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隧道建设工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投入运营的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受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隧道仰拱底部和拱腰岩体产生变形并向隧道内产生位移,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隧道底鼓导致隧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以及妨碍隧道通风,使得许多隧道运营期间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时会造成整条隧道的报废,对隧道运营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传统技术中,针对底鼓现象最常见的防治措施就是底板注浆,该方法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显著,而且注浆的不同材料会花费不同程度的资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及底部结构,它能够很好地抵抗地层应力,降低隧道底部变形率,同时能降低注浆材料成本。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所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地层坑道与底板,所述地层坑道用于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n地层坑道与底板,所述地层坑道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设有第一间隔;/n地脚板与安装支板,所述地脚板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部内侧,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地脚板相连,所述安装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隔;/n抗压块与支撑杆,所述抗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抗压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所述底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一间隔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包括:
地层坑道与底板,所述地层坑道用于设置于隧道本体的下方,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地层坑道的内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设有第一间隔;
地脚板与安装支板,所述地脚板用于固定设置于隧道本体的底部内侧,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地脚板相连,所述安装支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隔;
抗压块与支撑杆,所述抗压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中,所述抗压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地层坑道的底壁、所述底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一间隔中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相连,所述第二间隔中填充有第二填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块为圆台状、棱台状、圆柱状、圆锥状或长方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块焊接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抗压块为多个,多个所述抗压块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多个,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安装支板的板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多个所述支撑杆首尾依次相连呈“W”字形布置于所述第二间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斜槽,位于最边侧的所述支撑杆长度大于其他位置的支撑杆,且边侧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伸入到所述斜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支板的底面焊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槽板,所述地脚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隧道本体侧壁的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活动槽板设有开口背向所述地脚板的第二凹槽,所述安装支板的板缘装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达,刘秀,李瑞,杨锟,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