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72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电动车本体及设置于坐垫下方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减震球冠、减震座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底面与减震球冠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底面与减震座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橡胶板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槽中的垫板,垫板底面与下连接板顶面焊接,下连接板底面与电动车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多方向减震功能,提高驾乘舒适性,同时还提高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00亿元左右,2012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50亿元左右,2013年电动车辆消费规模为484亿元左右,2014年电动车辆消费量为528亿元左右。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在电动自行车方面,2010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因而,电动自行车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鉴于使用者越来越多,因而对其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在座凳下方设置减震装置,但现有减震装置由于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1)、电动车本体(14)及设置于坐垫(1)下方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2)、减震球冠(3)、减震座(4)和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2)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1)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2)底面与减震球冠(3)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3)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4)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3)底面与减震座(4)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4)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10),橡胶板(10)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4)槽中的垫板(11),垫板(11)底面与下连接板(5)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包括坐垫(1)、电动车本体(14)及设置于坐垫(1)下方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依次包括上连接板(2)、减震球冠(3)、减震座(4)和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2)顶面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底为平面,坐垫(1)半嵌入在该凹槽中,上连接板(2)底面与减震球冠(3)顶面之间设有平面摩擦副,减震球冠(3)底面为凸球面,减震座(4)顶面为与凸球面匹配的凹球面,减震球冠(3)底面与减震座(4)顶面设有球面摩擦副,减震座(4)底面设有一圈带凸缘的槽,槽内嵌入有橡胶板(10),橡胶板(10)下面有半嵌固与减震座(4)槽中的垫板(11),垫板(11)底面与下连接板(5)顶面焊接,下连接板(5)底面与电动车本体(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2)底面边缘与下连接板(5)顶面边缘之间相互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李杨时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肥东凯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