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1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冷凝器,该车辆冷凝器具有基本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与基本竖直的平面平行并且在彼此之间限定交替的冷却剂室(23)和制冷剂室(20‑22)的堆叠板(42)。车辆冷凝器分为连续三组制冷剂室(20‑22),并包括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和与所述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竖直相对的较小制冷剂出口(52;54)在车辆冷凝器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组合,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将主制冷剂流从一组制冷剂室(20;21)引向下一组制冷剂室(21;22)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72),较小制冷剂出口(52;54)将残余制冷剂流从所述一组制冷剂室(20;21)引向所述下一组制冷剂室(21;22)的较小制冷剂入口(53;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冷凝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冷凝器,该车辆冷凝器具有基本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包括堆叠板,该堆叠板与基本竖直的平面平行并且在彼此之间限定交替的冷却剂室和制冷剂室,其中该车辆冷凝器被分成连续三组制冷剂室,其中第一组制冷剂室用于在基本气态下的制冷剂的预冷却,第二组制冷剂室用于制冷剂从基本气态至基本液态的冷凝,并且第三组制冷剂室用于在基本液态下的制冷剂的过冷却(subcooling),并且其中每组制冷剂室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剂通道,其中制冷剂沿主流动方向穿过车辆冷凝器相对侧之间的制冷剂室。
技术介绍
由废气或再循环废气驱动的兰金循环可以用于车辆中,以减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正确设计兰金系统,则可以回收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在兰金循环中,制冷剂在高压状态下在蒸发器中从液相变成气相,并且从热源交换热。气体在膨胀机中从高压膨胀到低压,并从循环中提取有用功。气体在冷凝器中在低压下冷凝,并且热量朝着散热器交换。在车辆中,散热器是低温散热器系统。冷凝后,形成的流体可以收集在罐中,并泵送至高压水平,并且再次送入蒸发器以形成封闭的循环。>本公开特别涉及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冷凝器(10),所述车辆冷凝器具有基本平行六面体形状,并包括与基本竖直的平面(p)平行并且在彼此之间限定交替的冷却剂室(23)和制冷剂室(20-22)的堆叠板(40、41、42、48;40'、41'、42'、48'),/n其中所述车辆冷凝器(10)被分成连续三组制冷剂室(20-22),其中第一组制冷剂室(20)用于制冷剂在基本气态下的预冷却,第二组制冷剂室(21)用于制冷剂从基本气态至基本液态的冷凝,并且第三组制冷剂室(22)用于制冷剂在基本液态下的过冷却,/n其中每组制冷剂室(20-22)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剂通道,其中制冷剂沿主流动方向穿过车辆冷凝器(10)的相对侧之间的制冷剂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EP 17203598.21.一种车辆冷凝器(10),所述车辆冷凝器具有基本平行六面体形状,并包括与基本竖直的平面(p)平行并且在彼此之间限定交替的冷却剂室(23)和制冷剂室(20-22)的堆叠板(40、41、42、48;40'、41'、42'、48'),
其中所述车辆冷凝器(10)被分成连续三组制冷剂室(20-22),其中第一组制冷剂室(20)用于制冷剂在基本气态下的预冷却,第二组制冷剂室(21)用于制冷剂从基本气态至基本液态的冷凝,并且第三组制冷剂室(22)用于制冷剂在基本液态下的过冷却,
其中每组制冷剂室(20-22)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剂通道,其中制冷剂沿主流动方向穿过车辆冷凝器(10)的相对侧之间的制冷剂室(20-22),
所述车辆冷凝器的特征在于,
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和与所述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基本竖直相对的较小制冷剂出口(52;54)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组合,该较大制冷剂出口(65;69)将主制冷剂流从一组制冷剂室(20;21)引向下一组制冷剂室(21;22)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72),该较小制冷剂出口(52;54)将残余制冷剂流从所述一组制冷剂室(20;21)引向所述下一组制冷剂室(21;22)的较小制冷剂入口(53;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冷凝器(10),其中较大制冷剂出口(36、39)具有的面积是较小制冷剂出口(孔50、51)的4-300倍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冷凝器(10),其中较小制冷剂出口(孔50、51)朝向下一组制冷剂室(21、22)渐缩,以促进流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凝器,其中每组制冷剂室(20-21)限定仅一个制冷剂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包括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底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和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斜对顶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
其中所述第二组制冷剂室(21)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成一直线且相连;和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成一直线但分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组制冷剂室(22)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71),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71)与所述第二组制冷剂室(21)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成一直线且相连;和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73),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73)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成一直线但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凝器(10),其中每组制冷剂室(20-22)限定仅一个制冷剂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包括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顶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和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斜对底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
其中所述第二组制冷剂室(21)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成一直线且相连;和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成一直线但分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组制冷剂室(22)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71),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71)与所述第二组制冷剂室(21)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成一直线且相连;和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73),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73)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成一直线但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冷凝器(10),其中每组制冷剂室(20-22)限定仅一个制冷剂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包括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第一顶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和在所述车辆冷凝器(10)的水平相对的第二顶角处的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
其中所述第二组制冷剂室(21)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8)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5)成一直线且相连;和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该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出口(69)与所述第一组制冷剂室(20)的较大制冷剂入口(64)成一直线但分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组制冷剂室(22)包括:互连的较大制冷剂入口(72),该互连的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洛夫·埃兰德松托马斯·斯卡勒阿诺德·孔泰
申请(专利权)人:迪坦科斯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