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8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包括中空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设有中空的内部套管,内部套管的端部伸出所述气管插管的两端,内部套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与内部套管之间设有单向阀,内部套管的另一端为球形小气囊,还包括引导管,引导管位于所述气管插管的上方,引导管的底部设有多个柔性开口卡子,柔性开口卡子内有容气管插管穿过的夹口,引导管的一端为扁平状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可以有效地将气管插管插入小鼠气管内,不损伤小鼠口腔内其他部位,实用方便,且该气管插管构造简单,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
本技术属于实验用气管插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
技术介绍
由于繁殖快、成本低,小鼠成为人体生理病理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物模型,对生物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然而,正常成年小鼠的体重一般为20-25g,体型通常较小,小鼠的这些特点成为很多基于外科手术的实验操作的瓶颈。尤其深度麻醉的小鼠进行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时,为保证小鼠在术后顺利苏醒,气管插管的成功实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小鼠处于深度麻醉时,呼吸频率慢,若麻醉时间较长或创伤较大,需要通过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体征。目前给小鼠气管插管的常规方法包括留置针管盲插、经口直视插管、暴露气管法等。留置针管盲插时,先用肉眼观察气管入口,找到位置后将留置针管插入小鼠气管口,由于小鼠口腔内空间较小,且由于会厌挡住气管口,气管口位置不宜观察到,在插入的过程中无法观察到留置针管的具体位置及小鼠会厌是否闭合,不易控制,基本凭经验和感觉对气管进行插管,且留置针管偏细,有时候会通气不足。小鼠的会厌组织在气管口的上方,当小鼠感到有异物进入口腔时会下意识的用会厌挡住气管入口。由于是盲插,当小鼠用会厌挡住气管入口时,实验人员无法观察到此情况,此时强行插管容易将小鼠气管插破,留置针管管头受到阻碍容易转向进而进入其他部位如食管等,不能顺利地进行气管插管。当小鼠被麻醉的程度适当时,其呼吸频率慢,会厌闭合频率小,盲插时机选择恰当时,气管插管成功。此方法要求娴熟的手法,能否插入完全依赖于小鼠被麻醉的程度及盲插时机的选择,需反复试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经口直视插管一般需要两人配合,操作时间长,且小鼠口腔空间较小,气管口不易观察到,有时需要辅助光源配合,加大了实验投入。暴露气管法将小鼠颈部切口,气管插管过程中实验人员从此处观察插管是否正确插入,插入完成后再将切口缝合。此方法对小鼠机体造成损伤破坏,切口的深度及大小不易控制,对后续实验的影响无法估量。尤其转基因小鼠,数量有限,培养周期长,需保持小鼠的存活率。且该方法对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程度及避免小鼠手术后感染提高了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急需要有一种能够有效地将气管插管插入小鼠气管内,且不损伤小鼠口腔内其他部位小鼠用气管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以有效地将气管插管插入小鼠气管内,不损伤小鼠口腔内其他部位,实用方便,且该气管插管构造简单,稳定性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包括中空的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设有中空的内部套管,内部套管的端部伸出所述气管插管的两端,内部套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与内部套管之间设有单向阀,内部套管的另一端为球形小气囊,还包括引导管,引导管的底部设有多个柔性开口卡子,柔性开口卡子内有容气管插管穿过的夹口,引导管的一端为扁平状气囊。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夹子,固定夹子位于所述气管插管靠近所述充气气囊的端部,固定夹子的内壁与气管插管的外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套管的外壁与所述气管插管的内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管插管的外径不大于实验小鼠气管内径。进一步的,所述内部套管靠近所述充气气囊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充气气囊远离所述气管插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扁平状气囊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气囊与所述内部套管通过丝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气囊与所述内部套管连接的接口外壁套有夹紧环。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环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夹紧环,夹紧环的两个端部均设有夹紧部,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夹紧部后通过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开口卡子的两内侧壁设有夹紧组件,两个所述夹紧组件之间形成容所述气管插管穿过的夹口。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与所述柔性开口卡子内侧壁固定的弹性杆,弹性杆靠近所述夹口的一端固定有竖板,竖板靠近所述夹口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夹持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可以有效地将气管插管插入小鼠气管内,不损伤小鼠口腔内其他部位,实用方便,且该气管插管构造简单,稳定性好。(2)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使用方便,使用时用充气气囊将引导管充满一定压力空气,将内部套管放入气管插管,直至球形小气囊露出插管,实验人员用手挤压充气气囊,使得球形小气囊充气膨胀,配合引导管即可对小鼠进行气管插管。(3)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尺寸与小鼠气管匹配,柔韧性较好,不会损坏小鼠气管或使小鼠产生过激反应使得实验进展不顺利,成功率高。(4)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内部套管由于受到一定压力的空气的挤压强度提高,内部套管的外壁与插管内壁紧贴在一起,此时插管也具有一定的强度,套管强度足够用来支撑插管,这样当插管管头受到阻碍时不会发生变形、打弯转向等情况而损伤其他部位如食管等其他组织。(5)本技术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引导管可直接将气管插管引导至会厌附近位置,会厌打开后可方便、准确地将气管插管插入小鼠气管,使用时稳定性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未充气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开口卡子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夹紧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管插管;2-内部套管;21-第一阀门;3-固定夹子;4-充气气囊;41-第二阀门;5-球形小气囊;6-夹紧环;62-夹紧部;63-螺栓;64-螺母;7-引导管;71-第三阀门;72-扁平状气囊;73-柔性开口夹子;731-夹口;732-夹持组件;7321-夹持板;7322-竖板;7324-弹性杆;7325-连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1)内设有中空的内部套管(2),内部套管(2)的端部伸出所述气管插管(1)的两端,内部套管(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充气气囊(4),充气气囊(4)与内部套管(2)之间设有单向阀,内部套管(2)的另一端为球形小气囊(5),还包括引导管(7),引导管(7)的底部设有多个柔性开口卡子(73),柔性开口卡子(73)内有容气管插管(1)穿过的夹口(731),引导管(7)的一端为扁平状气囊(7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1)内设有中空的内部套管(2),内部套管(2)的端部伸出所述气管插管(1)的两端,内部套管(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充气气囊(4),充气气囊(4)与内部套管(2)之间设有单向阀,内部套管(2)的另一端为球形小气囊(5),还包括引导管(7),引导管(7)的底部设有多个柔性开口卡子(73),柔性开口卡子(73)内有容气管插管(1)穿过的夹口(731),引导管(7)的一端为扁平状气囊(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夹子(3),固定夹子(3)位于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所述充气气囊(4)的端部,固定夹子(3)的内壁与气管插管(1)的外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套管(2)的外壁与所述气管插管(1)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1)的外径不大于实验小鼠气管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套管(2)靠近所述充气气囊(4)一端的外壁设有第一阀门(21),所述充气气囊(4)远离所述气管插管(1)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琳边希云马晓芳薛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