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73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摩擦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包括支座、支架、可转动地支撑在支座上的夹紧机构以及固定支撑在支架上的百分表,夹紧机构与轮体的内腔相配合并夹持轮体,且夹紧机构带动轮体绕内腔的轴线转动;百分表的测量杆的轴线与内腔的轴线相垂直,且百分表的测量头与轮体的柄部的外周面相接触。轮体在夹持机构转动的带动下绕内腔的轴线转动时,百分表的测量杆会因轮体柄部相对于轮体内腔的跳动而产生位移,从而由百分表测得轮体柄部相对于轮体内腔的跳动。具有检测操作便捷、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可在生产线上使用,能够实现百分百全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焊
,尤其涉及一种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摩擦焊,是指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使工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进行焊接的方法。摩擦焊接时,待焊接的两个工件分别装夹在摩擦焊机的主轴和尾座上进行焊接。参见图1和图2,摩擦焊的工件通常为一轮体01和一轴02,轮体01的一端端面中心凹陷形成一内腔011,轮体01的另一端为连接轴02的柄部012。摩擦焊接时,摩擦焊机主轴02夹紧轮体01,摩擦焊机尾座夹紧轴02进行焊接。焊接后轮体01内腔011相对于轴02的跳动是关系到后续车削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轮体01柄部012相对于轮体01内腔011的跳动也至为重要。目前,检测轮体01柄部012相对于轮体01内腔011的跳动的手段是采用三坐标测量,该测量手段存在测量时间长、效率低的缺陷,无法做到百分百全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包括支座、支架、可转动地支撑在支座上的夹紧机构以及固定支撑在支架上的百分表,夹紧机构与轮体的内腔相配合并夹持轮体,且夹紧机构带动轮体绕内腔的轴线转动;百分表的测量杆的轴线与内腔的轴线相垂直,且百分表的测量头与轮体的柄部的外周面相接触。优选地,夹紧机构包括定位板、套筒、第一滑座、第一滑块和动力件,定位板可转动地支撑在支座上,套筒具有连接定位板的第一端、伸入轮体的内腔内的第二端、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中心通孔、开设于第二端的外周面上并连通中心通孔的第一通孔,第一滑座和第一滑块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中心通孔和第一通孔,第一滑块的一端与第一滑座相连接并通过沿从套筒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偏向中心通孔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滑动配合,且另一端与轮体的内腔的侧壁相接触,动力件与第一滑座相连接并驱动第一滑座在中心通孔内滑动。优选地,套筒的第二端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连通中心通孔的第二通孔,夹紧机构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设于中心通孔并与第一滑座相连接的第二滑座和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通孔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一端与第二滑座相连接并通过沿从套筒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偏向中心通孔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滑动配合,且另一端与轮体的内腔的侧壁相接触。优选地,夹紧机构还包括拉杆,拉杆的一端与动力件相连接,且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座后与第二滑座相连接。优选地,夹紧机构还包括弹簧,弹簧弹性顶压于拉杆与第一滑座之间。优选地,拉杆位于套筒的第一端,定位板与套筒的第一端之间通过连接柱相连接,动力件支撑在定位板上。优选地,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与轮体的内腔的底壁相接触的定位头。优选地,套筒的第二端的外周面上设有仿形块,仿形块的外轮廓形状与轮体的内腔的侧壁轮廓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支座内设有支撑孔和旋转轴,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孔内,且旋转轴与夹紧机构相连接。优选地,支座和支架均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本专利技术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轮体在夹持机构转动的带动下绕内腔的轴线转动时,轮体的柄部亦随之绕内腔的轴线转动,柄部的外周面则与百分表的测量头接触配合而作用于测量头,使得百分表的测量杆会因轮体柄部相对于轮体内腔的跳动而产生位移,从而由百分表测得轮体柄部相对于轮体内腔的跳动。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只需将轮体夹持固定在夹紧机构上后将夹紧机构转动一周即可由百分表测得轮体柄部相对于轮体内腔的跳动,具有检测操作便捷、效率高的优点,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可在生产线上使用,能够实现百分百全检。附图说明图1是摩擦焊轮体和轴焊接后的断面示意图。图2是摩擦焊轮体的端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夹紧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沿B-B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套筒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仿形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一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一滑座的端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一滑座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一滑块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二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二滑座的端面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二滑座的剖视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第二滑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中,支座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1、轮体011、内腔012、柄部02、轴1、支座101、支撑孔2、支架201、立柱202、表座3、百分表301、测量杆302、测量头4、定位板5、套筒5a、第一端5b、第二端501、中心通孔502、第一通孔503、第二通孔504、法兰6、第一滑座601、第一大径段602、第一小径段603、装配通孔604、第一滑槽604a、第一滑槽的槽底面7、第一滑块7a、第一倾斜面701、第一斜槽8、动力件9、第二滑座901、第二大径段902、第二小径段903、第二滑槽903a、第二滑槽的槽底面10、第二滑块10a、第二倾斜面1001、第二斜槽11、拉杆111、拉杆大径段112、拉杆小径段12、弹簧13、连接柱14、端盖15、定位头16、仿形块17、旋转轴18、安装板19、轴承20、底板21、回转分路器22、支板23、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支架(2)、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支座(1)上的夹紧机构以及固定支撑在所述支架(2)上的百分表(3),所述夹紧机构与轮体(01)的内腔(011)相配合并夹持所述轮体(01),且所述夹紧机构带动所述轮体(01)绕所述内腔(011)的轴线转动;所述百分表(3)的测量杆(301)的轴线与所述内腔(011)的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百分表(3)的测量头(302)与所述轮体(01)的柄部(012)的外周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支架(2)、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支座(1)上的夹紧机构以及固定支撑在所述支架(2)上的百分表(3),所述夹紧机构与轮体(01)的内腔(011)相配合并夹持所述轮体(01),且所述夹紧机构带动所述轮体(01)绕所述内腔(011)的轴线转动;所述百分表(3)的测量杆(301)的轴线与所述内腔(011)的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百分表(3)的测量头(302)与所述轮体(01)的柄部(012)的外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定位板(4)、套管(5)、第一滑座(6)、第一滑块(7)和动力件(8),所述定位板(4)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套管(5)具有连接所述定位板(4)的第一端(5a)、伸入所述轮体(01)的内腔(011)内的第二端(5b)、贯通所述第一端(5a)和所述第二端(5b)的中心通孔(501)、开设于所述第二端(5b)的外周面上并连通所述中心通孔(501)的第一通孔(502),所述第一滑座(6)和所述第一滑块(7)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501)和所述第一通孔(502),所述第一滑块(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座(6)相连接并通过沿从所述套管(5)的所述第一端(5a)至所述第二端(5b)偏向所述中心通孔(501)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滑动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轮体(01)的内腔(011)的侧壁相接触,所述动力件(8)与所述第一滑座(6)相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座(6)在所述中心通孔(501)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焊轮体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的第二端(5b)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中心通孔(501)的第二通孔(503),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501)并与所述第一滑座(6)相连接的第二滑座(9)和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03)的第二滑块(10),所述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春卢代焕黄文军曹何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