述第一止转结构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相互嵌合从而限制所述导向部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通过离合部与电磁部的吸合使得穿设于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内的转轴无法转动,从而达到防止逆向转动对电机造成的损伤,利用动作延时减小闸板受到的冲击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闸机机芯以及闸机
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闸机机芯以及闸机。
技术介绍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各类进出口,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允许一人通过。闸机通过两边拦挡形成一个通道的形式,通道中设置有可以开合的闸板,通过刷卡、扫码或者其它的控制方式实现闸板的开合。现有闸机均是通过电机直接驱动闸板转动,以实现闸板的开合,这种方式下,当闸板受到冲撞时,容易损害闸板以及电机,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闸机均是通过电机直接驱动闸板转动,以实现闸板的开合,这种方式下,当闸板受到冲撞时,容易损害闸板以及电机,需要进行改进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包括:导向部、离合部以及电磁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滑动连接,用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电磁部吸合或者分离时的导向;所述离合部上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配合的第二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以使所述第一止转结构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相互嵌合从而限制所述导向部的转动。优选地,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第一复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线圈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所述离合部与电磁部的分离。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结构包括定位圈、滚珠以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定位圈设置于所述电磁部上开设的安装孔顶部,所述定位圈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圈中部通孔的直径,且部分露出所述通孔之外,所述滚珠可在所述定位圈内转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用于使所述滚珠与所述定位圈保持抵触。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结构,所述第二复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线圈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所述离合部与导向部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结构包括定位柱以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导向部的安装通孔后与所述离合部的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位于所述定位柱的头部与所述离合部之间。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周向设置有导向齿,所述导向齿与设置于所述离合部上的导向槽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止转结构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为相互配合的齿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电磁部上开设的环形槽内,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机机芯,所述闸机机芯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转轴,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转轴相对固定;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机芯的转动以生成检测信号,并向控制装置传输所述检测信号;以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上述各个部件的安装。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机,所述闸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闸机机芯;闸板,所述闸板安装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接收所述检测装置传输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的离合。本技术提供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通过离合部与电磁部的吸合使得穿设于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内的转轴无法转动,从而达到防止转轴逆向转动对电机造成的损伤;同时,利用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的动作延时使闸板在实现止转功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挠性,从而减小闸板以及转轴受到的刚性冲击,达到保护设备以及行人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的半剖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部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机机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导向部;11、导向齿;12、安装通孔;2、离合部;21、第一止转结构;22、螺纹孔;23、导向槽;3、电磁部;31、第二止转结构;32、安装孔;33、环形槽;4、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5、转轴;6、驱动电机;7、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导向部1、离合部2以及电磁部3;所述导向部1与所述离合部2滑动连接,用于所述离合部2与所述电磁部3吸合或者分离时的导向;所述离合部2上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21;所述电磁部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21配合的第二止转结构31,所述电磁部3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以使所述第一止转结构21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31相互嵌合从而限制所述导向部1的转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合部2与导向部1滑动连接,离合部2可以在导向部1上滑动,但是两者不能相对转动。在实际应用中,导向部1与转轴固定安装,在非吸合状态下,导向部1与离合部2均可以随转轴转动;在吸合状态下,离合部2相对导向部1滑动后与电磁部3吸合,由于电磁部3固定安装,吸合后离合部2不能相对电磁部3转动,导向向不能相对离合部2转动,因而与导向部1固定连接的转轴也不能转动,从而实现止转功能。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止转可以是单方向的,也可以是双方向的,此由止转结构的具体形式确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合部2上的第一止转结构21与电磁部3上的第止转结构配合,实现止转的功能,第一止转结构21与第二止转结构31可以是嵌合、卡接、啮合、咬合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技术中,电磁部3中设置的线圈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装置电连接,此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具体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技术提供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通过离合部2与电磁部3的吸合使得穿设于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内的转轴无法转动,从而达到防止转轴逆向转动对电机造成的损伤;同时,利用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的动作延时使闸板在实现止转功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挠性,从而减小闸板以及转轴受到的刚性冲击,达到保护设备以及行人的作用。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磁部3上设置有第一复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线圈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所述离合部2与电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包括:导向部、离合部以及电磁部;/n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滑动连接,用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电磁部吸合或者分离时的导向;/n所述离合部上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n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配合的第二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以使所述第一止转结构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相互嵌合从而限制所述导向部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包括:导向部、离合部以及电磁部;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滑动连接,用于所述离合部与所述电磁部吸合或者分离时的导向;
所述离合部上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
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配合的第二止转结构,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以使所述第一止转结构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相互嵌合从而限制所述导向部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部上设置有第一复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线圈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所述离合部与电磁部的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结构包括定位圈、滚珠以及第一复位弹簧;
所述定位圈设置于所述电磁部上开设的安装孔顶部,所述定位圈中部开设有通孔;
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圈中部通孔的直径,且部分露出所述通孔之外,所述滚珠可在所述定位圈内转动;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用于使所述滚珠与所述定位圈保持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离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结构,所述第二复位结构用于在所述线圈非通电状态下保持所述离合部与导向部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闸机机芯离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结构包括定位柱以及第二复位弹簧;
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导向部的安装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晖姚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链路电控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