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19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即使在将低价的磁性反应器件用于磁性检测部的情况下,该装置的耐振动性仍优良,外壳(1)包括筒状穿过部(1a),该穿过部(1a)使车轴(13)穿过。旋转体(5)包括圆筒部(5a),该圆筒部(5a)使穿过部(1a)穿过,具有多个磁极,使圆筒部(5a)与安装于车轴(13)上的前轮(车轮)(11)同步地旋转。磁性检测部(旋转检测部)(3)检测伴随圆筒部(5a)的旋转的磁极的变化。间隔件(磁性部件)(4)设置于外壳(1)的底部(1g)的穿过部(1a)的周边,在将圆筒部(5a)安装于穿过部(1a)上时,将旋转体(5)止动于底部(1g)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旋转检测装置,该旋转检测装置安装于摩托车、 自行车等双轮车的前轮的轮毂上,用于将上述双轮车的旋转次数传递给速度计等指示器。
技术介绍
过去的电动式旋转检测装置包括有日本第264817/1990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公开的类型。这种旋转检测装置用作双轮车(比如摩托车)用的旋转检测装置,具有用于检测受检体的检测面的基本上呈圆筒形状的树脂壳体上,沿上述检测面,设置有安装于电路衬底上的磁性检测器件(霍耳集成电路)与磁铁,上述电路衬底,上述磁性检测器件和上述磁铁通过由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封装部件封装,将该旋转检测装置安装于变速箱体、链轮盖,作为受检体,一般检测在内部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链轮的齿顶等。采用这种旋转检测装置,将齿轮传动装置、链轮的齿顶等作为受检体进行检测,由于在上述受检体上具有一定的间隙,故因车辆(双轮车)的车体刚性、排气量等因素,对上述受检体产生振动,上述受检体与上述旋转检测装置之间的检测位置间隙变化,由此,具有下述问题,即,在上述旋转检测装置中产生磁性变化,造成检测噪音,造成对应于从该旋转检测装置输出的输出数据,比如进行速度显示的指示仪的误动作。于是,本申请人着眼于上述问题,如日本第229714/1997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安装于双轮车的前轮的轮毂上的电动式旋转检测装置。该旋转检测装置在树脂形成的外壳上,设置有使双轮车(前轮车轴)穿过的穿过部,在该穿过部上安装有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多个磁极,该旋转体按照与安装于上述车轴上的车轮同步的方式旋转,通过磁性检测部,检测上述旋转体的转动,该磁性检测部由接纳于上述外壳中的霍耳集成电路形成,在不受上述受检体的振动造成的检测噪音的影响的情况下,获得正确的旋转检测。但是,近年来在要求适合用于双轮车的旋转检测装置的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具有下述倾向,即,将磁性检测部从霍耳集成电路等检测器件,变为舌簧开关等低价的磁性反应器件。但是,采用上述磁性反应器件的磁性检测机构存在下述问题,即,从特性和结构方面来说,与采用霍耳集成电路的磁性检测部相比较,耐振动性能变差。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即使在将低价的磁性反应器件用于磁性检测部的情况下,该旋转检测装置的耐振动性能仍良好。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使车轴穿过的筒状的穿过部;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使上述穿过部穿过,并且具有多个磁极,该旋转体与安装于上述车轴上的车轮同步地旋转;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检测伴随上述圆筒部的旋转的磁极的变化;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底部的穿过部的周边,该磁性部件可在将上述圆筒部安装于上述穿过部上时,将上述旋转体止动于上述底部。另外,上述磁性部件由平板部件形成,该平板部件按照围绕上述穿过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底部。此外,上述磁性部件与上述穿过部成整体成形。还有,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筒状的穿过部,该筒状的穿过部与一端设置于轮毂上的轴承的内侧轮接触,并且使贯穿上述轴承的车轴穿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使上述穿过部穿过的圆筒部,并且具有转动传递部,该转动传递部用于与上述轮的旋转同步地使上述圆筒部旋转;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设置于上述外壳上,检测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凸状部,该凸状部设置于上述旋转体中与上述轴承的内侧轮相对的部位,可与上述内侧轮接触。再有,上述凸状部在与上述内侧轮相对的部位,局部地设置于使上述穿过部穿过的孔部的周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筒状的穿过部,该筒状的穿过部与一端设置于轮毂上的轴承接触,并且使贯穿上述轴承的车轴穿过;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使上述穿过部穿过的圆筒部,并且具有转动传递部,该转动传递部与设置于上述轮毂上的旋转偏置部接触,由此将上述轮的转动传递给上述圆筒部;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设置上述外壳上,检测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上述转动传递部与上述旋转偏置部的接触部分上,使这两个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保持较小。此外,上述接触部设置有与旋转偏置部的平齐面接触的突出部。还有,上述接触部由与设置于旋转偏置部上的突出部接触的平齐面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第1实施例的外壳的平面图;图4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的图;图5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变换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为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的图;图8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换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为第3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旋转体与轮毂之间的关系的图。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形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描述。在图1~图3中,旋转检测装置A由电路衬底2、磁性检测部(旋转检测部)3、间隔件(磁性部件)4、旋转体5、密封部件6、软线7构成。外壳1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等树脂材料形成。在该外壳1的基本中间处,以嵌入方式形成有使后述车轴穿过并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穿过部1a,在该穿过部1a的外方,形成有接纳空间1b,该接纳空间1b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将后面将要具体描述的旋转体5设置于穿过部1a的外周上。另外,在接纳空间1b中设置有安装于穿过部1a上的、在后面具体描述的旋转体5的部位的周缘,形成有围绕旋转体5的壁部1c,在该壁部1c与嵌入穿过部1a的旋转体5之间,涂敷有由润滑油等形成的润滑剂8。另外,在壁部1c的规定部位设置有接近旋转体5的圆筒部的旋转检测面1d。另外,在外壳1中,接纳有在后面具体描述的电路衬底2和作为旋转检测部的磁性检测部3,形成接纳部1e,该接纳部1e具有对电路衬底2进行导向支承的,图中未示出的导向槽,沿该接纳部1e的导向槽,接纳电路衬底2,由此,使磁性检测部3与旋转检测面1d相对地设置。另外,在外壳1的敞开端(图2中的外壳1的底侧),形成有用于以压入方式保持在后面具体描述的密封部件6的放置部1f。电路衬底2由形成有纸酚、环氧玻璃等绝缘材料形成,其上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布线图案,形成于该布线图案的规定部位的图中未示出的焊盘部与磁性检测部3和软线7通过焊锡,以电导通方式固定。上述电路衬底2按照磁性检测部3与形成于外壳1中的旋转检测面1d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接纳部1e中,然后通过在该接纳部1e内部填充由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封装部件9,将该电路衬底2以固定方式设置于接纳部1e的内部。磁性检测部3由检测磁极变化的舌簧开关等磁性反应器件形成。间隔件4包括使外壳1的穿过部1a穿过的孔部4a,其为由SK,SUM和SS等金属材料形成的磁性部件。间隔件4为环状的板部件,在该第1实施例中,其以嵌入方式形成于外壳1的底部1g,在该底部1g处,其按照围绕穿过部1a的方式设置。旋转体5包括圆筒部5a,该圆筒部5a嵌入外壳1的穿过部1a,可相对穿过部1a的外周旋转;转动传递部5b,该转动传递部5b与作为后面将要描述的车轮的轮毂的旋转偏置部的接合爪保持一致,将上述车轮的转动传递给圆筒部5a,该圆筒部5a和转动传递部5b通过各向异性材料、各向同性材料的塑性磁体成整体形成。另外,对旋转体5中的圆筒部5a进行比如4磁极磁化(800~600gaus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检测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使车轴穿过的筒状的穿过部;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使上述穿过部穿过,并且具有多个磁极,该旋转体与安装于上述车轴上的车轮同步地旋转;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检测伴随上述圆筒部的旋转的磁极的变化;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底部的穿过部的周边,该磁性部件可在将上述圆筒部安装于上述穿过部上时,将上述旋转体止动于上述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黑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