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55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该分拣流水线包括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其特征在于:链条输送线装配有2‑10条,皮带输送线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皮带输送线以跨过方式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分拣方法包括(1)茧笼出框入线;(2)隔板与茧笼分拣;(3)茧笼与隔板转移;该分拣流水线起始于拆分流水线端,终止于采茧机,起到连接作用,形成完整、连续的采茧生产线。该分拣流水线可以持续运行,达到边输送边分拣的目的,无需人为搬运,大大提升采茧效率;分拣出坏茧与杂质,防止其混入到蚕茧中,解决了在蚕茧堆分拣坏茧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
本技术属于工厂化养蚕领域,具体涉及了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
技术介绍
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结茧完成后进行采茧。家蚕养殖一般采用小竹框饲养,这种小组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家蚕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这种方法规模小,蚕茧的产量较低,费时费力,随之社会的发展,仅依靠家蚕养殖无法满足蚕丝需求,故工厂化养蚕应运而生,目前存在的工厂化养蚕,规模较小,流水线化操作不够彻底,导致产量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尤其于采茧工艺中,分拣坏茧与杂质工序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针对现有养蚕技术中蚕茧分拣工艺的缺陷,设计了一条多工位的贯穿式分拣流水线,该分拣流水线起始于拆分流水线端,终止于采茧机,起到连接作用,形成完整、连续的采茧生产线。该分拣流水线可以持续运行,达到边输送边分拣的目的,无需人为搬运,大大提升采茧效率;分拣出坏茧与杂质,防止其混入到蚕茧中,解决了在蚕茧堆分拣坏茧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包括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其特征在于:链条输送线装配有2-10条,皮带输送线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皮带输送线以跨过方式安装于链条输送线的上方。进一步,皮带输送线的末端设有导茧架,导茧架倾斜设置,导茧架的内槽位于皮带输送线末端的下方,导茧架上套有坏茧袋,导茧架通过螺栓固定于皮带输送线的机架内。导茧架一方面兜住输送带上的坏茧与杂质,另一方面疏导坏茧与杂质到坏茧袋中收集,以简单的机构将坏茧与杂质统一整理,不会掉落到地上,保持地面清洁,降低清扫负担。整个导茧架结构简单,通过螺栓能够在皮带输送线上使用,易于安装拆卸。进一步,导茧架上焊接有上挡板,上挡板与导茧架的内槽形成导流道,坏茧通过导流道流入坏茧袋。上挡板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防止掉落到坏茧与杂质从内槽表面弹起而掉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导流道处设有导茧横板,导茧横板内设有下茧口;导茧横板的底面设有扣钩与下茧管,扣钩设有两个,可勾住坏茧袋的两侧;下茧管与下茧口连通,下茧管匹配有坏茧桶,坏茧桶可连接下茧管,下茧管的表面设有外螺纹,坏茧桶的桶口处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导茧横板设置扣钩与下茧管,扣钩能够勾住坏茧袋的两端,将其固定,防止因坏茧袋的重量增加而从导茧架上脱落;下茧管匹配坏茧筒,整体结构更为牢固,不容易翻到。进一步,皮带输送线上设有分隔架,分隔架将皮带分隔成中间区、左侧区与右侧区,中间区用于输送茧笼与养殖隔板;左侧区与右侧区用于输送坏茧与杂质。通过分隔架分隔成三个区块,左侧区与右侧区为杂物回收区,将坏茧与杂质从蚕茧中分离出来,防止二次混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工厂化养殖中基于分拣流水线的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茧笼出框入线;(2)隔板与茧笼分拣:皮带输送线的两侧布置分拣员,首先将茧笼与隔板拆开并平放;茧笼与隔板跟着皮带输送线移动,分拣出隔板上的蚕茧、坏茧及杂质,并同步的分拣出茧笼上的坏茧与杂质;蚕茧转移到茧笼上,坏茧与杂质放置在皮带输送线上,最终通过导茧架被收集;(3)茧笼与隔板转移:先将隔板从皮带输送线上移出并集中归置,然后将茧笼依次放入到采茧机中进行采茧。优选后,步骤(1)中茧笼出框入线步骤具体为:养殖框从养殖框拆分装置送出后进入链条输送线,通过链条输送线送至皮带输送线处,在该位置停留5-40s,该位置布置有专门取框的分拣员,分拣员取出养殖框中的隔板与茧笼并放入皮带输送线上;随后通过链条输送线移出当前养殖框,下一个养殖框进入,如此循环往复依次取出各个养殖框中的茧笼与隔板;养殖框通过养殖框回收输送线进入到清洗机中清洗。茧笼入线过程提供了停留时间,该停留时间给予分拣员充足的时间将茧笼从养殖框取出并放入到皮带输送线,实现连续、不间断、平稳的入线工艺。优选后,皮带输送线通过分隔架分为中间区、左侧区与右侧区,在隔板与茧笼分拣过程中,茧笼与隔板平放在皮带输送线的中间区,隔板与茧笼有序摆放,控制两者之间的间距大于10mm;分拣出的坏茧与杂质放置到皮带输送线的左侧区与右侧区,并最终送到导茧架被收集。分拣员将坏茧与杂质从蚕茧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到左侧区或右侧区,茧笼与蚕茧则始终放置在中间区,防止坏茧与好茧发生二次混合,该分拣工艺较为简单,分拣员易于上手,对工人专业技能要求较低。优选后,采茧机布置在皮带输送线的同一侧,等间距布置有3-8台采茧机,采茧机与皮带输送线的间距有15-65cm;皮带输送线与每台采茧机的对应位置均布置1-2名采茧员,采茧员将茧笼从皮带输送线上取下并放入到采茧机中。通过布置多台采茧机可实现同步采茧,大大提高采茧效率,提升采茧产量。而且本技术严格控制采茧机与皮带输送线之间的间距,不仅方便转移茧笼,而且方便输送采集到的蚕茧。优选后,将移出的隔板投放到隔板回收输送线上,通过该回收输送线将隔板送入到清洗筒中,集中洗涤。集中洗涤不仅洗涤较为干净,而且洗涤效率高,符合工厂化养殖的需要。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针对现有养蚕技术中蚕茧分拣工艺的缺陷,设计了一条多工位的贯穿式分拣流水线,该分拣流水线起始于拆分流水线端,终止于采茧机,起到连接作用,形成完整、连续的采茧生产线。该分拣流水线可以持续运行,达到边输送边分拣的目的,无需人为搬运,大大提升采茧效率;分拣出坏茧与杂质,防止其混入到蚕茧中,解决了在蚕茧堆分拣坏茧困难的问题。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1、本技术的分拣流水线连接拆分装置与采茧机,一方面配合拆分工艺,将茧笼从养殖框中连续的取出,方便茧笼进入采茧机,降低采茧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分拣出茧笼与隔板上的坏茧与杂质,以避免这些坏茧与杂质掺在蚕茧中而影响蚕茧质量,也免去了在蚕茧堆中分拣坏茧与杂质的繁琐工艺。本技术的分拣流水线是整条采茧流水线的中间桥梁,设计十分巧妙。2、本技术的分拣方法基于分拣流水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分拣同量的茧笼,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所投入的分拣员也明显减少,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分拣效率。3、本技术通过上述分拣方法分拣出坏茧与杂质,保证蚕茧质量,有利于后期蚕茧的加工与处理;并将隔板上的蚕茧放置到茧笼上,防止这部分蚕茧遗漏或被丢弃,提高采茧率。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包括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输送线装配有2-10条,所述皮带输送线安装于所述链条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皮带输送线以跨过方式安装于所述链条输送线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包括链条输送线与皮带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输送线装配有2-10条,所述皮带输送线安装于所述链条输送线的上方,所述皮带输送线以跨过方式安装于所述链条输送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末端设有导茧架,所述导茧架倾斜设置,所述导茧架的内槽位于所述皮带输送线末端的下方,所述导茧架上套有坏茧袋,所述导茧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皮带输送线的机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化养殖中的分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茧架上焊接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导茧架的内槽形成导流道,坏茧通过所述导流道流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何锐敏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