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移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7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移苗器,包括:移苗器主体,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铰接并配合形成上下开口的锥形筒状结构;第一手柄,第一半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手柄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第二手柄,第二半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手柄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并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一手柄内;弹性复位件,设置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施力杆,第二连接部上设有条形通孔,施力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部,另一端穿设于条形通孔内,且施力杆伸出于条形通孔的一端设有抵接部,施力杆受力朝向第一手柄转动时,抵接部能够作用于第二连接部,并带动第二半筒体相对第一半筒体转动,其施力方便,且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移苗器
本技术涉及手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移苗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持移苗器需要用户通过拇指按压施力,采用此方式进行移苗时,施力较为困难,增大了用户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而且在移苗的工作过程中,用户的拇指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用户无法持续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施力的手持移苗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手持移苗器,包括:移苗器主体,所述移苗器主体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所述第一半筒体和所述第二半筒体于二者上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半筒体和所述第二半筒体配合形成上下开口的锥形筒状结构;第一手柄,所述第一半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手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手柄,所述第二半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手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内;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提供使所述第一半筒体和所述第二半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移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移苗器主体(10),所述移苗器主体(10)包括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所述第一半筒体(11)和所述第二半筒体(12)于二者上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半筒体(11)和所述第二半筒体(12)配合形成上下开口的锥形筒状结构;/n第一手柄(20),所述第一半筒体(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手柄(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n第二手柄(30),所述第二半筒体(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1),所述第二手柄(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1)并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手柄(20)内;/n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移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苗器主体(10),所述移苗器主体(10)包括第一半筒体(11)和第二半筒体(12),所述第一半筒体(11)和所述第二半筒体(12)于二者上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半筒体(11)和所述第二半筒体(12)配合形成上下开口的锥形筒状结构;
第一手柄(20),所述第一半筒体(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手柄(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
第二手柄(30),所述第二半筒体(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1),所述第二手柄(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1)并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手柄(20)内;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手柄(20)和所述第二手柄(30)之间,且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提供使所述第一半筒体(11)和所述第二半筒体(12)维持锥形筒状结构的弹性力;
施力杆(40),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上设有条形通孔(1211),所述施力杆(4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条形通孔(1211)内,且所述施力杆(40)伸出于所述条形通孔(1211)的一端设有抵接部(41),所述施力杆(40)受力朝向所述第一手柄(20)转动时,所述抵接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臻
申请(专利权)人:犀牛日用制品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