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67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包括:壳体、壳体内衬骨架、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壳体为可折叠壳体,壳体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与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壳体朝向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壳体内衬骨架,壳体内衬骨架与壳体连接;壳体内衬骨架包括多个内衬骨条,多个内衬骨条的一端共同铰接;扭转弹簧的一端与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扭转弹簧用于为壳体内衬骨架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驱动机构与自由端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自由端相对固定端运动以展开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壳体在自动折叠时需要的动力源功率较小,折叠占用的空间小,且折叠速度较快,可提升配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物流配送
,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货物派送车辆已经广泛应用到物流配送领域,为了使得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便于开闭,以实现存货或取货的便利性,通常通过车身门窗的铰接实现硬质门窗沿铰链中心点开合,或使用多连杆形折叠机构实现软顶车棚随金属骨架折叠,且多为手动折叠。但是,前述硬质外壳的刚度大、重量大,一方面会增大车辆的自重,另一方面,硬质外壳的门窗沿铰链中心翻转时需要较大的摆动空间,若要实现自动折叠,需要动力源的功率较大,而多连杆形折叠机构为了保证折叠精度和稳定性,其折叠速度较慢。可以看出,现有的车辆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至少存在车辆壳体或仓门开闭过程占用空间大、自动折叠需要的动力源功率大以及折叠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车辆开闭过程占用空间大、自动折叠需要的动力源功率大以及折叠速度慢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衬骨架、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所述壳体内衬骨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衬骨架包括多个内衬骨条,多个所述内衬骨条的一端共同铰接;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壳体组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扭转弹簧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壳体内衬骨架与壳体连接,驱动机构与壳体自由端连接,同时采用可折叠壳体。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扭转弹簧处于旋紧状态。当驱动机构执行开启指令时,驱动机构解除对于壳体自由端的约束,利用扭转弹簧的弹力使壳体内衬骨架带动壳体收缩,即可实现壳体自动开启。当驱动机构执行关闭指令时,驱动机构带动壳体自由端运动,使壳体展开,即可实现壳体自动关闭。因此,驱动机构与扭转弹簧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壳体的自动开闭。相比传统的方案而言,本技术在壳体自动折叠的过程中所需的动力源功率小,且在自动开闭的过程中,壳体的收缩与展开占用的空间小,壳体的折叠速度较快,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以及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高的一种壳体组件的折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及车辆。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1、壳体内衬骨架12、扭转弹簧13和驱动机构14;所述壳体11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11包括固定端111和自由端112,所述固定端111与所述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1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20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与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包括多个内衬骨条121,多个所述内衬骨条121的一端共同铰接;所述扭转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13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12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所述驱动机构14与所述自由端11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自由端112相对所述固定端111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11。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1、壳体内衬骨架12、扭转弹簧13和驱动机构14。壳体11为可折叠壳体,壳体11包括固定端111和自由端112,自由端112可活动。通过自由端112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端111运动,可实现壳体11的可折叠。同时,壳体可采用软质壳体,比如,编织物壳体。固定端111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用以将壳体组件与车辆的车体20相互固定,比如,可以通过螺栓将固定端111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壳体11朝向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壳体内衬骨架12,壳体内衬骨架12与壳体11连接,比如,壳体内衬骨架12与壳体11可以通过胶黏剂进行粘接。壳体内衬骨架12可以用于支撑壳体11,同时将壳体11支撑为车辆所需的壳体形状,通过壳体内衬骨架12的运动带动壳体11,以实现壳体11的折叠与展开。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自由端112为壳体11可以活动的一个端面,自由端11也与内衬骨条121连接,比如,自由端11可包裹内衬骨条121,自由端11与内衬骨条121可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扭转弹簧13的一端与车辆的车体20固定连接,比如,扭转弹簧13的一端可以与车辆的车体20铆接。壳体内衬骨架12包括多个内衬骨条121,多个内衬骨条121的一端共同铰接,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12固定连接,比如,扭转弹簧13的另一端可以与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12通过螺钉或卡具紧固固定。扭转弹簧13的弹力可以使壳体内衬骨架12转动以带动壳体11收缩,即可实现壳体11开启。驱动机构14与自由端112连接,驱动机构14可以驱动自由端112相对固定端111运动,即可实现壳体11的开启与关闭。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折叠示意,壳体11处于闭合状态时,扭转弹簧13处于旋紧状态。当壳体11需要开启时,驱动机构14解除对于自由端112的约束,自由端112处于可活动状态,扭转弹簧13的弹力带动壳体内衬骨架12转动,壳体内衬骨架12带动自由端112转动,使得自由端112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衬骨架、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n所述壳体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n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所述壳体内衬骨架与所述壳体连接;/n所述壳体内衬骨架包括多个内衬骨条,多个所述内衬骨条的一端共同铰接;/n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n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衬骨架、扭转弹簧和驱动机构;
所述壳体为可折叠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车辆的车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所述壳体内衬骨架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内衬骨架包括多个内衬骨条,多个所述内衬骨条的一端共同铰接;
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衬骨架的铰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用于为所述壳体内衬骨架提供折叠收缩的动力;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固定端运动以展开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
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
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自由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丝杆、丝杆螺母、第一连杆和第一滑轨;
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上;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自由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刘旸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