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绝缘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控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其中绝缘座作为连接电机和控制器的纽带,就要满足简单快速的组装和可靠的连接。电机和控制器都需要满足高压及大电流的传输方式,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能正常使用,通过带有铜排和螺母的绝缘座,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连接需求。现有的绝缘座,集成铜排和螺母为一体,通过改变铜排和螺母的结构和数量以及匹配固定底座形状和尺寸大小的变化,满足不同的电机和控制器的连接,从而广泛应用于通讯、车载电机产品等产业。为降低成本,现有的控制器都标准化生产,而电机和控制器的连接因车型功能各异,空间尺寸不同,很难做到统一,所以对绝缘座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大电流绝缘座结构,大都是铜排,螺母塑胶注塑而成,铜排和螺母固定在塑胶中,不能相对绝缘座产品上下前后左右自由移动,从而限制和影响了绝缘座的连接,致使绝缘座结构存在瓶颈、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时就限制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包括绝缘座主体及绝缘座内芯,所述绝缘座内芯设于所述绝缘座主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包括绝缘座主体及绝缘座内芯,所述绝缘座内芯设于所述绝缘座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内芯包括内芯座、铜排及上盖,所述铜排设于所述内芯座上,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内芯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座的截面呈L形,所述内芯座的顶面分别设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及第四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所述内芯座的顶面上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三内腔之间所述内芯座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三内腔与所述第四内腔之间所述内芯座的顶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内腔的相对侧壁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第三定位柱及第四定位柱,所述第四内腔的侧壁顶面设有第五定位柱,所述第五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对,所述第三内腔的侧壁顶面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对,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外侧设有第一内芯滑轨,所述第四内腔的侧壁外侧设有第二内芯滑轨,所述第一内芯滑轨与所述第二内芯滑轨平行,所述第一内芯滑轨的顶面及所述第二内芯滑轨的顶面与所述内芯座的顶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座的底面设有第一内芯滑槽及第二内芯滑槽,所述第一内芯滑槽与第二内芯滑槽平行,所述第一内芯滑槽的前端呈导角结构,所述第一内芯滑槽的侧壁前端及第二内芯滑槽的侧壁前端均呈导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由移动的大电流绝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包括第一硬铜排、第一软铜排、第三硬铜排、第二软铜排、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及第二硬铜排,所述第一硬铜排通过所述第一软铜排2026连接所述第三硬铜排的一端,所述第二硬铜排通过第二软铜排连接所述第三硬铜排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硬铜排的底面,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二硬铜排的底面,所述第一硬铜排上设有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桂新,陈韬,林锦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