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616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多个反射电极、多个隔离单元、阳极层和发光功能层;所述多个反射电极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呈阵列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电极之间设置一所述隔离单元;所述阳极层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反射电极上的第一阳极以及位于每个所述隔离单元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二阳极,且每个所述第一阳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阳极通过所述隔离单元间隔开;所述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阳极上。本申请可以通过隔离单元自然的将相邻的两个第一阳极断开,且可以通过第一阳极的厚度来调节器件腔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顶发光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发光波长准确控制一直是OLED器件研发的难题。影响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发光波长准确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OLED器件腔长的控制(腔长一般指阳极底部的反射电极至阴极的直接距离)。由于微腔效应的影响,各子像素(sub-pixel)的发光效率及波普位置均不是最佳化,尤其对出光波普的位置精度影响较大,导致OLED器件的寿命和效率较低。目前顶发光OLED器件中的阳极结构由反射电极和覆盖在反射电极上的阳极(材料为ITO)构成,且反射电极与阳极通过一张光罩制成,阳极一般为低膜厚的ITO膜(厚度为150A),依靠OLED有机材料的本身厚度来调节腔长比较困难,因此阳极结构上的阳极的厚度对腔长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器件最佳效率的模拟可知,当阳极的厚度约为800A时器件效率最佳。目前腔长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将阳极(ITO材料)加厚至80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阵列基板;/n多个反射电极,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呈阵列分布;/n多个隔离单元;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电极之间设置一所述隔离单元;/n阳极层,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反射电极上的第一阳极以及位于每个所述隔离单元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二阳极;/n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阳极上;/n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阳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阳极通过所述隔离单元间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
多个反射电极,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呈阵列分布;
多个隔离单元;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电极之间设置一所述隔离单元;
阳极层,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反射电极上的第一阳极以及位于每个所述隔离单元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二阳极;
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阳极上;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阳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阳极通过所述隔离单元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的宽度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第二阳极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所述隔离单元的上表面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隔离单元的下表面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倒梯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斜边;每个所述斜边与所述阵列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之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800A;所述隔离单元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u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在每个所述第二阳极的上表面和侧表面的像素定义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