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及其承载桁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及其承载桁架组件。
技术介绍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法已成为连续刚构桥施工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挂篮将待浇筑的混凝土载荷有效地转移到已浇筑的混凝土梁段上。现有挂篮的承载桁架由单个菱形桁片组成,多用于小节段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而对于特大桥梁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由于其跨度、主梁节段划分长度较长,因此,特大桥梁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对挂篮承载桁架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传统挂篮已无法完成特大桥梁的悬臂浇筑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包括: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用于安装在一桥梁的顶部;承载桁架组件,包括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承重桁架,若干承重桁架的前端通过前横接杆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的后端通过后横接杆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的中部通过剪刀撑连接,每一承重桁架装设于一所述行走系统上,每一承重桁架的后端还用于锚固在桥梁的顶部;前横梁,所述前横梁与若干承重桁架的排列方向平行,并通过吊带与所述承重桁架的前端连接;滑梁,所述滑梁用于与桥梁滑动连接;及底梁,所述底梁位于所述滑梁背向所述前横梁的一侧,所述底梁的前端通过前吊杆悬挂于所述前横梁上,所述底梁的后端通过后吊杆悬挂于所述滑梁上。进一步地,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走系统(2),所述行走系统(2)用于安装在一桥梁(200)的顶部;/n承载桁架组件(3),包括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承重桁架(31),若干承重桁架(31)的前端通过前横接杆(32)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31)的后端通过后横接杆(33)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31)的中部通过剪刀撑(34)连接,每一承重桁架(31)装设于一所述行走系统(2)上,每一承重桁架(31)的后端还用于锚固在桥梁(200)的顶部;/n前横梁(4),所述前横梁(4)与若干承重桁架(31)的排列方向平行,并通过吊带(42)与所述承重桁架(31)的前端连接;/n滑梁(5),所述滑梁(5)用于与桥梁(200)滑动连接;及/n底梁(6),所述底梁(6)位于所述滑梁(5)背向所述前横梁(4)的一侧,所述底梁(6)的前端通过前吊杆(61)悬挂于所述前横梁(4)上,所述底梁(6)的后端通过后吊杆(63)悬挂于所述滑梁(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桥梁建造用挂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系统(2),所述行走系统(2)用于安装在一桥梁(200)的顶部;
承载桁架组件(3),包括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承重桁架(31),若干承重桁架(31)的前端通过前横接杆(32)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31)的后端通过后横接杆(33)连接在一起,若干承重桁架(31)的中部通过剪刀撑(34)连接,每一承重桁架(31)装设于一所述行走系统(2)上,每一承重桁架(31)的后端还用于锚固在桥梁(200)的顶部;
前横梁(4),所述前横梁(4)与若干承重桁架(31)的排列方向平行,并通过吊带(42)与所述承重桁架(31)的前端连接;
滑梁(5),所述滑梁(5)用于与桥梁(200)滑动连接;及
底梁(6),所述底梁(6)位于所述滑梁(5)背向所述前横梁(4)的一侧,所述底梁(6)的前端通过前吊杆(61)悬挂于所述前横梁(4)上,所述底梁(6)的后端通过后吊杆(63)悬挂于所述滑梁(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建造用挂篮(100),其特征在于,每一承重桁架(31)包括:
阴头三角桁架(311),包括第一直边杆(3111)、第二直边杆(3112)及斜边杆(3113),所述第一直边杆(3111)的一端与第二直边杆(3112)的一端均与一第一安装件(35)焊接,所述第一直边杆(3111)与所述第二直边杆(3112)垂直焊接,所述第一直边杆(3111)的另一端与所述斜边杆(3113)的一端焊接且均与一第二安装件(36)焊接,所述第二直边杆(3112)的另一端与所述斜边杆(3113)的另一端焊接且均与一第三安装件(37)焊接,所述第三安装件(37)内设有插口(371);
阳头三角桁架(312),包括第一直角杆(3121)、第二直角杆(3123)及斜向杆(3124),所述第一直角杆(3121)的一端与第二直角杆(3123)的一端均与一第一连接件(38)焊接,所述第一直角杆(3121)与所述第二直角杆(3123)垂直焊接,所述第一直角杆(3121)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向杆(3124)的一端焊接且均焊接于一第二连接件(39)上,所述第二连接件(39)还用于与桥梁(200)锚固,并与所述行走系统(2)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杆(3123)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向杆(3124)的另一端均与一第三连接件(30)焊接,且所述第二直角杆(312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38)的一端及所述斜向杆(312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39)的一端焊接并均伸出所述第三连接件(30)外以形成一插接部(3125),所述插接部(3125)插接于所述插口(371)中并通过连接销轴(303)连接,所述行走系统(2)通过所述连接销轴(303)与所述承重桁架(31)连接;及
主桁拉杆(313),所述主桁拉杆(313)的一端通过第一拉杆销轴(71)与所述阴头三角桁架(311)的第一安装件(35)连接,所述主桁拉杆(313)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拉杆销轴(73)与所述阳头三角桁架(312)的第一连接件(38)连接;
所述前横接杆(32)连接若干承重桁架(31)的斜边杆(3113),所述承载桁架组件(3)包括两组剪刀撑(34),其中一组剪刀撑(34)装设于所述阴头三角桁架(311)的第二直边杆(3112)上,另一组剪刀撑(34)装设于所述主桁拉杆(313)上;所述后横接杆(33)连接若干承重桁架(31)的第一直角杆(3121);所述前横梁(4)通过吊带(42)悬吊于所述第二安装件(36)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建造用挂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头三角桁架(311)还包括第一加强杆(3115)及第二加强杆(3117),所述第一加强杆(3115)及所述第二加强杆(3117)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边杆(3111)、所述第二直边杆(3112)及所述斜边杆(3113)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加强杆(311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边杆(3111)及所述斜边杆(3113)焊接,所述第二加强杆(3117)与所述第一加强杆(3115)垂直,所述第二加强杆(3117)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斜边杆(3113)及所述第二直边杆(3112)焊接;所述阳头三角桁架(312)还包括第一加劲杆(3127)及第二加劲杆(3128),所述第一加劲杆(3127)及所述第二加劲杆(3128)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杆(3121)、所述第二直角杆(3123)及所述斜向杆(3124)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加劲杆(3127)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杆(3121)及所述斜向杆(3124)焊接,所述第二加劲杆(3128)与所述第一加劲杆(3127)垂直,所述第二加劲杆(3128)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斜向杆(3124)及所述第二直角杆(3123)焊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建造用挂篮(100),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佩超,韦永昌,邓李坚,王承亮,蓝玉品,陈振怡,刘祥,万发明,伍华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