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91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包括壳体、手动适应系统和自动适应系统,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入插头,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插座,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子屏,所述壳体顶部的后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指示灯和操作按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可提取待输出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而利用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可对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信息分别进行识别,并可利用定义重新排序单元对输入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进行重新排序,改变输出插座内引脚的定义信息,使其匹配待输出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进而使输入设备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柴油货车因不同发动机厂家,不同整车生产厂家,即使是同一整车厂家、向一发动机厂家,其OBD接口的定义也不同,且不具有通用性,因此若要传输信息,需要使用匹配的一套设备,但在大多数情况,无法临时找到匹配的设备,则无法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解决了不同种类的柴油货车OBD接口的定义也不同,不具有通用性,因此若要传输信息,需要使用匹配的一套设备,但在大多数情况,无法临时找到匹配的设备,则无法进行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包括壳体、手动适应系统和自动适应系统,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入插头,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插座,所述壳体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子屏,所述壳体顶部的后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指示灯和操作按键,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挡灰盖,所述挡灰盖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套,且壳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卡套相适配的卡扣。所述手动适应系统和自动适应系统均包括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引脚排序列表、定义重新排序单元、引脚数据中转模块和型号更新模块,所述输入插头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出端与定义重新排序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义重新排序单元的输出端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自动适应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对比模块和数据传输监测模块,所述输出插座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入插头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引脚数据中转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出插座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引脚数据中转模块与数据传输监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监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指示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入插头的输出端与型号更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型号更新模块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手动适应系统还包括OBD型号选择模块,所述操作按键的输出端与OBD型号选择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OBD型号选择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子屏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引脚排序列表包括序列输入模块、序列编号模块和列表记录模块,所述序列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序列编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序列编号模块的输出端与列表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义重新排序单元包括程序编号储存模块、程序提取模块和重排程序运用模块,所述程序编号储存模块的输出端与程序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程序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重排程序运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列表记录模块的输出端与程序编号储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通过使自动适应系统包括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引脚排序列表、定义重新排序单元、引脚数据中转模块和型号更新模块,输入插头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入端连接,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出端与定义重新排序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定义重新排序单元的输出端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自动适应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对比模块和数据传输监测模块,输出插座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对比模块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可提取待输出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而利用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可对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信息分别进行识别,并可利用定义重新排序单元对输入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进行重新排序,改变输出插座内引脚的定义信息,使其匹配待输出设备OBD端口的定义信息,进而使输入设备具有通用性。(2)、该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通过使引脚数据中转模块与数据传输监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数据传输监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指示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手动适应系统还包括OBD型号选择模块,操作按键的输出端与OBD型号选择模块的输入端连接,OBD型号选择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子屏的输入端连接,利用数据传输监测模块可检测数据传输的过程,若无法传输数据代表自适应方式出错,可利用操作按键与电子屏的配合使用,可手动选择待转化型号OBD的定义信息,为装置增加了第二种操作方式,增强了实用性。(3)、该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通过使输入插头的输出端与型号更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型号更新模块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设置型号更新模块,可在遇到未记录型号的待输出设备时,更新该设备的数据,使该装置可适用于更多型号的设备,通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适应系统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动适应系统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引脚排序列表与定义重新排序单元的原理框图。图中,1-壳体、2-手动适应系统、21-OBD型号选择模块、3-自动适应系统、31-数据采集模块、32-数据对比模块、33-数据传输监测模块、4-输入插头、5-输出插座、6-电子屏、7-指示灯、8-操作按键、9-挡灰盖、10-卡套、11-卡扣、12-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3-引脚排序列表、131-序列输入模块、132-序列编号模块、133-列表记录模块、14-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1-程序编号储存模块、142-程序提取模块、143-重排程序运用模块、15-引脚数据中转模块、16-型号更新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包括壳体(1)、手动适应系统(2)和自动适应系统(3),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入插头(4),所述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插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子屏(6),所述壳体(1)顶部的后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指示灯(7)和操作按键(8),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挡灰盖(9),所述挡灰盖(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套(10),且壳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卡套(10)相适配的卡扣(11);/n所述手动适应系统(2)和自动适应系统(3)均包括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引脚排序列表(13)、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引脚数据中转模块(15)和型号更新模块(16),所述输入插头(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引脚排序列表(13)的输出端与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的输出端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15)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包括壳体(1)、手动适应系统(2)和自动适应系统(3),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输入插头(4),所述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插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子屏(6),所述壳体(1)顶部的后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指示灯(7)和操作按键(8),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挡灰盖(9),所述挡灰盖(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套(10),且壳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卡套(10)相适配的卡扣(11);
所述手动适应系统(2)和自动适应系统(3)均包括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引脚排序列表(13)、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引脚数据中转模块(15)和型号更新模块(16),所述输入插头(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的输出端与引脚排序列表(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引脚排序列表(13)的输出端与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义重新排序单元(14)的输出端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15)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适应系统(3)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31)、数据对比模块(32)和数据传输监测模块(33),所述输出插座(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模块(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数据对比模块(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32)与引脚定义智能识别模块(12)实现双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技术的OBD端口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插头(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引脚数据中转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