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浆料、电子部件以及叠层陶瓷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3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6
提供一种分散性优异的导电性浆料等。导电性浆料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分散剂、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分散剂含有分子量大于500且为2000以下的酸系分散剂,酸系分散剂具有一个以上的由烃基构成的支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电性浆料、电子部件以及叠层陶瓷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浆料、电子部件以及叠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介绍
伴随移动电话、数字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以及高性能化,对于包括叠层陶瓷电容器等的电子部件也期望小型化以及高容量化。叠层陶瓷电容器具有将多个电介质层和多个内部电极层交替叠层而成的结构,通过使上述电介质层以及内部电极层薄膜化而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高容量化。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叠层陶瓷电容器。首先,在含有钛酸钡(BaTiO3)等电介质粉末以及粘合剂树脂的电介质生片的表面上,以规定的电极图案印刷(涂布)内部电极用的导电性浆料,并进行干燥而形成干燥膜。接着,以使干燥膜和电介质生片交替地重叠的方式进行层叠,进行加热压接而使其一体化,从而形成压接体。将该压接体切断,在氧化性气氛或惰性气氛中进行脱有机粘合剂处理之后进行烧制,得到烧制芯片(叠层体)。接着,在烧制芯片(叠层体)的两端部涂布外部电极用浆料,在烧制后,在外部电极表面实施镀镍等,从而得到叠层陶瓷电容器。一般而言,用于形成内部电极的导电性浆料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另外,为了提高导电性粉末等的分散性,导电性浆料有时含有分散剂。伴随近年来的内部电极层的薄膜化,导电性粉末也存在小粒径化的倾向。在导电性粉末的粒径较小的情况下,其颗粒表面的比表面积变大,因此导电性粉末(金属粉末)的表面活性变高,存在分散性降低、粘度特性降低的情况。因此,尝试对导电性浆料的随时间的粘度特性进行改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导电性浆料,其至少含有金属成分、氧化物、分散剂和粘合剂树脂,金属成分是其表面组成具有特定的组成比的Ni粉末,分散剂的酸点量为500~2000μmol/g,粘合剂树脂的酸点量为15~100μmol/g。而且,根据专利文献1,该导电性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粘度稳定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内部电极用导电性浆料,其由导电性粉末、树脂、有机溶剂、以BaTiO3为主的陶瓷粉末的共材以及凝集抑制剂构成,其中,上述凝集抑制剂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上述凝集抑制剂是以特定的结构式表示的叔胺或仲胺。根据专利文献2,该内部电极用导电浆料抑制了共材成分的凝集,长期保管性优异,能够实现层叠陶瓷电容器的薄膜化。另一方面,在使内部电极层薄膜化时,要求通过在电介质生片表面上印刷导电性浆料并干燥而得到的干燥膜具有较高的密度。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金属超微粉浆料,其含有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金属超微颗粒,其中,上述表面活性剂为油酰肌氨酸,在上述金属超微粉浆料中,含有7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的上述金属超微粉,以上述金属超微粉为100质量份计,含有超过0.05质量份且不足2.0质量份的上述表面活性剂。根据专利文献3,通过防止超微颗粒的凝集,能够得到不存在凝聚颗粒的、分散性以及干燥膜密度优异的金属超微粉浆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62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945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0634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的电极图案、电介质层的薄膜化,为了高精度地维持各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隙,要求不存在因导电性粉末凝集而成的粗大颗粒引起的表面粗糙等的更加平滑的电极表面。鉴于这种状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了导电性粉末以及陶瓷粉末的分散性的导电性浆料。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导电性浆料,其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分散剂、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分散剂含有酸系分散剂,酸系分散剂的平均分子量超过500且为2000以下,并且,相对于主链,具有一个以上的由烃基构成的支链。另外,酸系分散剂优选为具有羧基的酸系分散剂,更优选为以聚羧酸为主链的烃系接枝共聚物。另外,以导电性粉末为100质量份计,优选含有0.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酸系分散剂。另外,分散剂还可以进一步含有碱系分散剂。另外,碱系分散剂优选为选自脂肪族胺或聚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另外,以导电性粉末为100质量份计,优选含有0.01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的碱系分散剂。另外,导电性粉末优选含有选自Ni、Pd、Pt、Au、Ag、Cu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粉末。另外,导电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5μm以上1.0μm以下。另外,陶瓷粉末优选含有钙钛矿型氧化物。另外,陶瓷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μm以上0.5μm以下。另外,粘合剂树脂优选含有纤维素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以及丁醛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在上述导电性浆料优选用于叠层陶瓷部件的内部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电性浆料而形成的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叠层陶瓷电容器,其至少具有将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进行层叠而成的叠层体,上述内部电极使用上述导电性浆料而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浆料,提高了作为粉末材料的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的分散性,并且,提高了涂布后的干燥电极表面的平滑性。另外,作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性浆料而形成的叠层陶瓷电容器等电子部件的电极图案,即使是在形成薄膜化的电极时,导电性浆料的印刷性也很优异,能够具有高精度且均匀的宽度以及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叠层陶瓷电容器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浆料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分散剂、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导电性粉末)对导电性粉末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金属粉末。导电性粉末例如可以使用选自Ni、Pd、Pt、Au、Ag、Cu以及它们的合金的一种以上的粉末。其中,从导电性、耐腐蚀性以及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为Ni或其合金的粉末(以下,有时称为“Ni粉末”)。作为Ni合金,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由Mn、Cr、Co、Al、Fe、Cu、Zn、Ag、Au、Pt以及Pd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与Ni的合金。Ni合金中的Ni的含量例如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另外,为了抑制脱粘合剂处理时的、由粘合剂树脂的部分的热分解而导致的剧烈的气体产生,Ni粉末可以含有几百ppm程度的元素S。导电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5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上0.5μm以下。在导电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适宜用作薄膜化的叠层陶瓷电容器(叠层陶瓷部件)的内部电极用浆料,例如,可提高干燥膜的平滑性以及干燥膜密度。平均粒径是根据基于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而求出的值,是从通过SEM以10,000倍的倍率进行观察而得到的图像中逐个测定多个颗粒的粒径而得到的个数平均值。导电性粉末的含量相对于导电性浆料整体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不足7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在导电性粉末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导电性以及分散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性浆料,其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分散剂、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其特征在于,/n所述分散剂含有酸系分散剂,/n所述酸系分散剂的平均分子量超过500且为2000以下,并且,相对于主链,具有一个以上的由烃基构成的支链。/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31981.一种导电性浆料,其含有导电性粉末、陶瓷粉末、分散剂、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含有酸系分散剂,
所述酸系分散剂的平均分子量超过500且为2000以下,并且,相对于主链,具有一个以上的由烃基构成的支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酸系分散剂具有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酸系分散剂为以聚羧酸为主链的烃系接枝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导电性粉末为100质量份计,含有0.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的所述酸系分散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进一步含有碱系分散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系分散剂为选自脂肪族胺以及聚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电性浆料,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导电性粉末为100质量份计,含有0.01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的所述碱系分散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勋馆祐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