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19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3
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它涉及眼镜的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外壳、超声波装置、眼镜固定架、循环喷射装置,外壳为内部中空状,其内设有内腔,内腔的外侧底面固定设置超声波装置,眼镜固定架居中设置在内腔的内侧底部,循环喷射装置设置在外壳与内腔之间,所述循环喷射装置包括回水管、出水管、循环泵,回水管与内腔下部连通,出水管与内腔上部连通,循环泵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应性强,大大缩小了眼镜在清洗过程中移动造成的冲击力,进一步增加了眼镜的清洗效果、增加了去污能力,使得眼镜清洗干净、彻底,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
本技术涉及眼镜的清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佩戴眼镜的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眼镜佩戴时间的增长,眼镜会变得越来越脏,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热,脸部出汗多,加上空气质量比较差,会使眼镜变得更脏,变脏的眼镜具有诸多坏处:清晰度变差、表面生锈、滋生细菌等等,而由于眼镜的结构比较特殊,缝隙较多,不易清洗,目前,眼镜需要清洗时一般采用在水流下冲洗,但清洗效果比较差,达不到清洁的目的;眼镜比较脏时才到眼镜店去清洗,这样眼镜需要清洗还继续佩戴较长时间,一方面使得眼镜不易清洗干净,另一方面继续佩戴清晰度差的眼镜对视力影响较大,使得视力进一步下降,而眼镜店内配置的眼镜清洗机一般体积比较大,价格较贵,不适合家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壳、超声波装置、眼镜固定架、循环喷射装置,外壳为内部中空状,其内设有内腔,内腔的外侧底面固定设置超声波装置,眼镜固定架居中设置在内腔的内侧底部,循环喷射装置设置在外壳与内腔之间,所述循环喷射装置包括回水管、出水管、循环泵,回水管与内腔下部连通,出水管与内腔上部连通,循环泵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内腔的一个侧边的边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软毛刷。这样对于比较顽固的污垢,可以通过手动,使用软毛刷将污垢清理,进一步增加眼镜的清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围侧面还还设置有二维码条。使得整体设备可扫码进行共享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回水口,且回水口位于内腔的底部的中心。这样内腔中的清洗液通过回水口流入回水管中,内腔中旋转的清洗液旋转至中心处,就向下流动,使得清洗液的循环通路流畅。进一步的,所述眼镜固定架的上端设置有弧形的托架。这样可以正好贴合两个眼镜片之间的横梁形状,通过托架将眼镜固定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眼镜清洗机还设置有定时开关。通过旋转定时开关,将眼镜清洗机的工作时间定时,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眼镜的清洗时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外壳内设置内腔,内腔的内侧底部居中设置固定眼镜的支架,将眼镜固定在支架上,内腔的外侧底部的设有超声波装置将内腔内充盈着的清洗液中形成超声波,将清洗液中产生无数微小气泡,以正压和负压高频交替变化的方式在清洗液中辐射传播,使清洗液中不断产生无数微小气泡并不断破裂,气泡破裂时可产声瞬间高温高压,不断冲击眼镜的表面及缝隙,对眼镜进行清洗;同时外壳与内腔之间通过设置循环喷射装置,使内腔中的清洗液循环,并且经过出水口喷射回内腔中,由于出水口设置在内腔的一个侧边的边部,因而出水口喷射出的清洗液推动内腔中的清洗液旋转,旋转的清洗液冲击在眼镜的表面和缝隙,将污垢带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应性强,大大缩小了眼镜在清洗过程中移动造成的冲击力,进一步增加了眼镜的清洗效果、增加了去污能力,使得眼镜清洗干净、彻底,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循环喷射装置4、定时开关5、内腔11、凹槽12、软毛刷13、二维码条14、回水管41、出水管42、循环泵43、回水口411、出水口421、弧形的托架31。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壳1、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循环喷射装置4,外壳1为内部中空状,其内设有内腔11,内腔11的外侧底面固定设置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居中设置在内腔11的内侧底部,循环喷射装置4设置在外壳1与内腔11之间,所述循环喷射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出水管42、循环泵43,回水管41与内腔11下部连通,出水管42与内腔11上部连通,循环泵43与回水管41和出水管42连接,出水管42的出水口421设置在内腔11的一个侧边的边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槽12,在凹槽12内设置有软毛刷13。这样对于比较顽固的污垢,可以通过手动,使用软毛刷将污垢清理,进一步增加眼镜的清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外围侧面还还设置有二维码条14。使得整体设备可扫码进行共享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41具有与内腔11连通的回水口411,且回水口411位于内腔11的底部的中心。这样内腔中的清洗液通过回水口流入回水管中,内腔中旋转的清洗液旋转至中心处,就向下流动,使得清洗液的循环通路流畅。进一步的,所述眼镜固定架3的上端设置有弧形的托架31。这样可以正好贴合两个眼镜片之间的横梁形状,通过托架将眼镜固定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眼镜清洗机还设置有定时开关5。通过旋转定时开关,将眼镜清洗机的工作时间定时,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眼镜的清洗时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外壳内设置内腔,内腔的内侧底部居中设置固定眼镜的支架,将眼镜固定在支架上,内腔的外侧底部的设有超声波装置将内腔内充盈着的清洗液中形成超声波,将清洗液中产生无数微小气泡,以正压和负压高频交替变化的方式在清洗液中辐射传播,使清洗液中不断产生无数微小气泡并不断破裂,气泡破裂时可产声瞬间高温高压,不断冲击眼镜的表面及缝隙,对眼镜进行清洗;同时外壳与内腔之间通过设置循环喷射装置,使内腔中的清洗液循环,并且经过出水口喷射回内腔中,由于出水口设置在内腔的一个侧边的边部,因而出水口喷射出的清洗液推动内腔中的清洗液旋转,旋转的清洗液冲击在眼镜的表面和缝隙,将污垢带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应性强,大大缩小了眼镜在清洗过程中移动造成的冲击力,进一步增加了眼镜的清洗效果、增加了去污能力,使得眼镜清洗干净、彻底,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外壳(1)、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循环喷射装置(4),外壳(1)为内部中空状,其内设有内腔(11),内腔(11)的外侧底面固定设置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居中设置在内腔(11)的内侧底部,循环喷射装置(4)设置在外壳(1)与内腔(11)之间,所述循环喷射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出水管(42)、循环泵(43),回水管(41)与内腔(11)下部连通,出水管(42)与内腔(11)上部连通,循环泵(43)与回水管(41)和出水管(42)连接,出水管(42)的出水口(421)设置在内腔(11)的一个侧边的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外壳(1)、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循环喷射装置(4),外壳(1)为内部中空状,其内设有内腔(11),内腔(11)的外侧底面固定设置超声波装置(2),眼镜固定架(3)居中设置在内腔(11)的内侧底部,循环喷射装置(4)设置在外壳(1)与内腔(11)之间,所述循环喷射装置(4)包括回水管(41)、出水管(42)、循环泵(43),回水管(41)与内腔(11)下部连通,出水管(42)与内腔(11)上部连通,循环泵(43)与回水管(41)和出水管(42)连接,出水管(42)的出水口(421)设置在内腔(11)的一个侧边的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共享眼镜清洗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萍周元唐弘胤吴疆赵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开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