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77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包括一体连接的套管本体和套管外沿,套管本体为圆柱状且内部中空,套管外沿位于套管本体的一端,套管外沿为环状、且环绕套管本体设置,套管外沿的走向与套管本体的走向相互垂直,套管本体和套管外沿均为柔性材料,套管外沿上、靠近套管本体处固定连接有子扣,套管本体用于套在筋膜扩张管外侧,连同筋膜扩张管一起伸入穿刺针已穿刺完毕的穿刺通道内建立膀胱造瘘通道,还用于尿道金属探条的引导或内窥镜伸入膀胱进行检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建立膀胱造瘘通道,无需过长时间的等待即可进行手术,针对临床尿道断裂或后尿道狭窄的病人能够急诊手术或减少手术等待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膀胱造瘘在泌尿外科领域是解决因尿道狭窄导致尿潴留的常用方法,对于急症处理的尿道断裂进行尿道吻合时,常常需要打开膀胱找到膀胱内口置入尿道金属探条指引尿道的近端才能保证进行急诊修复手术的安全性;或者是先进行膀胱造瘘,等到1个月后膀胱窦道形成再进行手术;对于一般条件适合急症进行尿道吻合的病人就需要膀胱开放手术,或者带上造瘘管1个月以上才能手术,给病人带来较多的不变和痛苦。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使用经皮肾镜建立通道的器械来快速建立经皮膀胱通道,或者使用腹腔镜的Trocar来建立通道,这些都不是经皮膀胱通道所专有的设备,所以在使用各种内窥镜和尿道金属探条时就会受到限制,只能处理在膀胱内的病变,并且容易损伤肠道和周围血管,因此需要设计特殊的器械来快速建立经皮膀胱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能快速建立经皮膀胱通道,针对临床尿道断裂或后尿道狭窄的病人能够急诊手术或减少手术等待时间。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包括一体连接的套管本体和套管外沿,套管本体为圆柱状且内部中空,套管外沿位于套管本体的一端,套管外沿为环状、且环绕套管本体设置,套管外沿的走向与套管本体的走向相互垂直,套管本体和套管外沿均为柔性材料,套管外沿上、靠近套管本体处固定连接有子扣,套管本体用于套在筋膜扩张管外侧,连同筋膜扩张管一起伸入穿刺针已穿刺完毕的穿刺通道内建立膀胱造瘘通道,还用于尿道金属探条的引导或内窥镜伸入膀胱进行检查。进一步地,还包括集尿转接部,集尿转接部包括集尿球和连接头,集尿球呈半球状、且其边沿固定连接有与子扣相配合的母扣,集尿球用于通过子扣和母扣与套管本体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集尿区域,集尿球通过引流管连接有转接头,引流管用于将集尿区域内的尿液引流至外部尿袋,引流管与集尿球一体连接、与转接头螺纹连接,转接头为喇叭口形、且其设置有内螺纹,转接头的内螺纹用于与外部尿袋的导管头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子扣为环状,且与套管本体同轴设置,母扣也为环状,并与子扣相互配合将套管本体和尿转接部相互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引流管上安装有调节阀和止回阀。进一步地,套管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进一步地,套管本体的长度小于筋膜扩张管的长度,筋膜扩张管的长度为12cm,套管本体的长度为4cm或6cm。进一步地,套管外沿上贯穿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对称设置,两个通孔均用于手术线穿过将套管外沿与皮肤进行缝合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技术能快速建立膀胱造瘘通道,无需过长时间的等待即可进行手术,针对临床尿道断裂或后尿道狭窄的病人能够急诊手术或减少手术等待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由于本技术的套管本体和套管外沿均为柔性材料,因此可以置入尿道金属探条,易于探入尿道内口,方便进行急诊手术时使用,可以使得尿道金属探条进入后尿道引导和内窥镜进入膀胱内观察,并且来回转动不受限制;降低对损伤肠道和周围血管的风险;套管外沿上还设置有子扣,通过子扣与集尿转接部的母扣相互连接,可套上集尿球,作为临时排尿通道,不使用尿管,减少了膀胱刺激症状,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集尿转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套管本体;2.套管外沿;3.子扣;4.集尿球;5.转接头;6.母扣;7.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体连接且内部中空的套管本体1和环绕在套管本体1一端的套管外沿2,套管外沿2沿远离套管本体1轴线方向设置、其走向与套管本体1走向相互垂直,即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一体连接,套管本体1为圆柱状且内部中空,套管外沿2位于套管本体1的一端,套管外沿2为环状、且环绕套管本体1设置,套管外沿2的走向与套管本体1的走向相互垂直。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均为柔性材料,套管外沿2上固定连接有子扣3,子扣3为环状、且环绕并靠近套管本体1设置,套管本体1用于套在筋膜扩张管外侧,即套管本体1的外径与筋膜扩张管的内径相配合,连同筋膜扩张管一起伸入穿刺针已穿刺完毕的穿刺通道内建立膀胱造瘘通道,还用于尿道金属探条的引导或内窥镜伸入膀胱进行检查。本技术可以与其他装置一起使用,比如集尿转接部,如图2所示,集尿转接部包括集尿球4和连接头,集尿球4呈半球状、且其边沿固定连接有与套管外沿2上的子扣3相配合的母扣6,集尿球4用于通过子扣3和母扣6与套管本体1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集尿区域,集尿球4通过引流管7连接有转接头5,引流管7用于将集尿区域内的尿液引流至外部尿袋,引流管7与集尿球4一体连接、与转接头5螺纹连接,转接头5为喇叭口形、且其设置有内螺纹,转接头5的内螺纹用于与外部尿袋的导管头螺纹连接。子扣3为环状,且与套管本体1同轴设置,母扣6也为环状,并与子扣3相互配合将套管本体1和尿转接部相互连接在一起。子扣3和母扣6的连接形只要保证套管本体1和尿转接部相互连接即可,比如黏贴子母扣,或者靠S型弹簧结合的子母扣均可,靠S型弹簧结合的子母扣的结构为:子扣3中间突出一个圆点,宽边上可刻花纹,或其他配合造型;母扣6中间有一个孔位凹点,边上有两根平行的弹簧。圆点按入母扣6的孔中后被弹簧夹紧,产生开合力进行固定;或者当子扣3和母扣6材质均为塑料时,可以选择塑料卡扣连接。引流管7用于将集尿区域内的尿液引流至外部尿袋,引流管7上安装有调节阀和止回阀,调节阀用于调节引流管7内尿液的流动速度,止回阀用于阻止引流管7内的尿液流动,以便于更换外部尿袋或者接其他医用装置。套管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在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状态决定伸入套管本体1的长度,如果病人的皮下脂肪比较厚的话,就需要选择长一点的套管本体1,即需要伸入膀胱多一点的套管本体1,如果病人的皮下脂肪比较薄的话,就需要选择短一点的套管本体1,即需要伸入膀胱少一点的套管本体1,因此在套管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刻度,便于医生将套管本体1伸入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套管本体1的长度小于筋膜扩张管的长度,筋膜扩张管的长度为12cm,套管本体1的长度为4cm或6cm。因为筋膜扩张管是需要操作者手持外端,然后沿着穿刺针已经穿刺的位置将筋膜扩张管的内端伸入患者膀胱内,因此筋膜扩张管的长度较长,需要留有操作者手持的位置,而套管本体1是需要留在膀胱造瘘通道内的,即筋膜扩张管是利用其内端为套管本体1建立通道,因为套管本体1的另一端不是锥形,是中空的环形,不利于伸入较为狭小的膀胱造瘘通道,如果强行用套管本体1的另一端进行伸入的话,容易对病人的膀胱造瘘通道周围的皮肤造成创伤,因此需要将筋膜扩张管和套管本体1相互配合,即筋膜扩张管上套入套管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所述套管本体(1)为圆柱状且内部中空,所述套管外沿(2)位于套管本体(1)的一端,所述套管外沿(2)为环状、且环绕套管本体(1)设置,所述套管外沿(2)的走向与套管本体(1)的走向相互垂直,所述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均为柔性材料,所述套管外沿(2)上、靠近套管本体(1)处固定连接有子扣(3),所述套管本体(1)用于套在筋膜扩张管外侧,连同筋膜扩张管一起伸入穿刺针已穿刺完毕的穿刺通道内建立膀胱造瘘通道,还用于尿道金属探条的引导或内窥镜伸入膀胱进行检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所述套管本体(1)为圆柱状且内部中空,所述套管外沿(2)位于套管本体(1)的一端,所述套管外沿(2)为环状、且环绕套管本体(1)设置,所述套管外沿(2)的走向与套管本体(1)的走向相互垂直,所述套管本体(1)和套管外沿(2)均为柔性材料,所述套管外沿(2)上、靠近套管本体(1)处固定连接有子扣(3),所述套管本体(1)用于套在筋膜扩张管外侧,连同筋膜扩张管一起伸入穿刺针已穿刺完毕的穿刺通道内建立膀胱造瘘通道,还用于尿道金属探条的引导或内窥镜伸入膀胱进行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立经皮膀胱造瘘通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尿转接部,所述集尿转接部包括集尿球(4)和连接头,所述集尿球(4)呈半球状、且其边沿固定连接有与子扣(3)相配合的母扣(6),所述集尿球(4)用于通过子扣(3)和母扣(6)与套管本体(1)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集尿区域,所述集尿球(4)通过引流管(7)连接有转接头(5),所述引流管(7)用于将集尿区域内的尿液引流至外部尿袋,所述引流管(7)与集尿球(4)一体连接、与转接头(5)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毛天赐邱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