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869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称安装边墩托架;托架纵梁为工字钢,托架横桥向布置3榀,水平纵向和斜撑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托架纵梁预埋件设置对拉预应力筋;步骤(2).下拉法完成托架预压;步骤(3).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步骤(4).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三次变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安全、可靠,施工流程简便,解决了边墩边跨现浇梁段施工在复杂地形施工条件下受场地限制吊装作业困难问题,降低了高墩边跨现浇梁段的施工成本,避免了大量的支架搭设,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种悬臂挂篮法施工的连续梁,或挂篮法施工刚构桥,在边跨的边墩一般都会有一段现浇梁段,在主墩上通过向两端对称完成各悬浇节段后,通过合龙段的施工完成整个连续梁的贯通成桥。现阶段国内在边跨梁段的施工中,多采用落地支架法,对一些桥墩较高的边墩梁段,仍然以落地支架法的为主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采用悬臂挂篮法施工的连续梁跨度越来越大,桥墩也越来越高,桥梁的边墩也较以往高出了很多,很多边墩现浇梁段高度达到40以上。采用传统的落地支架法施工成本明显加大,而支架的高宽比加大也减低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称安装边墩托架;托架纵梁为工字钢,托架横桥向布置3榀,水平纵向和斜撑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托架纵梁预埋件设置对拉预应力筋;步骤(2).下拉法完成托架预压;托架预压采用承台顶预埋锚固件,用精轧螺纹钢进行连接、托架顶用千斤顶张拉完成预压检验;按照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进行预压检验,主要目的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沉降量(构件接触不紧、有空隙),检验托架的整体承载能力,收集计算弹性变形量指标,合理设置预抛高;步骤(3).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预压完成后,在托架或承台顶上设置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平衡配重;千斤顶放置在托架纵梁的1/2中点处,下设短纵梁分配荷载,分配后的荷载位于纵梁的受力范围的1/4处,以使托架纵梁内力与支架设计工况基本相符;步骤(4).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三次弯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边跨现浇梁段混凝土施工先浇筑底板,浇筑顺序先完成墩顶端板支座梁混凝土,然后以水平分层、斜向分段向远端浇筑,部位顺序为:隔板、底板、腹板、翼板、中间顶板。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为30cm-50cm;底板、顶板的横向顺序为从两侧向中间浇。进一步地,所述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三次弯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反馈位移监测数据,纳入线形监控。进一步地,所述位移监测方法为在墩顶和墩顶中心位置处设置标记,在墩柱正下方90度方向距离300m位置处架设全站仪进行观测,以墩底为基准,观测墩顶发生的顺桥向纵向位移。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弯矩配重方法为每次加载至相应的荷载或浇筑规定的混凝土量,静置10min后进行一次测量,记录并分析数据,加载全部完成后持荷10min,之后每隔10min测量一次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技术安全、可靠,施工流程简便,解决了边墩边跨现浇梁段施工在复杂地形施工条件下受场地限制吊装作业困难问题,降低了高墩边跨现浇梁段的施工成本,避免了大量的支架搭设,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部位主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部位侧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称安装边墩托架;托架纵梁为工字钢,托架横桥向布置3榀,水平纵向和斜撑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托架纵梁预埋件设置对拉预应力筋;步骤(2).下拉法完成托架预压;托架预压采用承台顶预埋锚固件,用精轧螺纹钢进行连接、托架顶用千斤顶张拉完成预压检验;按照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进行预压检验,主要目的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沉降量(构件接触不紧、有空隙),检验托架的整体承载能力,收集计算弹性变形量指标,合理设置预抛高;步骤(3).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预压完成后,利用托架上设置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平衡配重;千斤顶放置在托架纵梁的1/2中点处,下设短纵梁分配荷载,以免托架纵梁跨中集中受力与支架设计受力不相符;步骤(4).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三次变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边跨现浇梁段混凝土施工先浇筑底板,浇筑顺序先完成墩顶端板支座梁混凝土,然后以水平分层、斜向分段向远端浇筑,部位顺序为:隔板、底板、腹板、翼板、中间顶板。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为30cm-50cm;底板、顶板的横向顺序为从两侧向中间浇。具体的,所述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完成第三次弯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反馈位移监测数据,纳入线形监控。具体的,所述位移监测方法为在墩顶和墩顶中心位置处设置标记,在墩柱正下方90度方向距离300m位置处架设全站仪进行观测,以墩底为基准,观测墩顶发生的顺桥向纵向位移。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弯矩配重方法为每次加载至相应的荷载或浇筑规定的混凝土量,静置10min后进行一次测量,记录并分析数据,加载全部完成后持荷10min,之后每隔10min测量一次变形。本专利技术增加了对称托架配重的方式降低影响,为了减小单侧弯矩的影响,在边墩墩顶另一侧设置相同托架,采取分级配置弯矩的方式进行平衡。具体方式通过承台预埋件、精轧螺纹钢下拉的方式实现分级平衡。施工过程中,使用全站仪进行实际位移观测,必要时调整平衡变矩。同时将平衡弯矩下拉分三次进行,通过对侧的下拉平衡弯矩,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减小墩顶的变形量。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该工法工效明显,经济效益较常落地支架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对称安装边墩托架;托架纵梁为工字钢,托架横桥向布置3榀,水平纵向和斜撑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托架纵梁预埋件设置对拉预应力筋;/n步骤(2).下拉法完成托架预压;托架预压采用承台顶预埋锚固件,用精轧螺纹钢进行连接、托架顶用千斤顶张拉完成预压检验;/n步骤(3).预压完成后,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在托架或承台顶上设置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平衡配重;/n步骤(4).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随后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之后完成第三次弯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称安装边墩托架;托架纵梁为工字钢,托架横桥向布置3榀,水平纵向和斜撑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系,托架纵梁预埋件设置对拉预应力筋;
步骤(2).下拉法完成托架预压;托架预压采用承台顶预埋锚固件,用精轧螺纹钢进行连接、托架顶用千斤顶张拉完成预压检验;
步骤(3).预压完成后,下拉完成第一级弯矩配重;在托架或承台顶上设置的液压千斤顶,进行平衡配重;
步骤(4).完成梁段钢筋绑扎施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随后完成第二级弯矩配重,完成腹板混凝土浇筑;之后完成第三次弯矩配重,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边跨现浇梁段混凝土施工先浇筑底板,浇筑顺序先完成墩顶端板支座梁混凝土,然后以水平分层、斜向分段向远端浇筑,部位顺序为:隔板、底板、腹板、翼板、中间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边墩梁段托架平衡现浇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流刚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