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17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通过仿真平台对某企业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针对生产物流系统存在的不足,在不改动当前生产车间布局与不更换、增加生产设备的优化约束下,制定优化方案并设计实验验证优化效果,为企业改善生产物流系统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如何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电池质量是困扰电池生产厂家的现实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造模式属于离散型和流程型的混合模式,制造工艺环节长且流程复杂,如果不同制造工序的工艺、节拍、物流不匹配,即工艺流、设备流存在差异,将会导致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精度差、一致性差的问题。此外,新能源汽车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极其敏感,在生产过程中若生产物流发生堵塞或在制品堆积则会耽误生产的进程甚至发生生产停滞现象,进而影响电池产能,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有效改善生产物流系统平衡与提高生产效率是提升电池生产厂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制作工段、电芯制作工段和化成分容工段,所述极片制作工段包括自动配料上料、混合搅拌、极片涂布、碾压分切工序,所述电芯制作工段包括制片、卷绕、组装和注电解液工序,所述化成分容工段包括封口、老化、分选和出货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制作工段、电芯制作工段和化成分容工段,所述极片制作工段包括自动配料上料、混合搅拌、极片涂布、碾压分切工序,所述电芯制作工段包括制片、卷绕、组装和注电解液工序,所述化成分容工段包括封口、老化、分选和出货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制作工段具体包括自动配料、搅拌、涂布、冷压、模切、分条工序,负责完成正负极片的制作;所述搅拌工序完成正负极浆料的制备,正负极浆料的制备包括液态与固态物料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所述涂布工序将正负极浆料均匀地分别涂覆在正、负极极片上;所述冷压工序对极片进一步压实;所述模切和分条工序完成将整卷极片分切成指定的尺寸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制作工段完成电池的成型,具体包括卷绕、热压、X-Ray检测、超声波焊接、软连接焊接、装支架、包Mylar、入壳、预焊、满焊、前氦检、烘烤和一次注液工序,其中,卷绕工序完成将正负极极片、隔膜卷绕组合成裸电芯;之后进行封装焊接过程,再进行烘烤工序进行除水;注液工序完成将电解液加入到电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成分容工段完成对电池的激活检测,具体包括入化成钉、高温静置、拔化成钉、负压化成、插化成钉、高温静置、二次注液、后氦检、满充、OCV1测试、高温静置、OCV2测试、常温静置、OCV3测试、分容、分选和入库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宝唐小琦周向东梁子财潘嘉明唐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