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781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属于采用使电流通过待加热组织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空心针体内两支金属芯杆前端分别形成突出针体外,且齿面相向的钳头,而在空心针体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固设卡箍,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由卡箍篏接,经环形绝缘挡块固定;半圆柱体的第二金属芯杆贯穿空心针体过圆心连线另一侧内的环形绝缘挡块、弹簧,在固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后,延伸形成突出钳座的伸缩环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体纤细,并在最小的穿刺损伤下完成双极电凝止血操作,简化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止血的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更加可靠,减轻了腹壁穿刺损伤,术后无需缝合,瘢痕更小。降低手术费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
本技术涉及采用使电流通过待加热组织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腹腔镜电凝钳供多孔腹腔镜使用,直径5mm的电凝钳需要插入切口导入,术后尚需对切口缝合。双极电凝是通过双极钳头的两个尖端向身体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双极钳头两端之间的血管脱水凝固,达到止血的效果。它的作用范围只限于钳头两端之间,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弥散的能量所造成副损伤的危险性。其止血效果优于单极电凝,能封闭直径<4mm的小血管。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利用开1个切口完成的内镜手术,具有更微创、无瘢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康复更快等优势。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有时会出现小血管意外破裂出血的情况,此时常需要另行戳孔导入器械止血治疗,不但增加了腹部手术切口,而且也会延长手术时间,导致出血量增多,术后伤口愈合后腹壁上仍会留下肉眼可见的瘢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单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止血时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包括空心针体及其一端的钳座,钳座两侧底角分别形成固定环柄,空心针体内的两支金属芯杆分别形成经钳轴交叉连接齿面相向的钳头,并突出空心针体另一端,而在空心针体一端内固设有环形绝缘挡块,空心针体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固设卡箍,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前端形成有第一钳头,第一金属芯杆由卡箍固定于空心针体一侧内壁,且尾端贯穿环形绝缘挡块后引出第一绝缘高频缆线;半圆柱体的第二金属芯杆前端经两个联杆轴及联杆连接第二钳头,第二金属芯杆贯穿空心针体过圆心连线另一侧内的环形绝缘挡块、弹簧,在固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后延伸形成突出钳座的伸缩环柄,第二金属芯杆引出的第二绝缘高频缆线与第一绝缘高频缆线连接钳座2外的插头组件。这样设计的本技术,由于采用两支半圆柱体的金属芯杆,针体纤细至直径2mm,可在最小的穿刺损伤下完成双极电凝止血操作,简化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止血的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更加可靠,同时还减轻了腹壁穿刺损伤,缩小手术创口,术后无需缝合,减少病人痛苦;术后瘢痕更小。同时降低了手术费用,为手术过程中顺利电凝止血提供了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环形绝缘挡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半圆柱体绝缘挡块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卡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空心针体2.钳座3.第一金属芯杆4.固定环柄5.环形绝缘挡块6.卡箍7.第一钳头8.第二金属芯杆9.第一绝缘高频缆线10.固定孔11.联杆轴12.联杆13.第二钳头14.弹簧15.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6.第二绝缘高频缆线17.伸缩环柄18.钳轴19.插头组件20.滑动孔21.豁口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包括空心针体1及其一端的钳座2,钳座2两侧底角分别形成固定环柄4,空心针体1内的两支金属芯杆分别形成经钳轴交叉连接齿面相向的钳头,并突出空心针体1另一端,而在空心针体1一端内固设有环形绝缘挡块5,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固设卡箍6,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3前端形成有第一钳头7,第一金属芯杆3由卡箍6固定于空心针体1一侧内壁,且尾端贯穿环形绝缘挡块5后引出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半圆柱体的第二金属芯杆8前端经两个联杆轴11及联杆12连接第二钳头13,第二金属芯杆8贯穿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另一侧内的环形绝缘挡块5、弹簧14,在固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后延伸形成突出钳座2的伸缩环柄17,第二金属芯杆8引出的第二绝缘高频缆线16与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连接钳座2外的插头组件19。所述的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其第一金属芯杆3、第二金属芯杆8、联杆轴11、联杆12表面均涂覆绝缘材料层。所述的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其钳座2、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伸缩环柄17均为绝缘塑料制成;钳轴18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的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其环形绝缘挡块5与空心针体1同心,环形绝缘挡块5上部的结合固定10与尾端贯穿的第一金属芯杆3固接为一体;环形绝缘挡块5下部的滑动孔20与贯穿的第二金属芯杆8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其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的卡箍6,按一定间距凸向设置2-3个,卡箍6呈半圆弧形,豁口沿21内翻,卡箍6与第一金属芯杆3嵌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上的固定孔10与第二金属芯杆8固接为一体。第一钳头7、第二钳头13呈弧形外观,钳头之间齿面相向接触。所述弹簧14两端分别连接针体内的环形挡块5和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推按伸缩环柄17时弹簧14缩短,通过第二金属芯杆8、联杆轴11及联杆12联动,使第二钳头13齿面远离第一钳头7;夹持目标组织后,松开伸缩环柄17,弹簧14延长,第二钳头13接触面靠近第一钳头7接触面,牢固夹持目标组织。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3、第一钳头7和半圆柱体第二金属芯杆8、第二钳头13、联杆轴11、联杆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涂覆绝缘材料层(未图示),而两钳头交叉处的钳轴18由绝缘材料制成;除两钳头齿面接触外,其余金属材质表面均涂覆绝缘材料层,确保电流可在各自芯杆内传导,而两芯杆之间不导电。使用时,第一钳头7和第二钳头13齿面接触夹持目标组织后,即构成一闭合回路,使用脚踏开关启动和停止电凝。所述空心针体1内与第二金属芯杆8一体的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伸缩环柄17均为塑料绝缘材料制成,避免了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电凝副损伤。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单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双极电凝止血时,在目标组织腹壁体表投影处用粗针头刺破皮肤,将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从伤口处刺入腹腔内,推按伸缩环柄17,使第一钳头7、第二钳头13张开,两钳头之间的接触面夹持目标组织后,松开伸缩环柄17,两个钳头闭合,牢固夹持目标组织,使用脚踏开关(未图示)启动和停止电凝,完成双极电凝止血。手术结束后,拔出针式电凝钳,穿刺伤口无需缝合处理。由于本技术针体纤细至直径2mm,可在最小的穿刺损伤下完成双极电凝止血操作,简化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止血的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更加可靠,同时还减轻了腹壁穿刺损伤,术后瘢痕更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包括空心针体(1)及其一端的钳座(2),钳座(2)两侧底角分别形成固定环柄(4),空心针体(1)内的两支金属芯杆分别形成经钳轴交叉连接齿面相向的钳头,并突出空心针体(1)另一端,其特征在于:空心针体(1)一端内固设有环形绝缘挡块(5),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固设卡箍(6),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3)前端形成有第一钳头(7),第一金属芯杆(3)由卡箍(6)固定于空心针体(1)一侧内壁,且尾端贯穿环形绝缘挡块(5)后引出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半圆柱体的第二金属芯杆(8)前端经两个联杆轴(11)及联杆(12)连接第二钳头(13),第二金属芯杆(8)贯穿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另一侧内的环形绝缘挡块(5)、弹簧(14),在固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后延伸形成突出钳座(2)的伸缩环柄(17),第二金属芯杆(8)引出的第二绝缘高频缆线(16)与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连接钳座(2)外的插头组件(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孔腹腔镜针式高频双极电凝钳,包括空心针体(1)及其一端的钳座(2),钳座(2)两侧底角分别形成固定环柄(4),空心针体(1)内的两支金属芯杆分别形成经钳轴交叉连接齿面相向的钳头,并突出空心针体(1)另一端,其特征在于:空心针体(1)一端内固设有环形绝缘挡块(5),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一侧内壁固设卡箍(6),半圆柱体的第一金属芯杆(3)前端形成有第一钳头(7),第一金属芯杆(3)由卡箍(6)固定于空心针体(1)一侧内壁,且尾端贯穿环形绝缘挡块(5)后引出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半圆柱体的第二金属芯杆(8)前端经两个联杆轴(11)及联杆(12)连接第二钳头(13),第二金属芯杆(8)贯穿空心针体(1)过圆心连线另一侧内的环形绝缘挡块(5)、弹簧(14),在固接半圆柱体绝缘挡块(15)后延伸形成突出钳座(2)的伸缩环柄(17),第二金属芯杆(8)引出的第二绝缘高频缆线(16)与第一绝缘高频缆线(9)连接钳座(2)外的插头组件(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李贵斌宋连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