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52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包括工作台与喂料机,所述喂料机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上端,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与呈L型的支架,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与喂料机的进料口相接触,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梳理机构与除尘机构,所述梳理机构的下端与支撑机构的上端相接触,所述除尘机构与梳理机构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机构、梳理机构与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长纤维的梳理以及对承载板进行除尘,有利于避免长纤维的喂料不易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塑料的使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长纤维增强塑料颗粒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广泛地使用。目前由于长纤维长度较长、较细,而且股数较多,进料时极为不便,几股长纤维极易缠绕在一起,不仅使得长纤维的进料量不同,影响了塑料颗粒产品的质地,而且也对塑料颗粒产品的外形产生不利的影响,造出的颗粒质量不匀,降低了塑料颗粒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纤维长度过长易缠绕的缺点,而提出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包括工作台与喂料机,所述喂料机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上端,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与呈L型的支架,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与喂料机的进料口相接触,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梳理机构与除尘机构,所述梳理机构的下端与支撑机构的上端相接触,所述除尘机构与梳理机构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支撑机构上,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机构、梳理机构与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长纤维的梳理以及对承载板进行除尘,有利于避免长纤维的喂料不易缠绕。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上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与梳理机构的下端相接触,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除尘机构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承载板上,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长纤维的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梳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顶面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梳理板,所述梳理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刷齿,多根所述刷齿的下端均与承载板的上端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梳理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长纤维的梳理作用,进而保证长纤维的顺滑性。优选地,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顶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滑动贯穿于第一腔室的下端设置并与梳理板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承载板上,需要说明的是,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承载板的表面除尘作用,进而有利于避免凹槽内的杂质对长纤维进行破坏。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网的设置来实现对外界空气中的杂质防止进入到第一腔室内,且通孔的设置有利于第一腔室内的负压减小。所述导管的出气端呈喇叭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导管的出气端呈喇叭状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管的出气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机构与梳理机构的配合使用来实现对长纤维的梳理作用,进而有利于避免长纤维出现缠绕现象,有利于保证长纤维的顺滑性,进而有利于保证长纤维的进料量稳定,有利于提高塑料颗粒产品的质地。通过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承载板上的凹槽内的杂质进行除尘作用,进而有利于保证凹槽内的洁净度,有利于保证长纤维的外表完整性,进而促进塑料颗粒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中梳理板与承载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中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喂料机、3支撑机构、4支架、5梳理机构、6除尘机构、7固定杆、8承载板、9凹槽、10气缸、11梳理板、12刷齿、13固定块、14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16活塞板、17连杆、18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3,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包括工作台1与喂料机2,喂料机2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端,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3与呈L型的支架4,支撑机构3的侧壁与喂料机2的进料口相接触,支架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梳理机构5与除尘机构6,梳理机构5的下端与支撑机构3的上端相接触,除尘机构6与梳理机构5固定连接设置,除尘机构6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支撑机构3上,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上端的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8,承载板8的上端与梳理机构5的下端相接触,承载板8上开设有多个凹槽9,除尘机构6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承载板8上,梳理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4顶面的气缸10,气缸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梳理板11,梳理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刷齿12,多根刷齿12的下端均与承载板8的上端相接触,除尘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4顶面的固定块13,固定块13内开设有第一腔室14与第二腔室15,第一腔室14与第二腔室15连通设置,第一腔室14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板16,活塞板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17,连杆17远离活塞板16的一端滑动贯穿于第一腔室14的下端设置并与梳理板11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第二腔室15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导管18,导管18的出气端呈喇叭状设置,导管18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承载板8上,第一腔室1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需要说明的是,喂料机2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工作台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腿,用于对工作台1的稳定作用;凹槽9用于将长纤维分为多股分别放置在其内部,且凹槽9的深度满足长纤维的使用;气缸1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气缸10用于驱动梳理板11升降的作用;多根刷齿12之间的距离满足极细小的长纤维,进而有利于长纤维梳理到最佳顺滑性;导管18的出气端呈喇叭状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管18的出气面积,且导管18的出气端内安装有第二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有利于保证导管18的流通性,而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上堆积的杂质则通过人工手动定期清理。本技术中,将长纤维分为多股分别放置在多个凹槽9内,然后驱动气缸10再次向下运动,气缸10向下延伸促使梳理板11的下端的刷齿12与承载板8的上端相接触,而长纤维在人工手动喂料的状态下运动,进而促使缠绕在一起并鼓起的长纤维被刷齿12进行梳理,图1为刷齿12与承载板8接触的示意图;当气缸10向下运动的同时带动连杆17做同步向下运动,连杆17向下运动带动活塞板16做同步运动,进而促使位于活塞板16下端的第一腔室14内的气体流到第二腔室15内,且第二腔室15内的气体由于第一腔室14内的气体压强挤压作用通过导管18作用于承载板8上,实现对承载板8上的凹槽9除尘,此过程是在长纤维梳理过程之前进行的,反之,上述机构做相反运动,达到相反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包括工作台(1)与喂料机(2),所述喂料机(2)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3)与呈L型的支架(4),所述支撑机构(3)的侧壁与喂料机(2)的进料口相接触,所述支架(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梳理机构(5)与除尘机构(6),所述梳理机构(5)的下端与支撑机构(3)的上端相接触,所述除尘机构(6)与梳理机构(5)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6)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支撑机构(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包括工作台(1)与喂料机(2),所述喂料机(2)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3)与呈L型的支架(4),所述支撑机构(3)的侧壁与喂料机(2)的进料口相接触,所述支架(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梳理机构(5)与除尘机构(6),所述梳理机构(5)的下端与支撑机构(3)的上端相接触,所述除尘机构(6)与梳理机构(5)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6)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支撑机构(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上端的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的上端与梳理机构(5)的下端相接触,所述承载板(8)上开设有多个凹槽(9),所述除尘机构(6)的出气端倾斜作用于承载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颗粒生产用长纤维喂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4)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克超邓克青张晓玲王珊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万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