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21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主要涉及实验动物鼻部给药领域。包括显影装置、外插软管、注药内套软管、阻流装置;所述外插软管包括中部管腔、环形清理腔,所述外插软管管头顶面设置清理通孔,所述外插软管管头处侧部设有注药短管;所述显影装置设置在外插软管管头顶面的中心;所述注药内套软管管头处侧部设有注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适用于树鼩鼻部疾病模型给药,能够对鼻腔内插管位置实时跟踪,确定插管位置,给药位置更加准确;而且在推进过程中能够实时的对鼻液进行清除清理,方便插管的插入;注药时还能避免注射的药液流入消化道,使注射给药量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动物鼻部给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树鼩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其体型小,繁殖快且相较于传统的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兔等)与灵长类亲缘关系更近,过去被认为是低级灵长类动物;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不同疾病的研究,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给药路径;而对于鼻部疾病模型的创制,通常将给药部位限定在鼻部局部方能获得理想的模型效果。但是,树鼩的鼻腔结构复杂,鼻甲、鼻窦占据空间大,而鼻道狭窄,鼻粘膜很薄,鼻液较多使得通过鼻部路径给药较为困难。目前尚无可供树鼩鼻部给药的装置,给树鼩鼻部疾病模型的建立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目前还没有文献或者专利报导树鼩的鼻部专用给药方法。目前行业内使用的方法为使用塑料软管一端插入树鼩鼻腔的下鼻道,另一端连接注射器给药。不便之处在于:1、软管没有刻度,插入深度无法得知,所以也无法推测最终的给药部位,有可能导致给药部位不准确。2、通过软管直接输出的药液可能会经过后鼻孔流入消化道,药液流失导致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装置(1)、外插软管(2)、注药内套软管(3)、阻流装置;/n外插软管(2):/n所述外插软管(2)包括中部管腔(4)、中部管腔(4)外围的环形清理腔(5),中部管腔(4)的腔径与注药内套软管(3)外径相适应,所述外插软管(2)管头顶面环形阵列设置多个与环形清理腔(5)连通的清理通孔(6),所述外插软管(2)管尾的可拆卸尾盖(7)上设置与环形清理腔(5)连通的清理管接头(8);/n所述外插软管(2)管头处侧部设有锥状的注药短管(9),注药短管(9)内端与中部管腔(4)连通;注药短管(9)与环形清理腔(5)不连通;/n显影装置(1):/n所述显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鼩鼻腔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装置(1)、外插软管(2)、注药内套软管(3)、阻流装置;
外插软管(2):
所述外插软管(2)包括中部管腔(4)、中部管腔(4)外围的环形清理腔(5),中部管腔(4)的腔径与注药内套软管(3)外径相适应,所述外插软管(2)管头顶面环形阵列设置多个与环形清理腔(5)连通的清理通孔(6),所述外插软管(2)管尾的可拆卸尾盖(7)上设置与环形清理腔(5)连通的清理管接头(8);
所述外插软管(2)管头处侧部设有锥状的注药短管(9),注药短管(9)内端与中部管腔(4)连通;注药短管(9)与环形清理腔(5)不连通;
显影装置(1):
所述显影装置(1)设置在外插软管(2)管头顶面的中心;
注药内套软管(3):
所述注药内套软管(3)插套在中部管腔(4),所述注药内套软管(3)管头处侧部设有注药口(10),注药内套软管(3)与外插软管(2)管头内表面顶靠后,注药口(10)的位置刚好与注药短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巍唐安洲冯一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