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和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8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和客车,其中,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除霜送风装置和除霜吸风装置,除霜送风装置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除霜吸风装置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设置的左右两侧设置除霜送风装置和除霜吸风装置,利用除霜送风装置向前挡风玻璃的左侧进行送风,保证风能够均匀扫向客车的前挡风玻璃,保证除霜的效果,同时也能利用除霜吸风装置及时把除霜后的湿空气及时排处窗外,加快除霜的效率,除霜效果更为明显,实现大面积除霜,保证行车安全;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的客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和客车
本技术涉及客车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的客车。
技术介绍
客车前挡风玻璃面积较大,寒冷季节或下雨是玻璃容易起雾,导致视野模糊,由于除霜风口位置布置的原因,除霜效果可以优先保证前方视野的清洗,但是看后视镜或左右前方区域时,在除霜状态运行的前部分时间,视野仍会受到阻碍。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7972616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公交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霜装置,该除霜装置设在公交客车的前门框上,通过导风管与除霜装置连接,使风吹到前挡风玻璃,达到除霜的目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车门上方的后视镜。但是该公交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霜装置的出风口小,仅仅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除霜,其他区域的视野仍会受到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除霜的效果好、除霜效率高且实现大面积除霜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的客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还包括:除霜送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除霜吸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进一步地,所述除霜送风装置包括:左侧立柱,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所述左侧立柱具有一个送风室;送风进口,其设于所述左侧立柱上且与所述送风室相连通,并与空调的导风管相连通;送风出口,其设于所述左侧立柱上且与所述送风室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送风;送风机,其设于所述送风室内。进一步地,所述除霜吸风装置包括:右侧立柱,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所述右侧立柱具有一个吸风室;吸风进口,其设于所述右侧立柱上且与所述吸风室相连通;吸风出口,其设于所述右侧立柱上且与所述吸风室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吸风;吸风机,其设于所述吸风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前挡风玻璃上下两端的长度为H1;所述送风室的长度为H2;所述H1与H2之间满足的关系为:0.5H1≤H2≤H1。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进口具有一个;一个所述送风进口位于所述左侧立柱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进口具有两个;两个所述送风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左侧立柱的上下端。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出口上下两端的长度与所述吸风进口上下两端的长度相同;所述送风出口与所述吸风进口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机为贯流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出口具有两个;两个吸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右侧立柱的上下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客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设置的左右两侧设置除霜送风装置和除霜吸风装置,利用除霜送风装置向前挡风玻璃的左侧进行送风,保证风能够均匀扫向客车的前挡风玻璃,保证除霜的效果,同时也能利用除霜吸风装置及时把除霜后的湿空气及时排处窗外,加快除霜的效率,除霜效果更为明显,实现大面积除霜,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前挡风玻璃1、除霜送风装置2、左侧立柱21、送风室211、送风进口22、送风出口23、送风机24、除霜吸风装置3、右侧立柱31、吸风室311、吸风进口32、吸风出口33、吸风机3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2,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1、除霜送风装置2和除霜吸风装置3。其中,除霜送风装置2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左侧上;除霜吸风装置3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右侧上。该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通过在前挡风玻璃1设置的左右两侧设置除霜送风装置2和除霜吸风装置3,利用除霜送风装置2向前挡风玻璃1的左侧进行送风,保证风能够均匀扫向客车的前挡风玻璃1,保证除霜的效果,同时也能利用除霜吸风装置3及时把除霜后的湿空气及时排处窗外,加快除霜的效率,除霜效果更为明显,实现大面积除霜,保证行车安全。所述除霜送风装置2包括左侧立柱21、送风进口22、送风出口23和送风机24。其中,左侧立柱21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左侧上;所述左侧立柱21具有一个送风室211;送风进口22设于所述左侧立柱21上且与所述送风室211相连通,并与空调的导风管相连通;送风出口23设于所述左侧立柱21上且与所述送风室211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右侧送风;送风机24设于所述送风室211内。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当前挡风玻璃1出现起雾或结霜现象时,驾驶员会将空调的模式转到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时,空调系统的风通过导风管接到送风进口22,然后经过送风机24将除霜的风吸入送风室211,最终从送风出口23均匀吹向前挡风玻璃1表面,达到除霜的目的。优选的,所述送风机24为贯流风机。通过该贯流风机对前挡风玻璃1表面进行均匀送风,无紊流,送风均匀,除霜效果好,有助于对前挡风玻璃1大面积除霜。所述除霜吸风装置3包括右侧立柱31、吸风进口32、吸风出口和吸风机34。其中,右侧立柱31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右侧上;所述右侧立柱31具有一个吸风室311;吸风进口32设于所述右侧立柱31上且与所述吸风室311相连通;吸风出口33设于所述右侧立柱31上且与所述吸风室311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右侧吸风;吸风机34设于所述吸风室311内。在使用除霜送风装置2的同时,除霜吸风装置3主要起到吸风作用,将除霜送风装置2吹过了的湿空气吸走并排出去车外。具体的,吸风机34将除霜后的湿空气吸入到吸风室311中,然后将除霜后的湿空气从吸风出口33排出到车外,与除霜送风装置2相结合,加快除霜的效率,除霜效果更为明显,实现可大面积除霜,有助于保证行车安全。优选的,所述吸风出口33具有两个;两个吸风出口33分别设于所述右侧立柱31的上下端。通过设置两个吸风出口33,可加快除霜后的湿空气快速排出车外,有助于加快除霜的效率。为了保证除霜效果,所述前挡风玻璃1上下两端的长度为H1;所述送风室211的长度为H2;所述H1与H2之间满足的关系为:0.5H1≤H2≤H1。该送风出口23的上下两端的长度与所述送风室211的长度相同。通过设定送风室211的长度,则限定风出口的上下两端的长度的范围,在该范围下,该在除霜模式时,空调系统的风通过导风管接到送风进口22,然后经过送风机24将除霜的风吸入送风室211,最终从送风出口23均匀吹向前挡风玻璃1表面,达到除霜的目的。所述送风出口23上下两端的长度与所述吸风进口32上下两端的长度相同;所述送风出口23与所述吸风进口32相对应设置。通过设置该送风出口23上下两端的长度与吸风进口32上下两端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除霜送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n除霜吸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除霜送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
除霜吸风装置,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送风装置包括:
左侧立柱,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左侧上;所述左侧立柱具有一个送风室;
送风进口,其设于所述左侧立柱上且与所述送风室相连通,并与空调的导风管相连通;
送风出口,其设于所述左侧立柱上且与所述送风室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送风;
送风机,其设于所述送风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空调除霜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吸风装置包括:
右侧立柱,其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上;所述右侧立柱具有一个吸风室;
吸风进口,其设于所述右侧立柱上且与所述吸风室相连通;
吸风出口,其设于所述右侧立柱上且与所述吸风室相连通,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右侧吸风;
吸风机,其设于所述吸风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空调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