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26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底座,结晶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结晶器,结晶器内设置有铸造空腔,结晶器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铸造空腔内镁合金熔液使其结晶的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冷却液却环境干净,冷却效果好,冷却能力强,且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安全事故,在结晶器塞头内加设加热装置,且自动控温,节约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镁合金,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镁合金铸棒的塞头加热结晶器,属于镁合金成型

技术介绍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1.8g/cm3镁合金左右),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主要合金元素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目前使用最广的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在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它是实用金属中的最轻的金属,高强度、高刚性。镁合金在生产过程中是相当的严格的,不严会造成产品成型失败,从而造成镁合金的浪费,加大生产成本,所以生产镁合金产品时,需要对其使用的成型模具进行改进,使其更适于镁合金产品的铸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镁合金结晶器,如专利号为:201621011859.3,公开了一种镁合金板坯铸造结晶器,包括呈箱式结构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设置有进料口,下压板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框架各侧壁内均设置有冷却壁,所述冷却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冷却壁、中部冷却壁和下部冷却壁,各部冷却壁分别连接有冷却回路。上述该类镁合金结晶器能够简单实现镁合金结晶,但是该类结晶器只能铸造板坯,不能实现在线连续铸造生产,生产效率低下且冷却效果有限,尤其不利于多种镁合金的制备,并且现有的结晶器塞头没有加热装置,在结晶前通过氧气乙炔的火枪加热,自动化程度低,加热不均匀,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镁合金铸棒的塞头加热结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底座,结晶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结晶器,结晶器内设置有铸造空腔,结晶器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铸造空腔内镁合金熔液使其结晶的冷却系统。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的外部的冷却空腔,冷却空腔的外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和冷却空腔组成冷却回路。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分别与冷却液源连通,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进入冷却空腔内,冷却空腔内的冷却液与结晶器铸造空腔内的待结晶的镁合金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优化:所述结晶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由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进行加热。进一步优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加热盘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盘上盖,加热盘上盖与结晶器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盘上盖的上端由结晶器底座带动上移至结晶器的铸造空腔内,加热盘上盖与结晶器配合用于封装结晶器的下端。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底座上温度感应器和加热控制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时刻检测铸造空腔内镁合金温度的并传递给加热控制器。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盘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加热盘自动加热。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熔融态的镁合金熔液引导进结晶器内。当熔融态的镁合金熔液进入结晶器后,温度感应器检测到热源输出电信号给加热控制器,加热控制器控制加热盘加热并将热量传导给加热盘上盖,加热盘上盖使结晶器塞头处的镁合金均匀受热。然后冷却液源输出冷却液,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进入冷却空腔内,冷却空腔内的冷却液与结晶器铸造空腔内的待结晶的镁合金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在通过冷却液出口排出热交换完成的冷却液实现带走热量,使镁合金在结晶器内快速结晶。当镁合金熔液进入结晶器铸造空腔内进行结晶完成后,升降平台驱动结晶器底座向下移动带动结晶器铸造空腔内结晶完成的镁合金铸棒向下移动,使结晶器铸造空腔内空出空腔为下一次待结晶的镁合金熔液提供空间,进而实现不停机连续铸棒。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思巧妙,结构合理,整体冷却液却环境干净,冷却效果好,冷却能力强,且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安全事故,在结晶器塞头内加设加热装置,且自动控温,节约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附图1的主视图;图3为附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附图3的俯视图。图中:14-冷却回路;15-加热盘上盖;16-加热盘;17-结晶器;18-结晶器底座;19-温度感应器;20-加热控制器;21-冷却空腔;22-冷却液进口;23-冷却液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阅图1-4,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底座18,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结晶器17,所述结晶器17内设置有铸造空腔,所述结晶器1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铸造空腔内镁合金熔液使其结晶的冷却系统。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下端连接在结晶驱动装置上,所述结晶器底座18由结晶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所述结晶驱动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为升降平台,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升降带动结晶器底座18实现升降。当镁合金熔液进入结晶器17的铸造空腔进行结晶完成后,升降平台驱动结晶器底座18向下移动带动结晶器17铸造空腔内结晶完成的镁合金铸棒向下移动,使结晶器17铸造空腔内空出空腔为下一次待结晶的镁合金熔液提供空间,进而实现不停机连续铸棒。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17的外部的冷却空腔21,所述冷却空腔21的外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22和冷却液出口23,所述冷却液进口22和冷却液出口23和冷却空腔21组成冷却回路14。所述冷却液进口22、冷却液出口23分别与冷却液源连通,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22进入冷却空腔21内。所述冷却空腔21内的冷却液与结晶器17铸造空腔内的待结晶的镁合金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在通过冷却液出口23排出热交换完成的冷却液实现带走热量,使镁合金在结晶器17内快速结晶,冷却效果好,冷却能力强。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由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16,所述加热盘16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盘上盖15,所述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底座18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盘上盖15的上端由结晶器底座18带动上移至结晶器17的铸造空腔内,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17配合用于封装结晶器17的下端。所述加热盘16输出热能传导给加热盘上盖15,加热盘上盖15上的热能用于加热结晶器17铸造空腔内的待结晶的镁合金。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底座18上温度感应器19和加热控制器20,所述温度感应器19用于时刻检测铸造空腔内镁合金温度的并传递给加热控制器20。所述加热控制器20的输出端与加热盘16的控制端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底座(18),其特征在于: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结晶器(17),结晶器(17)内设置有铸造空腔,结晶器(1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铸造空腔内镁合金熔液使其结晶的冷却系统;/n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由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进行加热;/n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16),加热盘(16)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盘上盖(15),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底座(18)固定连接;/n所述加热盘上盖(15)的上端由结晶器底座(18)带动上移至结晶器(17)的铸造空腔内,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17)配合用于封装结晶器(17)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底座(18),其特征在于: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结晶器(17),结晶器(17)内设置有铸造空腔,结晶器(17)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铸造空腔内镁合金熔液使其结晶的冷却系统;
所述结晶器底座(18)的上方设置有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由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进行加热;
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16),加热盘(16)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盘上盖(15),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底座(18)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盘上盖(15)的上端由结晶器底座(18)带动上移至结晶器(17)的铸造空腔内,加热盘上盖(15)与结晶器(17)配合用于封装结晶器(17)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塞头加热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结晶器(17)的外部的冷却空腔(21),冷却空腔(21)的外部设置有冷却液进口(22)和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萌郑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